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05-14 22:34芦茜
中国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单位

芦茜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正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其市场性也得以加强,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以及取得资金的来源等,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要找出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平稳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积极推进,虽然有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事业单位无论是领导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都没有对财务管理进行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理解程度不深,不了解财经法律法规、不懂财务知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致使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部门该有的监控和辅助决策的功能,甚至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凌驾于财务管理制度之上,对财务工作过度掌控干涉,导致财务部门及人员无力执行合规程序,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缺失,使得财务管理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影响单位财务的规范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2.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尽管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所建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比较粗放,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实际工作中也未能严格遵照制度执行,执行力度不够。突出的表现就是收支多数是“一支笔”审批或名义上的“二支笔”审批,存在着极大的个人意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会计出纳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工作职责交叉,互相缺乏监督的情况。会计工作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各单位均普遍存在严重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理分离,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没有实行真正的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3.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整天忙于财务事务, 而培训、进修机会很少,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准则、新制度的认识仍停留在模糊或较为肤浅的层面,更不用说创新意识的提高。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流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不到位,使得财务管理制度难以贯彻落实。

4.财务支出预算不完善

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编制详细的预算对于单位节约开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人员状况结合不紧密,经费开支与预算执行未能做到跟踪分析,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预算不准、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全貌和体现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方法传统简单粗放,程序缺乏规则性,预算执行中经费支出控制不严,公用经费经常挤占人头经费,追加预算时有发生,使得支出存在随意性,导致临时支出大于预算支出,专款不能专用,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5.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无成本考核,也就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与管理。部分事业单位无专门人员分管资产,某些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多年不处理,仍每年申请拨付维修专项资金,且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对于固定资产,部分单位没有形成定期清理和盘点的管理,时间一长,实际资产容易出现不对帐和去向不明等问题。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账实不符情况严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提高领导层重视度,确立责任主体意识

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意识,领导必须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应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了解基本财务管理知识,从观念上更新对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的认识,确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及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解决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水平、经济效益上层次的高水准的财务内部控制会计安全保证。同时,单位领导者应认知自身对单位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影响力,重视财务管理对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工作。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事业单位要在基本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根据自身财务管理中的特点和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治理制度、往来账款治理制度,经费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财政票据治理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岗位设置科学、人员分工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这样既可以做到权责明确,形成相互约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工作向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又能使单位财务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定期培训财会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必须提高财会人员工作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具体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对财务人员进行各种财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部门协调能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重点培养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财会人员,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单位也要对财务主管领导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4.健全财务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

健全财务预算体系,强化财务预算功能首先应该注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是使事业单位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的根本保证,它贯穿了收支预算的全过程。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即根据单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地、连续地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发挥预算的评价和控制作用。在编制上,可以采用内外兼顾、综合统筹的方法,严格合理地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上必须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追加预算的作法,杜绝铺张浪费,使每一笔资金都得到合理使用。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验收保管制度、账簿记录制度、定期清查制度和资产报废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事业单位应严格实行数量金额账、卡、表式管理,专人验收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相关原始凭证及时交给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做到有账可查,有卡可翻,账卡相符。应该加强资产清查,内部审计应以相关法津法规为依据,对各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各类实物和固定资产,与相关账簿互相核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要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的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单位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