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再胜 吕晓妮 陈文 张育林 柯辛
1 袋料杂菌感染
1.1 症状
用于栽培杏鲍菇的袋装培养料接种后被杂菌感染,杂菌以木霉菌较多;杂菌与杏鲍菇菌丝争夺养分、水分和生存空间,使杏鲍菇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导致杏鲍菇菌丝培养失败,不能正常出菇。
1.2 原因
菌种带杂菌或者菌种老化;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没有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栽培室内温度长期偏低;栽培室内外卫生不清洁、消毒不严格;栽培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通风透气不良。
1.3 防治措施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及适龄、菌丝生长健壮、无杂菌感染的优质菌种。培养料调配时,含水量控制在60%~65%,即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为宜。保证培养料灭菌期间100℃的温度不降低,并保证料温100℃的灭菌时间在12 h以上。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袋装培养料接种并放入栽培室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30℃,最好是23~2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70%,严防高温高湿,注意适当通风透气,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0.1%,以促进菌丝生长。杏鲍菇栽培室要求选址干燥,提前清理好排水沟,严防雨后积水。栽培前,栽培室内外、栽培架、出菇场及周围环境要彻底灭虫消毒,并注意保持清洁,杜绝病虫侵染。若袋料发生杂菌感染,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剔除感染部位,撒生石灰粉,喷生石灰水,喷、涂、注农药等。
2 发菌缓慢
2.1 症状
袋料栽培的杏鲍菇接种后,菌种吃料缓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弱,经过40多天的培养,菌丝仍没有发满培养料。
2.2 原因
菌种老化,活力低;培养料pH值过高或过低;接种时,袋装培养料内温度过低;接种后,栽培室内的温度长时间偏低。
2.3 防治措施
选择适龄、菌丝健壮、无杂菌的优质菌种;配制培养料时,pH值控制在5.5~7.0;灭菌后袋装培养料的温度下降至30℃时,抢温接种;袋装培养料接种并放入栽培室后,发菌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15~30℃,最好23~27℃。
3 菇蕾萎缩
3.1 症状
杏鲍菇的菇蕾出现后又逐渐萎缩。
3.2 原因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高于20℃;通风透气不良,栽培室内空气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0.1%。
3.3 防治措施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如果栽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5%,及时喷水补湿,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如果环境温度≥20℃,及时采取措施降温。结合控温控湿适时通风透气,以保持栽培室内空气新鲜,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0.1%以下。
4 菇体发黄腐烂
4.1 症状
杏鲍菇的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菇体逐渐发黄腐烂。
4.2 原因
杏鲍菇在幼菇期遇到了20℃以上的高温环境,导致假单胞杆菌感染,使子实体逐渐发黄腐烂;喷水补湿时,水直接喷在菇体上,使菇体表面水分残留过多,如果没有及时通风透气,环境温度在20℃以上,菇体容易发黄腐烂。
4.3 防治措施
注意杏鲍菇栽培环境、工具、用水、工作人员的卫生;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不可超过20℃;喷水补湿时,要向空中、墙面、地面喷水,不要直接喷到菇体上,喷水后结合控温控湿及时合理通风透气。
5 菇体泡松
5.1 症状
杏鲍菇子实体尤其是菌盖较为泡松,商品性状不佳,品质过差。
5.2 原因
杏鲍菇栽培的环境温度高于20℃以上,栽培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以上。
5.3 防治措施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温度高于20℃,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高于95%,及时采取降湿措施。通风透气与控温控湿密切结合。杏鲍菇子实体采收的前1天不要喷水补湿。
参考文献
[1] 刘延庆,姚文菊.杏鲍菇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6(2):24-25.
[2] 杨娟,郭倩,赵京音,等.杏鲍菇栽培管理重要环境因子及其控制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110-112.
[3] 张维规,卢华真,张梅贵.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0(3):24-25.
[4] 郭美英.杏鲍菇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5):64-66.
[5] 范盛华,陈廷平.杏鲍菇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