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月
摘 要:签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目前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由于其条款的复杂性使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TPP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关税同盟理论,中国能够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下提升产业竞争力;但中国不加入TPP,也会削弱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恶化贸易条件。因此,面对TPP产生的影响,中国应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并以此为发展契机,寻求自己的立足点,掌握自己的主导权。
关键词:TPP;自由贸易;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
中图分类号:F 7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108-06
引言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一直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近年,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等逐渐成为各国青睐的重要贸易模式,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协定也逐渐成为贸易领域新的发展趋势,以此来促进国际间的投资、货物与服务贸易。其中,亚太地区主要有APEC、东盟“10+1”和东盟“10+3”合作机制以及正在建设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不断推进其自贸区的建设。2009年11月,美国正式宣布加入TPP,并大力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进而全面主导TPP的谈判进程,以扩大其在亚太区域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并借此机会发展有利于美国的新贸易模式。
一、文献综述
目前,TPP对各国经济和政治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TPP的研究主要基于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日韩参与TPP的两难、TPP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TPP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中国在TPP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美国TPP战略的主要动机、中国应对TPP应采取的态度和战略措施等。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多采用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如GTAP模型,对TPP在相关国家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国内学者对TP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TPP对中国经济及政治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彭支伟、张伯伟(2013)运用CGE模型,对TPP和FTAAP对中美日韩等APEC成员国的相关产业及其贸易条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沈明辉(2012)、万璐(2011)采用GTAP模型对美国加入TPP的可能步骤进行模拟和分析,从中国的角度出发,美国和日本加入TPP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金中夏、袁佳、张薇薇(2014)对中国应对TPP应采取的措施进行重点分析,认为中国应该加快建设自己掌握主导权的自贸区的建设,对国内的薄弱环节加快改革步伐;刘中伟、沈家文(2012)指出,未来中国与美日韩及东盟等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受到TPP的影响将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刘重力、杨宏(2012)认为,中国的FTA战略重心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
国外学者主要对亚太经济网络和协定的具体条款展开研究。Aaron Friedberg(2011)认为,TPP战略是美国遏制中国再度崛起的一种手段;Brock R.Williams(2013)认为,TPP成员国是逐渐扩展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andra polaski(2006)主要围绕TPP和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收益进行了分析;Mark E.Manyin(2012)认为,TPP是美国重塑亚洲经贸市场的重要平台。
根据以上国内外学者围绕TPP展开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理论——关税同盟的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分析TPP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此提出合理的应对政策。笔者认为,中国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应该积极应对,及时关注TPP进展,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货物及服务质量,这对于中国在现阶段在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提高竞争力和对外贸易标准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TPP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TPP的主要内容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4国在APEC框架下产生的经济协定。自2008年美国高调加入后,使TPP逐渐成为由美国主导的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贸易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2个成员国。协定的内容明确了其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目标和议题的主要方向,旨在建立亚太地区高标准的经济一体化协议(见表1)。
(二)TPP的特点
1.TPP成员国间相互取消关税
TPP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即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例如,美国向日本出口奶酪的关税税率为40%,在TPP中美国将取消这一关税。又如,TPP在其成员国内部几乎取消了所有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的关税,对外关税高达59%。另外,TPP取消了美国对越南出口家禽的20%的关税;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方面,如手机、路由器和电脑等,TPP取消了美国高达35%的进口关税。①
2.开放性和灵活性
APEC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开放性,不搞排他性。因此,TPP作为APEC成员缔结的APEC框架下的FTA,一开始就有扩大成员国的战略目标。根据TPP第1条第2款规定,经缔约国协商同意,协定可以扩大到其他地区,即吸收APEC的其他成员国参加。②并且随着新成员的加入和谈判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议题的深入,还可以根据新成员的实际情况更新TPP协定已有的具体内容,即TPP机动原则。
3.高质量和综合性
相对于其他自由贸易协定而言,TPP所覆盖的领域更加广泛,条款适用范围也更加全面。例如,美国提出“纺纱前沿(Yarn-forward)”原产地规则,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服装等纺织品,从纺纱、织布、裁剪至加工为成衣的过程都必须在TPP成员国境内完成,否则将无法享受TPP关税和配额等优惠政策。又如,在原产地规则方面,TPP提出45%的附加价值的规定,即享受零关税优惠的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必须超过其总价值的45%,这一条款超过了东亚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的40%的附加价值标准。因此,TPP可谓是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
三、TPP产生的理论依据
(一)关税同盟理论——静态效应分析
