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苹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2016-05-14 11:02陶源史建民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苹果

陶源 史建民

摘 要:对2002~2013年全国苹果种植成本、收益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国六个苹果主产区的种植成本收益做出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苹果产业逐步进入了一个“高投资,高收益”的阶段,全国平均苹果种植总成本呈现出直线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仍然低于净利润增加的幅度,成本利润率呈现出M型的波动趋势。应通过合理降低种植成本,拓展市场和营销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来促进苹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苹果;种植成本;种植收益;变动趋势

中图分类号:S661.1:F307.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5-0162-06

Abstract The cost and profit change trends in apple planting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3 were analyzed,then those of 6 major apple planting areas were contra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e industry in China had gradually entered into a stage of high-investment and high-profit. The national average total cost of apple planting presented a linear rising tendency, while the growth range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net profit, and the cost-profit ratio showed a M-type fluctuation trend. We could impro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 from aspects of reasonably decreasing planting cost, expanding markets and marketing channels, and intensifying policy supports.

Key words Apple; Planting cost; Planting profit; Change trend

苹果是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水果之一,并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广泛种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和消费量(包括鲜果消费和加工消费)均占世界总量的40%左右[1]。同时,苹果也是我国主要的水果种植和消费品种之一,在我国水果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对果区经济发展、果农增收和出口创汇影响巨大[2]。统计数据表明:2013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达227.22万公顷,占果园种植面积的18.37%,苹果总产量由2002年的1 924.1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3 968.3万吨,并且2013年苹果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比重高达15.81%。本文深入研究全国苹果种植成本收益,以期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全国苹果种植成本变动分析

1.1 总成本分析

全国苹果种植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总体来看呈增长趋势,666.7m2总成本由2002年的910.77元增长到2013年的4 894.61元,增长437.41%,年均增长率为17.95%。特别是2009年以来,全国苹果种植总成本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8.11%。

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3年,除2002年外,全国苹果的生产成本占当年种植苹果总成本的90%以上,土地成本则不足10%,由此可见,生产成本所占比重明显较大,对整个苹果种植成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阶段来看,全国苹果种植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2002~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3年平均分别为90.78%、91.44%、93.29%。从发展趋势来看,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逐步扩大,土地成本则趋向缩小。

1.2 生产成本分析

由图1可见,全国平均苹果种植的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态势。666.7m2生产成本由2002年的811.11元增长到2013年的4 556.64元,增长461.78%。2002~2013年,苹果种植生产成本平均为2 472.38元,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平均为1 220.50元,占生产成本比重49.37%,人工成本平均为1 251.88元,占生产成本比重50.63%,两者所占的比重基本相同。从整体来看,物质与服务费用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52.19%到2013年的39.72%,呈现出下降态势,而人工成本由2002年的47.81%到2013年的60.28%,上升了12.47个百分点。可见,人工成本所占比重不断地趋向扩大。

在当前农产品种植成本核算体系下,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费用具有较大的比重。直接费用主要有种子费、农药费、化肥费、租赁作业费等,其中农药费的比重相对较大。间接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税金、管理费、销售费用等,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和销售费用是其主要部分。人工成本由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两部分构成。家庭用工折价反映的是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雇工费用则是指雇拥他人(包括临时雇佣工和合同工)劳动而实际支付的所有费用[3],其中全国平均家庭用工折价所占比重较大。对劳动力价格的核算,意味着劳动力只能获得最低生存工资,仅仅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价值,而没有反映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没有考虑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以及希望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需要[4];同时劳动日工价的折算方法忽视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农民不可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满负荷工作,而只能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连续或间断地投入或多或少的劳动时间[5],从而事实上“大大压低了劳动力价值” [6]。

1.3 土地成本分析

土地成本由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构成。由表2可以看出,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02~2013年,全国苹果种植666.7m2平均土地成本为198.95元,其中流转地租金平均为22.48元,自营地折租平均为176.47元。土地成本由2002年的99.66元增长到2013年的337.97元,增长239.12%,年均增长率为14.09%。其中可看出,自营地折租所占比重较大,2002~2013年均在75%以上,且年均增长率13.12%,成为土地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流转地租金所占土地成本比例较小,但年均增长率较高,为54.31%。由此可见,流转地租金所占比重在未来土地成本构成中将会有较大提高。

