高耀美
走近作者
洛伊丝·劳里,1937年2月出生于夏威夷,曾随担任军医的父亲迁移世界各地。11岁到上高中之前,她在日本度过。后来她进布朗大学就读,只修完两年课程便结婚了,直到生完4个孩子后才重拾学业,从南缅因大学毕业。洛伊丝·劳里的写作生涯起步较晚,40岁时才开始。结果却一鸣惊人,如今她不但是世界知名的作家,还获得两次纽伯瑞金牌奖。除了写作儿童小说、短篇故事,她也撰写评论、专业的论文。她的写作素材非常广泛,风格多样,堪称是一位多才、多变的作家。
媒体评论
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很生动,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写出了勇敢的产生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丹麦的地下反抗分子怎样帮助犹太人,把全国的犹太人偷渡出境,送到瑞典。在这个全国人民共同进行的英勇行动中,通过安妮的表现,使我们了解即使是在战时极其恐怖的威胁下,仍然有为人性尊严而不屈奋斗的人。
——儿童文学评论家 张剑鸣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不谙世事的丹麦女孩安妮在纳粹横行的岁月里,出于善良本心做出了最勇敢的举动;而她的父母、舅舅和无数普通的丹麦人民,更是自觉主动地团结起来,挽救了许多犹太人的生命。这都说明,任何时候,爱永远是值得人敢于迎难而上的伟大力量。
——儿童文学工作者 南 方
小说主旨
女孩安妮并不太明白什么是勇气,却在最紧要的关头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她的勇敢不只是救了她的朋友艾琳,也救了许多面临危难的犹太人,说明了“爱”是一种能够使人临危不惧的力量。这个故事充分表现出主人公悲天悯人的胸怀,同时也告诉我们,别人身上若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我们应予以关怀。
写作背景
德国纳粹的“重新安置”计划从表面上看是把犹太人迁移到一个地方去住,其实是想要消灭犹太人这个种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被关到集中营,整批整批地被烧死或饿死。
1943年,犹太人的社团领袖司牧从丹麦政府那里得知,德国人要“重新安置”他们,这个消息是德国的一个高级官员告诉丹麦政府的。到会堂祭拜的犹太人听到了司牧的警示,除了少数不相信者以外,大多数都在德国人开始搜捕之前就逃走了,他们都是找丹麦人帮忙,丹麦人供他们吃住,把他们藏起来,最后帮他们逃到安全的瑞典。
故事梗概
为了在星期五的比赛中能有好的表现,安妮提议和艾琳在街上赛跑。她们从住宅区的人行道上一同跑起来,两个德国兵拦住了跑在前面的安妮,对她进行了一些问话,安妮小心地一一回答。
晚上,克丽丝让安妮给她讲故事,安妮给她讲起了童话,克丽丝睡着了,安妮却想起了死去的姐姐。姐姐死后,姐姐的未婚夫彼德变了,他不再和安妮与克丽丝逗着玩,总是来去匆匆。爸爸变了,看起来老多了,很容易疲倦。整个世界好像也变了,只有童话没变。
9月一天天地过去,安妮和艾琳仍然每天一起去上学,不过她们要绕道走更长的路,免得再碰到站在街角的德国兵。克丽丝不是跟在她们后面,就是跑在她们前面,总是离她们不远。
克丽丝说席尔斯一家去海滨度假了,这引起了安妮的嘲笑。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哥本哈根再没有人去海滨度假了,也从来没有人吃到过蛋糕。她们好几个月都没有看到过蛋糕了。安妮的妈妈听说席尔斯家的店关了很担心。
哥本哈根在晚上8点钟就戒严,不准外出。半夜里,安妮被妈妈叫到了客厅,彼德来了。彼德说德国人下令关闭了很多犹太人的商店,彼德告诉安妮,她要照顾她的朋友艾琳,不要到有德国兵的地方去。
克丽丝嫌妈妈买的新鞋不好看,不肯穿,妈妈告诉她,现在能买到新鞋已经很不错了。纳粹把社区犹太人的名单要去了,名单上列着姓名、住址。他们计划逮捕所有的丹麦籍犹太人,他们要把犹太人全带走,为此,艾琳住到了安妮家。彼德帮助艾琳的父母住到了其他地方,他们会很安全。
晚上,安妮睡在自己的房间里,她的朋友艾琳睡在她旁边。几个小时以后,安妮忽然被沉重的敲门声惊醒。爸爸打开了门,门前站着德国兵。德国兵对安妮家进行了搜查,他们怀疑黑头发的艾琳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爸爸急中生智,用安妮姐妹三人小时的照片证明艾琳是他们的女儿。
