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语境·新女性

2016-05-14 10:34陈燕琴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旗袍中华文化

陈燕琴

近年来,会同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我与“旗源”团队基于对大量民族史料、地方史志与家族史实的考证,并结合实地探访与文献研究,得出“中华旗袍起源于烟台,繁盛于上海,并在中华大地形成普及,逐步在世界产生影响”的结论。此研究成果已经以专论的形式发表于中国服装协会会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服饰》杂志,在此不再赘述。近日有幸在谈一谈旗袍文化。放眼当代,中华旗袍之花已经繁盛于中华大地,心得颇多,在此略表一二。

为中华旗袍“正名”

我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讲过:“中华旗袍是中华服饰文化的DNA”。细心的读者与旗袍爱好者可能会留意到,我的措辞是“中华旗袍”,而非“旗袍”,或“旗人之袍”。这种表达并非无心插柳,而是有意为之。

袍服演变为“中华旗袍”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西方立体曲线造型取代了平直的平面裁剪,让女性的身体特征显现,此为质的变革;二是西洋装饰元素蕾丝花边的运用,替代了繁琐的宽衣大花边装饰,使旗人之袍服褪去了浮夸,变得更加简约;三是“中华旗袍”取代“旗人之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节的象征与符号。

“中华旗袍”既是民族的符号,就必然要有其民族性。有鉴于旗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对民族融合、中西碰撞以及国家的磨难、沉寂与伟大复兴中的见证,将“中华旗袍”这一民族历史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单独列出,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文化现象加以论证与研究,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拥抱中华旗袍的黄金时代

诚然,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我们正拥抱中华旗袍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中华旗袍大成于20世纪30年代,此为中华旗袍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可以说,直到当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关于这个黄金时代,我们应当感恩。当时,在民族最为危难、困顿的时刻,穿着中华旗袍的女性挺身而出,在她们身上,我们读到了励志、坚持与中华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然灾害”与“十年文革”接踵而来,中华旗袍由为生存无暇顾及而被“束之高阁”,到被视作“封资修”而被“打入冷宫”,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待一切尘埃落定,此时的中华旗袍已经元气大伤,往昔风采已不复,甚至沦为餐饮与接待岗位的“职业服装”。作为旗袍人,我们痛心。太多的匠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或改弦更张,或隐姓埋名。中华旗袍这一原本应属于高度私人定制的行当,逐渐在流水线的批量生产中迷失。

万幸还有一批执着的匠人不忘初心,一直在默默坚守,用单薄但坚定的力量践行并呵护着中华旗袍文化。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近十年的厚积薄发,中华旗袍终于重新迎来了繁盛。可以预言,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华旗袍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如果说第一个黄金时代是“时代的洗礼”,那么这一个黄金时代将会是“心灵的回归”。现代女性或无法突破心理的屏障,或受繁重的家务所束缚,忽略了对自我美好的追逐。东方人有着自己独有的体型,不管是干练的职业套装,还是华美的西式礼服,都无法像中华旗袍一样将中华女性婉约典雅之美如此淋漓尽致地体现。因此,中华旗袍成为了中华女性重拾自信、重塑形体、重归本我的精神载体。“现代的人把美丢掉了,我们要(通过中华旗袍)将她找回来”。

“旗袍热”的背后的冷思考

关于当下的旗袍热,我们要理性去对待与分析。是急功近利,以旗袍为噱头而“炒”热的,还是怀赤子之心,以未来为出发而“焐”热的,出于对民族、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旗袍热”不能只是热闹,更应于文化中深挖,使其成为历久弥新并且可世代传承的文化与文明财富。但这一波“旗袍热”中,却远没有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热”那样纯粹。在有些场合,中华旗袍已经不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彻底沦为了一种利益载体。随便找上几个模特,穿上中华旗袍摆拍几个pose,作为景点宣传的噱头,或者以旗袍之名集会,只是为了眼前的商业利益搭建一个平台。这是对中华旗袍文化的一种亵渎。好容易积攒恢复的元气,如果被不加节制地过度消费,公众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最后各方都通过旗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扬长而去,只留下中华旗袍在原地空悲叹,设想一下,这将是多么悲凉的场景。

我们说,中华旗袍是一种穿着于身的文化,更是一种行走于心的文明。穿中华旗袍的女性,不应是花哨、空洞的衣服架子,而应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本有内涵的书籍。旗袍应该体现的是灵魂与尊严之美,处处体现中华女性的高贵。作为旗袍人,应对这股“旗袍热”顺势引导,让中华女性发现自己的美,活出风采与自信,并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华旗袍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华旗袍的文化路径

中华旗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代表了一种文化。服装形式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跳出了框架就不能称之为中华旗袍,而文化才是植根于中华旗袍并促使其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旗袍的文化体系构建,应从三条线索入手——体系化、体制化、体验化。中华旗袍是一门兼容并蓄的学问,涉及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因此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各地旗袍协会、沙龙组织基本各自为战,如果能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建立中华旗袍行业最具权威机构,聚沙成塔,其力量不容小觑。

在这里,我想着重探讨下体验化,这是中华旗袍文化的立足之本与未来出路。在追求个人感觉的年代,对中华旗袍文化的推广应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引导中华旗袍爱好者主动发现自身之美,从千篇一律的被动接受,到张扬个性的主动追求。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建立一系列的文化体验基地,定期组织中华旗袍爱好者进行形体训练、集体活动,让中华女性有自信为自己代言,为美丽代言,为中华旗袍代言。在不远的将来,以体验为主题的中华旗袍博物馆与中华旗袍主题酒店也将立项动工。

中华旗袍浓缩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通过这些体验式的举措,这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定会被不断传递、传承、传播与传扬!

猜你喜欢
旗袍中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来说说旗袍美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旗袍找不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