关税同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关境,在此关境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相互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区域外的国家使用共同的对外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而这两种差别对待的贸易方式则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即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根据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能够解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加入是希望通过TPP这一自由贸易平台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减少或取消某TPP成员国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的生产,转向从其他成员国进口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同类产品,提高生产效应,增加本国消费者剩余,即消费效应,从而获得贸易创造效应,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与中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的国家,特别是进口中国产品的国家成为TPP成员国后,会获得与区域内部其他国家贸易的优惠政策,从而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那么,TPP的建立将会挤占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此外,这些原先对中国进口量较多的国家,也会由于TPP的建立导致其从成本较低的中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从而使其进口成本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对其形成贸易转移效应。
(二)关税同盟理论——动态效应分析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和投资激励效应。首先,关税同盟的建立可以将零散的同类商品市场进行统一,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各国的消费者都将从较低的市场价格中获利。其次,规模经济的形成,使区域内部的同类竞争企业数量增加,因此,企业必须在这种竞争机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提高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区域内部企业的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相对于区域外部的企业更具竞争力,生产要素的配置也更为合理,那么,区域内的企业也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更多的区域外资本也更愿意流入区域内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 美国加入TPP的原因分析
(一) 增加美国的出口量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主要由国内消费来拉动。但是,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了较为沉重的打击,失业率大幅攀升。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9年和2010年,美国失业率分别为9.3%和9.6%,2011年的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9%,远高于2000—2008年5.1%的平均水平。①较高的失业率导致了美国消费下降,这使得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的美国不得不促进其出口量的增长。以201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为例,如表2所示。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且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攀升。若美国想要增加对亚太地区商品的出口量,就必须与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自由贸易伙伴关系,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TPP即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扩大出口量的平台。如表2中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对TPP成员国谷物的出口量占对全球出口谷物总量的1/2;美国对TPP成员国牛肉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对全球出口牛肉总量的1/2,约为54.93%。如图1所示,美国对TPP成员国农产品的出口量约占对全球农产品总出口量的43%,已将近世界市场的1/2。
(二)建立美国主导的贸易新模式
TPP成员国包含亚太地区12个国家,其条款覆盖经济、贸易、法律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对美国而言,TPP几乎已经包括了所有美国想要提及的条款,例如,美国擅长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等。将TPP作为建立FTAAP的基础,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使美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格局中掌握主导权。
与此同时,TPP也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使其更合理地进入到亚太区域市场中,扭转美国被排除在外且不掌握主导权的不利局面。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通过TPP这一平台,美国也可以更直接地介入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中,从而预防在美国不掌握主导权的情况下亚太区域经济集团的统一及东亚地区的紧密发展,避免另一个欧盟的出现来遏制美国的经济发展。
五、TPP对中国经贸方面的影响
(一)弱化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积极建立和开放自由贸易区,在亚太区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逐步开始主导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1.弱化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
作为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经济合作组织,TPP目前已包含APEC中的12个国家,超过APEC成员国的半数以上。未来TPP的成员国数量也有可能全面覆盖甚至超过APEC,那么,TPP就极有可能会超过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影响力,从而影响到APEC在亚太区域中的地位。中国身为APEC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的贸易条件及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势必会被美国推行的TPP战略减弱,失去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甚至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
2.弱化中国在与东盟合作中的话语权
目前,东盟十国除柬埔寨、老挝、缅甸没有加入TPP外,印度尼西亚也明确表示不想加入TPP,菲律宾和泰国已受到美国的邀请,其他东盟成员国均已加入TPP。由此看来,TPP成员国数量的不断扩大,并逐步向东盟蔓延,将会影响到中国和东盟的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日本加入TPP之后,中国一直推崇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东盟“10+3”、东盟“10+6”进程也将受到影响,从而中国在与东盟合作过程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将会被削弱。另外,东盟作为一个经济统一体在世界市场中的力量也将被逐渐分化。
(二)恶化中国贸易条件
根据前文对TPP理论基础的分析,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实际经济收益角度出发,由于中国不是TPP成员国,贸易歧视将会恶化中国贸易条件使中国丧失在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地位,减少出口市场。