爸爸猜测德国兵会到学校去搜犹太籍的孩子,他让安妮和艾琳不要再去学校。妈妈要带着安妮、克丽丝和艾琳去安妮的大舅家,爸爸在电话里用暗语告诉大舅,要带一个犹太人去。火车上,她们遇到了德国兵。
大舅说棺材里装着白蒂大姑婆,但安妮知道她从来都没有这样一个亲戚。安妮抱怨大舅欺骗了她,大舅说假如她什么都不知道,就会变得勇敢。晚上,艾琳见到了被彼德带来的爸爸妈妈。
棺材里装的全是毯子和衣服,彼德把东西分给房间里的人。彼德交给罗森先生一包东西,让他转交给大舅。这些人被分组带到船上,他们将由大舅送往瑞典。安妮去接受伤的妈妈回家,发现了被遗落在草地上的一包东西,正是彼德让罗森先生带给大舅的那包东西。安妮曾听到彼德说那包东西很重要,一定要交给大舅。安妮拿了一个面包篮,将那包东西放到下面,上面放满食物。
黎明是寒冷的,为了不被德国兵发现,安妮选择了树林里的小路。临近海港时,安妮遇到了牵着两条狗的德国兵。德国兵拿走了安妮篮中的一些食物,并打开了那个纸包,纸包里是一条手帕。两条狗急切地闻了闻手帕,就失望地不再闻了。德国兵走后,安妮把手帕拾起来,顺着通往海港的小路跑。
大舅站在船头,安妮把饭篮递过去,大舅看到篮子里的手帕,脸上的紧张立刻变成了笑容。他告诉安妮,本来他还很担心,但是安妮来了之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大舅借挤牛奶的时间,把送犹太人逃往瑞典的事告诉了安妮,并夸她勇敢。大舅还告诉安妮,所有的战争都会结束,到时候她一定能再见到她的朋友。
两年后,战争结束了。全丹麦都在欢乐庆祝,安妮忍不住想起了被德国人处死的彼德。安妮曾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坟场给彼德献花,从坟场回来,爸爸妈妈告诉安妮,莉莎并非死于意外,她是地下反抗分子,逃跑时被德国兵开车撞死。
安妮想着姐姐,从阳台上向下看。街上的人群正随着教堂的钟声和音乐跳舞。她又想起很久以前,姐姐穿着那件鹅黄衣服和彼德在订婚舞会上跳舞的样子。她回到卧室,找出那件已经褪色的黄衣服,从口袋里拿出了艾琳那条显示犹太人身份的项链。她让爸爸帮忙修理那条项链,等艾琳回来的时候,她就可以把项链还给艾琳了。
相关链接
安妮,丹麦女孩,一头金黄色的长发,又瘦又高,聪明,有礼貌,疼爱妹妹。在送犹太人逃往瑞典的过程中,并不明白所有真相的她表现出了独有的机智与勇敢。
克丽丝,安妮的妹妹,天真无邪,漂亮可爱。喜欢童话故事,喜欢漂亮的新衣服和鞋子,喜欢口
无遮拦地讲话。
莉莎,安妮的姐姐,丹麦地下反
抗分子,积极帮助犹太人逃避德国兵的迫害。她举止端庄,说话轻柔,容颜美丽,期望着结婚生子过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却在婚礼前两个星期被德国兵开车撞死。
艾琳,犹太女孩,矮小健壮,扎两条黑色的发辫,和安妮是好朋友。在安妮一家的帮助下,她逃过了德国兵的搜查,并成功地由安妮的大舅用船载往瑞典。
彼德,红头发,爱唱歌,莉莎的未婚夫,丹麦地下反抗分子,因帮助犹太人而被德国兵处死。
人物剪影
本书所写的安妮的故事有真有假,安妮·约翰生这个女孩是作者的幻想,不过是根据她的朋友安妮·波莱提写的,这本书是为了纪念安妮·波莱提所写,她幼年的时候就住在德国人占领的哥本哈根。她对作者讲过,在丹麦被德国人占领的情况下,丹麦人如何受到迫害,如何牺牲,如何勇敢,如何热爱他们的国家,作者听了很感动,因此创作了安妮这一家人。
丹麦在1940年向德国投降,从那时候起,丹麦的每个路口都有德国兵把守,他们控制了丹麦人的日常生活,却始终没有控制国王的行动,国王每天早上可以独自骑马到街上散步。1943年,德国人想要强行接收丹麦军舰,丹麦人把自己的军舰全部炸沉。
安妮冒险送给大舅的手帕是真的,这种手帕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当德国人用狗来寻找逃亡的犹太人时,瑞典的科学家就研究出对抗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药品,那是一种兔子血和古柯碱的混合品。血吸引狗,狗来嗅的时候就把古柯碱吸进鼻子里,古柯碱会使狗的嗅觉暂时麻木失灵。那时,几乎所有的船长都有一条这样的手帕,手帕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救助犹太人的是丹麦地下组织,他们多由英勇的丹麦青年组成,书中的彼德代表了这些青年,他们很多人都死在德国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