2 全国苹果种植收益变动分析

2.1 苹果与其他大宗农产品收益比较

从表3可知,2013年666.7m2苹果平均产值达8 141.33元,净利润3 246.72元。苹果净利润是大豆的96倍,是玉米的42倍,是花生的26倍以及稻谷的21倍。从数据上可以直观看出,苹果收益远远大于其他大宗农产品。从成本利润率方面看,苹果是投入收益最高的农产品。2013年苹果平均成本利润率为66.33%,是粮豆作物的4倍以上,明显地高于棉花、花生等其他劳动密集型农作物。

2.2 苹果种植产值、净利润变动状况

由图2可见,2002~2013年,我国苹果种植和净利润的走势基本一致,总体呈上升趋势。苹果种植666.7m2产值由2002年的1 292.05元增加到2013年的8 141.33元,增加了6 849.28元。净利润由2002年的381.28元增长到2013年的3 246.72元,增长751.53%。

2002~2010年,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外,我国苹果种植的产值和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苹果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8.96%,净利润年均增长率为26.79%,并且2009年和2010年的增速明显提高。但是2010~2013年则均呈下降趋势。由于苹果出售价格波动较大,引起产值年度间变动较为频繁,甚至导致2010、2011、2013年产值连续下降,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下降。

2.3 苹果种植成本利润率变动状况

由图3可见,成本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总成本的比值,反映出生产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率。2002~2013年苹果种植成本利润率呈上下波动的规律性特征,平均为79.68%,2002年最低,为41.86%;2010年最高,为130.71%,两者相差88.85个百分点。

分阶段来看,2002~2005年,种植成本利润率呈增长的态势,平均为47.46%,增长率为43.05%;2005~2010年,呈波动状态,成本利润率平均为103.97%;2010~2013年则呈持续下降状态,平均成本利润率为98.19%。整体呈现出了一种M型的波动趋势,并且近三年的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3 全国苹果主产省成本收益比较

选取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六个苹果主产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这六个省份也是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的苹果成本收益的代表。

3.1 种植产值比较

2004~2013年,六个苹果主产省和全国平均的产值均呈增长态势。由图4可以看出,山东省的苹果产值每年都远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2010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值,666.7m2高达13 241.08元,体现出山东省作为苹果种植大省的突出地位。

分阶段来看,2004~2010年,各省份保持基本一致的增长趋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省份在2008年都出现了一个低谷。2009~2010年,山东省的增长率为62.57%,河南省的增长率高达99.7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陕西省有小幅度增长,河北省和河南省走势平稳,且保持在6 000元左右,其它省苹果产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3.2 种植总成本比较

由图5可知,苹果主产省份和全国平均的种植总成本总体呈不断增长状态。2004~2013年,山东省的666.7m2种植总成本一直高于其他五个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由2004年的2 440.16元增长为2013年的7 124.08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由1 340.29元增长到4 894.61元。辽宁、山西、河北、陕西总成本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也均低于全国水平。2013年,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省总成本均在4 000元以下,而山东省却高达7 124.08元。由此可见,山东省苹果种植在总成本方面并不占据优势。

3.3 种植净利润比较

2004~2013年,受产值波动的影响,六个苹果主产省份和全国平均净利润波动明显。由图6可知,山东省的净利润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666.7m2净利润达8 911.57元,比全国平均高77.11%。2010年以来,除陕西省呈上升态势外,其余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山东省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达61.93%,其他省份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而陕西省净利润在2012、2013年分别高达6 280.47、6 019.4元,2013年则比山东省高出77.47%。由此可知,山东省作为种植苹果的大省,在净利润方面的优势在逐渐减弱。

3.4 种植成本利润率比较

由图7可以看出,六大苹果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山东省没有表现出之前所具有的优势。分阶段来看,2004~2008年,辽宁省的成本利润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高于全国平均,在同时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成本利润率相对较低而且增长不稳定。各省份和全国平均成本净利润率在2007年和2010年均出现了一个小的高峰值,2007年辽宁省达到最高,为205.88%;2010年山东省最高,为205.83%。2008~2010年,成本利润率呈增长趋势,并且山东省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15.74%。2010~2013年,除陕西省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之外,其余各省的成本利润率又均呈下降态势,其中山东省的降幅最大,由2010年的205.83%下降到2013年的47.62%,其他省份基本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出可以看出,山东省成本利润率波动最严重,相比较而言,全国平均总体来看波动频率还算稳定。由于成本利润率是净利润和总成本的比值,山东省在总成本上的劣势抵消了在净利润方面的相对优势,造成其成本利润率相对较低且不稳定[7]。

