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
朋友圈里有位朋友是个星座控,每天早上发一条状态,内容多是该星座当天的幸运颜色和数字,以及健康、学习、交际、财气等各项运势指数。有时她甚至根据自己的幸运颜色穿衣服,认为这样一定会交好运。其实,我们只需一点点信息和理智就知道“星座说”不靠谱,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星座说”?星座运势是怎样成为我们吃饭穿衣的“新黄历”的呢?
关于星座的“实验”报告
如果你在网上随机找一句关于双鱼座的话解读,去掉“双鱼”二字后搜索其他文字,就会发现这句话同时出现在射手、双子、巨蟹、天蝎、摩羯、金牛等等星座的不同解读文章里。如果耐着心思往后多翻几页,相信剩下的几个星座也会相继亮相。十二星座预测的词汇有90%以上是相同的,一些高频词汇被拼凑成模糊不清的话语,加之读者的对号入座,就成了“超准”预测。
科学上认为,性格是若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基因、家教、重大事件、社会影响以及气候等很多因素……而“星座说”呢,当然不在此列。近百年来,世界范围内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科学实验中,占星术理论通过双盲实验(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的次数为——零!
*星座解读神助手:巴纳姆效应
把星座作为一个解读自己的参照系统,可想而知,星座控多是不太了解自己的人,而这样的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具有普遍性的描述,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如果翻看了所有十二星座解读,你会发现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更多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这也正是星座解读类内容不败的原因,空洞、笼统,但因为巴纳姆效应,多少会让人有认同感并对号入座,进而喊“准”!
*关注巧合+证实倾向=神预测
当阅读过星座运势,其中一些内容便激活了你的“警觉”,让你在生活中特别关注。又因为那些词汇、语句是如此有“总结性”,只要你想,什么样的内容都能装进去,所以你很难觉得它不准确。另一方面,出于人人皆有的证实倾向,人们对这类巧合的记忆总会特别深刻,而那些“预测”过但没发生的,大家笑一笑就忘记了,长此以往,也就只记得星座运势特别准了。
*期待效应让你越来越“星座化”
“以前没觉得我多XX座,但后来越来越觉得有道理,好多XX座的朋友都……”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这就是著名的期待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受到怎样的暗示,就容易产生怎样的结果。射手是社交小能手、天秤是优雅小公举/王几、狮子强势、金牛实际等这样的暗示,可能真的会让你不知不觉间“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也让身边人更“星座化”。
*有星盘,心理强大也能攻破
不只是自我认知模糊的人会容易成为星座控,心理强大的人同样能在星座中找到“自己”,比如身为金牛座为什么没那么“实用”,来看看星盘,哦,那是因为你的上升星座是双鱼啊!
在自我印象基本稳定之后,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人都只倾向于验证这种印象。当星座解读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偏离甚至违背时,心理强大的人一定会放弃星座,但星盘的存在让“星座说”有了N重变量,这就相当把自己立于了不败的境地,因为无论如何它几乎都能自圆其说。
*坏理论好过没理论
人都有解释自己及他人行为的需要。在这样的时候,坏理论总是好过没理论,起码能提供一个出发点和线索,不会让你无处着手。至于准不准,这要求有点太高了。人是很复杂的存在,真科学尚且没办法,何不来点简单的?
*“指南力”棒棒哒
我是什么性格?有哪些优缺点?擅长什么工作?未来会怎么样?今天穿什么颜色?幸运数字是多少?“星座说”都能给你解答,就连交什么样的朋友,“星座说”也能给出参考,为“懒人”节省了无数挠破头的时间。
*情商值太爆棚
人都有“自利动机”,这是生存的基础。而基本很少说坏话、变着法地说好话的“星座说”,讨人喜欢是在情理之中。我们甚至可以和“星座说”学习说话之道——即使是缺点、厄运,它的口吻也是善意提示的,只会让你觉得它体贴。
*台阶已备好,请下
面对这样那样的生活难题、心理关隘,为了自保,人会开启“防御机制”,倾向于找外部原因,星座此时就成了替罪羊。为什么我就不能改改耿直的性子?在“自身修为还不到家”与“因为你是金牛座”之间,当然是后者更贴心一点。这样做可以尽量保护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可,是非常好的“危机心理建设”。当然了,做完心理建设,还是要正视问题,千万别以为自己真没事。
虽然把“星座说”归为伪科学、迷信很容易,但更应由此关注到人们自身心理防卫的需要。正如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乐国安所说:“相信星座,或许是源于自身心理防卫的需要。这种心理防卫对人有一定安慰作用,能够使人的内心冲突得到一定缓解。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都陷入这种阿Q式的自我防卫当中,那就是个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