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勇
摘 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民航飞行人才为主的专业型高校。经过近六十余载风雨发展历程,形成了博学笃行、远举高飞的精神理念。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在飞行学生管理工作上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具有准军事化特征和一站式服务为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02-0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论述强调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民用航空飞行人才培养的高校。自1956年立校至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始终坚持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为祖国民航事业发展输入了数以万计的新鲜力量,培养了我国90%以上的运输机飞行员,被誉为民航飞行员的“摇篮”。自立校伊始,先后涌现出了像空军英模杜风瑞,反劫机英雄王仪轩,国航英雄机长刘晋平和“见义勇为飞院群体”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可以说,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支撑起了祖国民航事业的蔚蓝天空。而其在飞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也令人值得思考与借鉴。
一、“严字为魂”——飞行学生准军事化管理特征
飞行核心在人,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对于民航人来讲,“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幸福。”[2]飞的安全,靠的不仅是过硬的驾驶技术,还要有令行禁止,严谨求实的作风来保障。“中飞院”在治校育人环节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秉持“严字为魂”的育人理念,让一批批雏鹰从“中飞院”安全起航,翱翔在祖国的万里云天。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飞行学生成才的首要因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被摆在飞行育人环节的首位。政治忠诚、服从可靠是飞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是“中飞院”传承下来的育人九字经。自新生入校伊始,通过校史展览、迎新讲座等形式开展“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主题教育活动,打牢思想根基。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心理健康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辅导员与学生吃住都在一起,定期深入宿舍走访,同学生广泛进行谈学习、谈思想、谈人生活动,确保每名学员都能对上话,都能谈到位。这种老师与学生间的朝夕相处,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多的是让辅导员能及时把脉学生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遏制不良苗头出现。
(二)严明纪律作风是飞行学生成才的可靠保障
严明的纪律作风是飞行学生成才的可靠保障。飞行事业牵涉面广,影响大,且操作复杂,飞行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飞行人才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当前,我国民航事业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对飞行人才需求量大。“中飞院”人才培养主要是订单式方式,经过学生和航空公司按照高考成绩和身体素质双重选择后,学生进入“中飞院”学习,期间所需费用主要由公司来买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飞行人才关乎着学校、个人、公司三方共同利益。在蓝天翱翔,实现安全飞行,除了掌握必要的驾驶技能,还需以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后盾。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中飞院”前身是中国第十四航空兵学校,从军转民,由空军飞行员到民航人才,不变的是对人才管理教育的严格要求。准军事化管理就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严明纪律,强化作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保障飞行安全。
(三)严格管理制度是飞行学生成才的重要抓手
在我国现有上千所高校当中,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开展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的高校屈指可数。“中飞院”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员,脱胎于空军航校的“中飞院”,将军事化管理特色保留至今。在“中飞院”,对飞行学生的管理同其他高校相比是“相当严格”:不论寒暑,早晨6时50分起床军号准点响起,列队集合出操跑步1 600米,8时5分开始晨读,随后由队干部带队去教室上课。晚上10时30分熄灯;此外,飞行学生每天还要分早、中、晚3次整队集合,从下楼到列队,限于1分半钟内完成;周末请假外出,需按比例准假……即便如此,对于那些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学员,管理处罚更为“苛刻”,集合迟到一分钟,按规定例行科目加跑1 500米,旷课、迟到通报所在学生队等等。同时,围绕准军事化管理的主线,学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学生队宿舍电脑及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学生队公寓内务卫生检查标准》,完善了《飞行学生操行评分实施办法》《空勤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管理文件条例。并督促学生以这些规章制度为标准,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自身在學习、内务、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详细规划。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增加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此外,针对飞行员培养的技术考核、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环节,“中飞院”也有着迥别与其他院校的独特之处,规章制度多、考核科目繁、测评体系严……严格的学生管理纪律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锻造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飞行人才队伍。“严”字当头,严格要求已经成为“中飞院”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二、“服务学生”——学生管理一站式服务特色
在“中飞院”,飞行学生管理工作不只有“严”的一面,它更强调“以学生为本”,用热心和真情对待学生,提倡对他们关爱、尊重、认可与激励。
(一)服务学生永无止境
所谓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主要定位在“服务”二字上,“服务”理念贯穿于学生育人环节各阶段。在“中飞院”,飞行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还要根据学校训练计划到分院完成一定时段的驾机训练。因此,学生流动性较大,每年流转人员多达百余批次,涉及上千名同学。面对如此复杂而烦琐的“流动环节”,“中飞院”本着学生“从哪来,回哪去”的“一站式服务”原则,以各自学生队为基本单位,统筹对接训练学生转出办理和返校学生接收工作。
“中飞院”的辅导员也是较为特殊的一批工作者,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行政坐班制,采取的是全天值班制,24小时“钉”到学生队,一切参照军队管理模式执行。每天早六点半在嘹亮的起床军号中爬起来,深夜在头枕飞机的轰鸣声中睡去。那么,是什么让这些管理者能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坚守不移、甘之如饴呢?答案很简单,责任。每一名准飞行员要从辅导员的手中送上浩瀚的蓝天,“安全精飞”既是对飞行学员的要求,更是管理者肩上的神圣职责。从生活上体贴关心,到学习上鼓励加油,再到思想上监督引领,每一名辅导员在关爱学生方面不遗余力。
(二)服务学生全员覆盖
