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会议内外的博弈

2016-05-14 09:31余家豪
能源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哈沙特油价

余家豪

多哈会议是一场影响油价的谈判,更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一次博弈。多哈会议变为一场闹剧,但沙特却成功对伊朗连消带打,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此消彼长的变化。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主导了四月的多哈会议,未能达成协议冻产,多哈会议最终以“闹剧”结束,油价格亦因此而下跌。这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主导会议结果的沙特和伊朗两个主角:它们的关系、角力和各自未来的发展。

自2014年油价开始崩盘后,欧佩克稳定石油市场的角色一直受到质疑,现在再一次自曝其短,信誉受挫。其实,多哈会议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只是务求将产量冻结在记录内的水平,本身并不会对全球石油供应失衡产生进一步的显著影响,所以欧佩克希望在多哈会议达成的更多是一个象征性协议。因此,外界对多哈会议还是期望甚高,自几周前会议提上日程,外界普遍认为参与会议的各国将能达成生产冻结协议。

在多哈会议的参与者里,沙特是一号主角,有关键影响力,但沙特从冻产中获益很少,因此态度勉强,并坚持达成任何协议都需要伊朗的参与。伊朗是另一重要主角,本身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可是一个刚被解除了制裁措施的国家,显然不会签署生产冻结协议。伊朗官方很早就表明了态度,并决定增加一百万桶的日产量,因而沦为不利因素。俄罗斯是重要的配角,但有其自身利益考虑,即使多哈会议达成了冻结协议,也只会将产量冻结在纪录水平里,不会带来实质的影响。

其他参与多哈会议的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安哥拉、尼日利亚、厄瓜多尔等,都是配角,他们十分渴望达成冻结协议,但是没有能力影响最终结果,角色非常被动。

在这样的格局中,多哈会议其实是很难成功的。沙特和伊朗态度不一致,沙特坚持伊朗需要参与协议,可是伊朗一早就表明不参与的态度,双方本身就有矛盾。那么继续进行会议是否只是一厢情愿?

沙特和伊朗的外交博弈

多哈会议是一场影响油价的谈判,更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一次博弈。

这一年多来油价的下跌,主要是来自市场推动,地缘政治因素很少。同样的道理,在经济危机面前,沙特不会为了政治仇恨而承担高昂的经济代价。可是,多哈冻产协议却是非经济性的,需要更多的地缘政治考量,因为冻产协议只有在其他生产商特别是伊朗同意的情况下方才生效,真正艰难的是说服刚从制裁政策解脱的伊朗同意这个协议。不出意料,伊朗拒绝了。

沙特最后的决定亦反映它对中东局势的最终考虑,客观上不能排除沙特起初有签署冻结协议的意向,但沙特国内没有就多哈峰会达成一致,或者说沙特有两手准备,最后针对伊朗而下的决定只是顺水推舟。

对沙特在多哈会议的姿态有决定性影响的是沙特副总统Mohammed bin Salman王子。他上任后,掌管沙特经济、能源、国防大权,可谓集大权于一身,四方外交界称他为“Mr. Everything”,被誉为当今最能影响油价的人物。

沙特王子在多哈会议前一直对会议目标提出质疑,并表示沙特不会在没有伊朗参与的情况下同意冻结产量。会前三天他又重申了该立场:“如果所有主要生产国不冻结产量,我们也不会冻结,假如我们不冻结就能在所有得到的机会中出售石油。”

外界大多认为这是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谈判技巧,加上在多哈会议前夕,媒体透露沙特代表团将由其石油大臣 Ali al-Naimi领队, 他与年轻的王子意见不同,因此大家对多哈会议抱一定的期望。可是沙特在最后时刻,召回石油大臣 Ali al-Naimi,并对伊朗采取强硬态度。

虽然对许多人而言该协议失败了,但沙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过是地缘政治的目标而不是经济上的。沙特成功使伊朗最亲近的盟友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反对伊朗的立场,更重要的是造成是伊朗的不同意导致协议流产的场面,令伊朗承担造成更低油价的责任,成为石油市场新的麻烦者。

伊朗的野心和困境

伊朗在多哈会议前,明确表示将继续增加产量直到恢复制裁前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产量增加到400万桶,这意味着它需要新的买家、可供出口的石油和运输的油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都非常关心伊朗一举一动以及对油价的影响。

随着能源消费中心东移,伊朗自然也将目光投向亚洲买家,例如印度。即使是在经济制裁时期,伊朗和印度也保持着密切的双边关系。有报道指出印度准备在伊朗的油气、石油化工和化肥行业至少投资200亿美元,并计划增加从伊朗的石油进口。此前,在制裁政策下,伊朗销售石油和接收付款都受到限制,但现在交易渠道重新打开了,伊朗政府正在追讨过去的债务,印度若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伊朗的能源关系,亦将支付这些债务。

