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寻“春” 寻找老北京带“春”的胡同

2016-05-14 21:05
时尚北京 2016年5期
关键词:刘瑾天师浴池

春天是草木萌动,百草新生的季节。

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这个时候,适合外出寻“春”。

如果野外的花花草草都看腻了,

不妨深入老北京幽深曲折的胡同里,

寻找有故事的“春”。

乐春坊胡同 什刹海的近道

乐春坊,位于地安门西大街与白米斜街之间,猛地一听,有点像烟花之地,其实它是一条胡同的名字。

清代道光年间成书的《闲窗录梦》是当时一位镶蓝旗的旗人穆齐贤的日记记载,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初四,穆齐贤“顺便至地安门外乐春坊,听郭栋儿说书”。间接地表明,当时的乐春坊是一处可以喝茶听曲的娱乐场所。民国初年,陈宗藩编著的《燕都丛考》中记载,“自地安门外循皇墙,自西为西不压桥,桥之北为什刹海,其东曰白米斜街,张文襄之洞故宅在焉,北曰马家大院,南曰乐春坊。”由此可知,民国时期,乐春坊的位置和如今是一样的。

关于乐春坊胡同名称的形成还有一些故事。据说,明朝中期这里还是一片开阔地,后来有位乡绅看中了这里,圈地围墙大兴土木。在这里聚会唱和的多为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有时还夹杂些官宦之人。慢慢地,这个园子出了名,许多慕名者纷纷踏至而来。有好事者给这个园子起了个“乐春坊”的名字,并成为这里的代名词。之后园子逐渐荒废,形成居民区,但留下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当地人习惯把这里仍叫做“乐春坊”。

另有一个说法是,清末时期,有位商人在胡同内开了个浴池,叫“乐春坊”,据说浴池是在原妓院的基础上重新装修而成。这个浴池主要为高官显贵及阔商服务,在装修上也别具一格。据老街坊讲,浴池门前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门前立柱雕刻着花纹。考虑到顾客身份特殊,浴池里单设了多个雅间。乐春坊浴池还根据顾客需求,提供茶点、按摩、清唱等服务项目,算得上古代版的洗浴娱乐中心。解放后浴池被改为街道工厂,原来建筑经多次拆改已经没有当年的模样。

虽然乐春坊早已不复当年景象,但先前的热闹也是有原因的。胡同呈南北走向,胡同中部有一折弯,从地安门西大街穿过胡同可直接到达前海,旧年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把这条胡同叫“穿堂门”。什刹海自古繁华,乐春坊就是通往繁华之地的近道。

阳春胡同 原是王府后院

阳春胡同,位于景山街道北河沿大街东侧,北起地安门东大街,西止东黄城根北街。民国36年(1947年)称小苏州胡同,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阳春胡同。

阳春胡同的来历,要从南边相邻的大取灯胡同说起,这要追溯到元代的至元年间。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现在的大取灯胡同以北,为道教大宗师张留孙建过一座崇真万寿宫。因忽必烈曾封张留孙为“天师”,故当时的老百姓又把崇真万寿宫称为“天师庵”或“天师宫”。当时元大都的崇真万寿宫与长春宫(即今白云观)齐名,同为元大都最著名的两座宫观。

到了明代,象征着元代宗教权势最高级别的崇真万寿宫被改建为储存御马草料的“草料库”,可老百姓们还将这里惯称为“天师庵草场”。清代朱一新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御马监辖有天师庵草场,旧都府草场,天师庵草场在皇城外东北角,正统间以张天师旧处改建,故名。”

明天启六年(1626年),天师庵草场失火,火势凶猛。大太监魏忠贤亲自督率官兵救火,三天后才把火扑灭。据说他还亲自端盆浇了水。而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这里大片的草场空地再次被派上了用场,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清王府在这里悄然兴建。