学生管理工作在“疏”不在“堵”,要用真心走进每一名学员的心灵深处。在学生管理方面,“中飞院”每一名飞行学员的培养成本都要接近百万元,如何教育好、管理好民航的“宝贝金疙瘩”们,无疑是对辅导员智慧与能力的一大考量。除了尽职尽责不遗余力,还要心贴心关爱学生不留死角。以学生队①为例,每个飞行学生队分布四大年级段,约有四百多名飞行学员。在管理层面,每个学生队配备包括队长、书记在内共计五名辅导员。学生队既要有效确保每名学员能顺利学习,又要担负起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任,这就离不开管理者的倾心培育和贴心服务。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关注那些追求上进但学有不足的学员,鼓励帮助他们积极进步。事实的确如此,在“中飞院”没有“差生”一词,对于这些相对步伐较慢的学生,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共同砥砺、鼓劲加油。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辅导员积极联系任课老师,恳请老师再加加课;安排学员到各分院进行飞机实践操作训练时,辅导员往往身先士卒,奔走往来于祖国大江南北。为保障下分院训练学员安全,要由辅导员带队前往,乘坐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转战数余省,横跨上千里,安全地把训练学子送往河南洛阳分院、中航广西梧州基地、湖北蔚蓝航校等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于是,辅导员在与学生心心相印中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共同追逐成长的脚步,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飞行学生管理方面,辅导员“严”在做事,“宽”于爱人。在管理要求上,严防死守不打折扣;在学生成才中,服务呵护不遗余力。唯有此,严宽相济,才能确保学生安全飞行、快乐飞行!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机制
在对“中飞院”学生管理工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转变与创新。
(一)坚持德育引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能力
德育工作是高校实施全面育人的关键环节。德育教育,塑造学生灵魂,启迪学生心灵。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而德育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自身能否“以德服人”。所以,坚持德育为先,首需做到“树己之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一方面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以德育人”思想,以感恩的心态做事,用热情的态度温暖学生。不断砥砺自身品行,注重提高自身修为和道德水平,提升人生境界;另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分析新形势下“90”、“零零”后学生群体特征和网络时代特点,进一步革新思想观念,充分运用媒体社交、微视频等手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二)创新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所在。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根据时代特点,推进管理理念创新,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具体来说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管理重点应实现由“物”到“人”。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以事务性管理为主,带有“命令式”行政化的管理特征。在管理环节中,主要精力大多用于解决学生具体事务上,把落实完成学校相关部门交办事项作为重点。这种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发展的主体,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学生管理的新变化、新挑战。为此,高校应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关心学生发展需要,重视学生合理诉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二,管理方法应注重科学高效。在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面前,要主动学习管理新思维、新方法。积极拓展自身视野,掌握运用现代网络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新技术优势,形成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
管理制度核心在“管”。管理本质是管“人”,管理制度重在如何把“人”“管”好。当前,以大学章程为重点的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正稳步推进,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是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在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方面:首先,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情怀,倾听学生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民主参与式、人文关怀式的管理模式。”[3]重点关注并妥善修订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在诸如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就业生涯指导、心理问题调试等方面,要更加凸显制度的公平性、民主性、透明性。其次,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大胆变革。要直面学生管理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广泛吸收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勇于变革打破落后僵化的制度框框。“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科学规范。”[4]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四)建设专业化队伍,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高校管理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人、实践者。学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关乎整个管理工作的成败。打造一批高素质、懂管理、有能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专业化的高校学生工作,应具备学科性的工作模式、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以及研究性创造性、的工作理念。”[5]国家先后颁布施行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設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从高校管理宏观视野对辅导员地位、作用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对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从实施效果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往往受制于待遇福利、个人发展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辅导员人才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现象。有鉴于此,一方面,要重视高校辅导员发展。着眼于辅导员整体需要,在国家政策和待遇福利上为辅导员提供重了要保障,创造较好的发展空间留得住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在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高校管理人才之间的培训交流,打造高水平的管理培训基地。为辅导员提供出国深造和职业进修的机会,鼓励其就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管理专业化水平。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管”字上下功夫,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性高校管理新模式,真正达到会管,能管,善管。同时,还要在“理”字上做文章,厘清管理思路,明晰管理重点,提升理论水平,真正实现中国特色高校管理育人新格局,从而为助力圆梦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5-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张忠,刘裕国,孔祥武.雏鹰之翅怎样练硬——解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人才培养之道[N].人民日报,2012-01-05.
[3]时名早.论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J].理论观察,2012(6).
[4]马俊杰,文书锋,黄文彬.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5]白海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专业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