同时,加快建立长期的双边、多边协议有助促进伊朗经济发展。所以,伊朗最新的努力成果是将与印度和阿富汗签订三边协议,它将通过阿曼湾的伊朗查赫巴尔港为周边国家提供战略通道:令印度可以接收从伊朗进口的天然气;也可以推动伊朗-阿曼-印度可能达成的管道合作;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印度通过海陆路线,绕道巴基斯坦将货物运送至阿富汗、中亚国家,这极具战略意义。

伊朗若要重回制裁前的石油产量水平,需要新增加1000亿美元左右的投资,该国政府预期资金的增加需要一年时间。可是,目前伊朗政府还没有设定外国投资的基本先决条件,也没有出台具体的合同条款及文本,连内部对是否向外国投资开放其石油产业也未能完全达成一致。再考虑到美国大选之后,新任总统很有可能撕毁奥巴马政府与伊朗的协议,涉及到金融、银行、保险等许多议题的伊朗问题将不会在短期内解决。虽然自制裁解除以来伊朗的境况取得了一些改善,但它仍然面临严峻的局势。加上原油价格波动和在伊朗投资本身的风险,投资者对伊朗的兴趣成疑。因而,伊朗政府要实现将产量增加到400万桶,似乎还是很遥远。

伊朗不但不支持多哈会议,更提出增产,对沙特构成一定压力。沙特在上述买家和投资两方面能做的不多,但却可以透过其他手段,控制其生财工具,减低伊朗的出口能力,伊朗油船运输能力正是一个缺口。

伊朗目前拥有约55-60艘油轮,大部分油轮都用于储存原油,以及它们的设备太旧并不适航,其中近半都停靠于阿萨鲁耶港和哈格岛,大部分需要整修,只有十多首正在运送石油往亚洲。伊朗若要恢复制裁前的出口水平,需要外国船队的支援,可是在目前油轮市场景气的大环境下,伊朗市场的价格没有优势吸引力低,外国船东又不愁生意,大多不愿意为伊朗运输出口货物。另外,长期制裁导致船舶保险公司亏空,令很多买家仍然避免进口伊朗通过海上运输的产品,而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对制裁的不确定态度,亦为伊朗船业增添了不确定性。

沙特也意识到伊朗油船运输能力的问题,并出手推波助澜,禁止伊朗在其领海航行,并试图阻碍伊朗购买油轮,打击其出口能力。其亲密盟友巴林也已经对任何最后三个到访地之一为伊朗港口的油轮发出禁令。目前,伊朗貌似陷在了有石油但没船的尴尬局面。无可奈何地,伊朗卖方一般会要求潜在石油买家自备油船,因此增加出口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沙特在多哈会议内外应付伊朗

多哈会议确实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现行的低油价是不可接受的。可是冻产协议没有任何强制执行的规定,而且当中的一些国家惯于欺骗、违约,而将产量冻结在记录内的水平,本身对全球石油市场意义不大。

如果仅对油价而言,除了短暂冲击,多哈会议的结果并不重要,油价还是会按市场惯例运行。沙特将继续优先考虑经济因素,市场份额策略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随着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沙特将需要美国军队的保护。为了能得到保护,沙特王子需要做的是令西方国家认为沙特国内情况稳定并且受控制,并觉得他可以成功推动沙特经济改革。

对于多哈会议,沙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目的不止于多哈会议,跳出了以上的思考框架。哥伦比亚大学能源中心的Jason Bordoff教授指出,沙特放弃冻结协议的行为,反映出其政策很大程度受跟伊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沙特无论在能源局势或者地缘政治考虑上,都不能忽视伊朗的回归,因而他将努力阻挠伊朗回归石油市场,例如干扰伊朗可用的油船,透过控制生财工具来打击其出口能力。另一方面,伊朗越久不能恢复到制裁前的生产和出口水平,就越难同意减产,沙特明知此点,却开出多哈协议必须有伊朗参与的条件,变相顺水推舟拖了伊朗下水,令其成为会议流产、低油价因素之一。

多哈会议变为一场闹剧,但沙特却成功对伊朗连消带打,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此消彼长的变化。

猜你喜欢
多哈沙特油价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沙特为何锁定中国?
油价涨了谁高兴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WTO框架下《信息技术协议》的结构规范与扩围调整——兼对多哈回合谈判受挫的反思
彪悍的沙特传统舞蹈:边跳边对自己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