4 全国苹果种植成本收益综合分析

从成本收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苹果产业在逐步走入一个“高投资、高收益”的阶段。

成本数据研究表明,全国平均苹果种植总成本增长幅度较大,呈直线增长态势,从2002年的666.7m2平均910.77元增长到2013年的4 894.61元。促使总成本快速上涨的因素仍然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与总成本相差不大,所占比重基本在90%以上,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成本近几年较为平稳,所占比例较小。就生产成本的构成来说,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物质与服务费用保持着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长较为平缓;而人工成本呈现出近乎直线的上升势头,增长幅度较为明显,近年来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3年666.7m2人工成本高达2 746.83元,是2002年的7.08倍。人工成本上升主要是由雇工费用上涨所推动。从生产成本结构所占比重看,全国苹果种植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不断下降,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

收益数据研究表明,虽然我国苹果种植的总成本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幅度仍然不及净利润。全国苹果种植每666.7m2净利润从2002年的381.28元增长到2013年的3 246.72元,年均增长率为26.79%,比同期总成本高出8.84个百分点。全国苹果净利润总体上增加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苹果产值增加的幅度高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2002~2013年,全国苹果产值年平均增长28.96%,高出同期总成本11.01个百分点;二是苹果每50千克平均出售价格由2002年的48.20元增加到2013年的207.93元,增长331.39%。

从投入和收益关系方面看,全国平均苹果种植成本利润率呈M型波动趋势,2002~2013年,最高年份高达130.71%,最低年份仅有41.86%,并且近三年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这种剧烈波动会导致苹果种植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

5 对策建议

5.1 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

加快土地合理有效流转,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使苹果种植集聚。提高农户的生产组织化水平,建立起一定区域内的果农生产合作社,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实现苹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引导农户科学使用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减少农资的投入量。进一步完善农资储备制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调控,保障农资市场的稳定[8]。加大对农资企业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税收减免,从而抑制农资成本和价格的过快增长,节约种植成本。加强对种植户的技能培训,提高用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5.2 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苹果价格形成机制

逐步实现苹果定价机制的市场化和定价水平的合理化,使苹果价格既能反映种植成本的状况,又能体现出供求关系。稳定苹果价格,避免价格涨跌幅度过大导致果贱伤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5.3 推行果蔬保险

苹果种植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因此要建立苹果种植保险制度。在苹果主要产区要加大政策补贴部分保费的实施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果蔬保险的参保率。扩大果蔬保险实施的地域范围,根据苹果生产风险的来源不同,先将苹果生产设施、育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再逐渐扩大到苹果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拓宽保险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果蔬保险,保证保险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果蔬保险制度。

5.4 提高营销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加快市场流通

建立起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为果农和消费者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采取现代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加快苹果的销售。实施品牌战略,营造有区域特色水果文化。进行市场细分,积极开拓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便利超市、水果专营店,加快苹果的流通速度。

参 考 文 献:

[1] 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R].2008.

[2] 王为涛,韩兴勇.中国苹果出口贸易特点及趋势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209-211.

[3] 李莉,史建民,郑军. 城郊蔬菜种植成本收益变动趋势分析:1998-2012[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3-79,132.

[4] 万劲松.完善我国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的设想[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7):39-40.

[5] 胡靖.非对称核算理论与农户属性[J].开放时代,2005(6):92-97.

[6] 唐茂华,黄少安. 农业比较收益低吗?——基于不同成本收益核算框架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含义[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53-59,143.

[7] 赵婷,张吉国,史建民. 山东苹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4):146-149,152.

[8] 项朝阳. 我国蔬菜生产成本收益波动研究[J]. 长江蔬菜,2012(21):2-5.

猜你喜欢
苹果
快乐苹果镇
0分也能拿第一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梨与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苹果丰收啦
洗苹果
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