这座规模庞大的王府就是亲王府。在《宸垣识略》中有说:“亲王在大佛寺北路西”。亲王指的是清康熙皇帝最小的儿子允,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亲王。据记载,他是一位“秉性忠厚平和,有学识”的亲王。虽然早已被封为亲王,但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这位王爷才分到位于这里的府第。在当时的奏折中这样写道:“奏为十月初二日和亲王、亲王迁移新府,照例除派内务府总管一员,带领内务府官员送行,并预备桌张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允逝世,享年58岁。允死后,其长子弘畅降袭郡王,仍居本府。允的次子弘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被封为固山贝子,在王府的南端,也就是现在的大取灯胡同9号,另建了贝子府。而后弘畅郡王府这边却屡出事端。先是弘畅的长子多罗贝勒永珠,因犯事被夺去爵位,又因永珠没有子嗣,将弘之次孙绵勋过继为后代,并降袭贝子。

同治年间,因绵勋贝子府仍是原王府的规格,早已超标。为了回避逾制之嫌,将王府的后半段切割出去,变为平民住宅,形成了后来的小苏州胡同,还将王府的西南侧切割出去一大块。尽管如此,仍然感觉作为贝子府还是有些奢侈。再后来,绵勋的后代再次递降爵位,无奈只能听从内务府的安排,奉命被安置在西城绒线胡同西口路北的位置。

1965年,小苏州胡同被改名为阳春胡同,并延续至今。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

春松胡同 平移过来的太监家庙

春松胡同,位于金宝街的北侧,北起小雅宝胡同,南至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春松胡同与其相接有松树院,据说胡同内4号院有一直径一米左右的古松,故而得名。

根据记载,春松胡同,原名礼拜寺胡同,因胡同内有一处回民礼拜寺而得名。1965年,礼拜寺胡同与时俱进,改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春松胡同,几十年过去,老街坊们聊起来还是亲切地称它“礼拜寺”。礼拜寺胡同的礼拜寺,如今成了大方家回民幼儿园。随着城市变迁,如今胡同也只剩下不长的一小段。顺着胡同往南走,在胡同南口有一座法兴寺,如今已没有山门,只有一座大殿。

其实法兴寺原本坐落在盛芳胡同99号,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是近年危改中发现的留存较好、价值较高、年代较早的古代建筑,特别是其室内彩画及残存壁画十分珍贵。如今,法兴寺从原址东移了300米,素瓦朱墙地矗立在了春松胡同南口。根据考证,法兴寺为明崇祯年间权宦刘瑾的家庙,是北京少见的明代建筑。

现在一提到贪官马上就想到和坤,其实与刘瑾相比,和坤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据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世界级巨贪榜,刘瑾名列前茅。据说他所收受的贿赂,合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收缴崇祯朝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才仅为白银20万公斤。

刘瑾,本姓谈,陕西兴平人。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冒充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深受信任。太子即位后,刘瑾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之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当时朝内都形象的称他为“立皇帝”,称武宗为“坐皇帝”。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判以凌迟。史书记载,行刑三天,一共剐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天剐了三百五十七刀后,还能喝下两碗稀粥。剐下的几千片如“指甲片”大小的肉,被仇家以每片一文钱的价格抢着买去生生地吃了。

刘瑾在正德时权倾朝野,建造规模巨大的祠堂不足为奇,伏诛后祠堂废弃,山门内前部渐成民宅,后部成为游僧挂单的“十方院”,以致成为现在的格局。后来又改称法兴寺,原定为拆除对象,因发现其为明代建筑,彩画珍贵,经过专家论证,才决定迁至其东面春松胡同。

猜你喜欢
刘瑾天师浴池
杭州市某同性恋浴池男男性行为者首次前往的影响因素
大街
哭过长夜笑过江湖:单亲妈捡个傻仔逆风翻盘
王天师消暑之法
黄凤仪、刘瑾、王然乐、赵雨婷作品
“天师”教职略考
韩国大气污染赖浴池
史上最富有的太监刘瑾
天师箓经收集整理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