例如,由于越南等国纺织品无法实现国内生产,需大量从国外进口,而中国是越南等国纺织品进口方之一。根据美国提出的“纺纱前沿(Yarn-forward)”原产地规则,越南等国将会增加对TPP成员国纺织品的进口量,减少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量。据统计,2013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2 84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2.9%;2014年前9个月,纺织服装行业出口2 219亿美元,同比增长6%,出口增长缓慢。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东盟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聚集地。如图2所示,2014年,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商品出口总计约3 960亿美元,同比增长7.5%;欧盟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商品出口总计约3 708亿美元,同比增长9.4%;虽然香港以3 631亿美元领先东盟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三大出口市场,但是我国对东盟的出口量总计约2 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5%,领先美国和欧盟;近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量有所下降,2014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量总计约1 494亿美元,同比减少0.5%。由此可见,TPP成员国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中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重,同时在我国的对外出口中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因此,若TPP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覆盖我国前几大贸易伙伴,将会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减缓中国推进FTA进程
在与东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东盟国家作为国际市场中的统一体,中国希望东亚自贸区的建立,能够带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更加深入快速发展。随着东盟与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谈判的稳步拓展,“10+1”已经逐步迈向“10+8”,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国家的经贸关系将更为密切。但美国的介入,又邀请了大批东盟国家加入TPP,势必会逐渐分化东盟的实力,扰乱东盟现有的合作机制,进而影响中国与东盟的FTA进程,阻碍中国与东盟已经形成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
在中日韩FTA的建立过程中,中日韩三国分别属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并且三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化较为明显,使得中日韩三国在实现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对国家的相关企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中日韩三国FTA的推进过程也较为艰难。此外,日本对于中日韩FTA的建立也并未显示出较为强烈的意愿,这也使原本进程缓慢的三国FTA战略的实施过程更加艰难。并且目前由于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已经加入了TPP,也使得美国的TPP战略前进了一大步;相反,中日韩FTA的建立则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六、中国应对TPP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核心领域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以中国目前的生产贸易模式及其标准仍难以达到国际水平,TPP中的条款对中国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中国短期内难以加入TPP。但是,由于TPP所涉及的成员国之多,那么,各成员国想要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各有不同,不同国家之间在同一议题上难免产生碰撞和冲突,各国在推进自由化的方式上也有不同,所以,短期内TPP在核心领域也很难达成对各国都有利的协议。因此,面对TPP,中国不应过于急躁,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稳步发展,选择合适的时机考虑是否加入TPP。
(一)密切关注TPP谈判进程和规则——“倒逼”发展
中国目前对TPP的态度较为积极,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阶段,中国可以密切关注TPP的谈判进程,科学合理地评估TPP的发展趋势;对其相关条款的深入研究也将有助于中国在这一议题上处于主动,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减少或抵消由TPP带来的负面冲击。与此同时,TPP的建立也为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目标,正如中国加入WTO“倒逼”中国经济发展。TPP标准较高,综合性又强,中国大可以此为契机,以TPP为目标,着眼于TPP的高质量标准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的薄弱领域的发展。即使未来中国达到TPP标准但又不想加入TPP,对中国自身而言,也有了更具突破性的进展。
(二)推动与多国FTA的签订——各点击破抵消负面冲击
从发展前景来看,TPP未来可能会成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也可能成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深化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继续巩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与亚太地区国家FTA的签订,如中日韩FTA的签订,在日本与TPP成员国有冲突的议题上尽快达成有利于双方的协议,深化合作关系,形成以中国为核心、中国掌握主导权的自由贸易网络。
虽然目前中国不能在TPP内部全覆盖大部分亚太区域,但可以在TPP外部逐一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全覆盖”转为“各点击破”,从而抵消由TPP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自由贸易区,也可以为中国带来贸易创造效应,提高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分工网络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的提升,TPP成员在通过TPP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通过与中国签订双边FTA强化这种收益。①
(三)加快自贸区战略的发展
建立上海自贸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可推广、服务全国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自贸区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的尝试也将有利于发掘和培养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能够使中国更快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模式,并向全球经济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靠拢。而TPP中的众多高标准条款恰恰代表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更代表了当前国际规则的最高标准。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够帮助中国就未来是否加入TPP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将损失最小化。
另外,中国还需要带动第二批自贸区的发展,加快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带动对港澳的贸易,拉动珠三角经济发展;推动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拉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加快福建自贸区的发展,促进对台贸易,拉动海峡西岸经济增长。
(四)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减少国际市场依存度
美国对TPP的主导,使中国不断加深了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共识。中国在关注TPP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国际发展的进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消费;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标准,加大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力度,更应加强创新以弥补中国缺乏自有品牌和创新技术的薄弱环节。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和国内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对中国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牵制力和影响力。
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
T=(X+M)/GDP×100%
其中,X表示一国或地区的出口总额,M表示一国或地区的进口总额。
TPP的建立,特别是在美国加入之后,将会逐渐扩大TPP的覆盖范围,增加区域内部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但是中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TPP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将会对中国的对外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也需要扩大内部需求,只有内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才能够不再受制于外部需求和国际市场,从而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
(五)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当前正值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中国还需要继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高中国沿线国家区域内的发展活力和国家间的合作潜力。作为跨时空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各国要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到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中间还包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沿线国家的经济开放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建立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等,为中国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广阔的合作路径。
七、结论和展望
作为全球最具综合性、开放性、高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TPP谈判进程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并没有加入到正在进行的TPP谈判中。对于中国而言,TPP并不完全是中国的对立面,中国需要做的是及时关注TPP的谈判进程,关注国际规则的发展趋势,按照国情及时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扩大内需,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并以自贸区的建立来抵消由TPP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还应继续坚定不移的稳步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受美国TPP战略的影响,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在此过程中实现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促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应以TPP为发展的重要契机,按照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稳步规划前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时间点选择是否加入TPP。
参考文献:
[1] 金中夏,袁佳,张薇薇.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6).
[2] 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
[3] 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6).
[4] 张琳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未来对外贸易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 邓海清.美国TPP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厦门大学,2014.
[6] 计飞.TPP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 吴颖妮.应对TPP:中国的机遇和挑战[J].特区经济,2013,(4).
[8] 宋永刚.TPP对中国政治及经济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9] 宋颖慧.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3,(3).
[10] 侯云哲.美国加入TPP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11] 范黎波,郑伟,郑学党.美国TPP战略与中国的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12,(12).
[12] 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APEC比较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4)
[13] 王霞.美国TPP战略的主要特点——基于美国“巧实力”战略的解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6).
[14] 陆圣.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潜在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世界经济研究,
2013,(11).
[15] 刘重力,杨宏.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东亚地区FTA战略的影响——基于TPP合作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5).
Abstract:The signing of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is the current trend of Asia Pacific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its term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TPP development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customs union theory,Chinese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area;but not China join TPP,will weaken its influ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terms of trade. Therefore,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TPP,Chinese should actively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unswervingly push forward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and as 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seek their own foothold. To grasp the initiative of their own.
Key words:TPP;free trade;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Asia Pacific region;customs union
[责任编辑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