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向明
摘要:历史知识的抽象、学生陌生的面对课堂与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距离甚远,成为了历史教学的主要矛盾。历史发展的舞台是已经远去,要学历史,就必须还原相关的历史场景,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因此,恰当、充分地使用各种图片和图表成为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以图引学,走进逝去的国度;以图创境,再现生命的历史;以图导析,揭开历史的迷雾 ;以图悟理,融入哲学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图片;引学创境;导析悟理
一、以图引学,走进逝去的国度
一个个曾经辉煌于世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从历史的前台走入了幕后,“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正是这种朝代的变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一片土地上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要在历史的学习中再现曾经的民族与国家,方位地图、线路地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类地图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以及战争或重大事件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有利于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为线,结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图表,直观形象的描述出三国的形成。二表一图引导学生走入三国的世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国家的演变、历史的发展。近代鸦片战争时期,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列强入侵的路线图,或借助多媒体展示,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不同颜色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历史的线索再现历史真实的场景,进而真正了解历史、还原历史。
二、以图创境,再现生命的历史
久远的历史是曾经的真实,今天的社会也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学习历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重现历史,再现鲜活的历史生命和生动的历史画面,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印象也会更清晰。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弥补教材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单调的描述,使历史人物的事迹得以拓展,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教学中展示《清明上河图》,并要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一段当时的市井场面,从而展现宋朝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文化的力量;重走“闻名古今,促进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体现卫青、霍去病的历史功绩,凸显着物质与文化传播带来的生机,感受昭君出塞无尽的期待和人性的力量;再现《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场面,用宏伟精美的园林景观、侵略者的罪恶大火和现存的废墟对比出这一不堪的历史记忆,激起学生心底最强的声音:“自强、奋进、复兴”。
三、以图导析,揭开历史的迷雾
历史总是通过事件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规律,学习历史就要发现这种规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表进行细致深入的对比分析,同样以“三国鼎立”的发展为例,两次战争不同的结局,利用表格展示出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深入分析解开胜败的谜底:正确的战略战术、地利的重要性(士兵的水土不服)、人和的因素(个人的纳贤与骄傲轻敌的恶果),归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从而解开历史发展的谜团,要善于观察地图和各种历史图表,要远观近察,看出图中的独特之处。人物图,着重观察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旁批等;事件图要看重点人物、重要提示语等,通过观察我们来抓住历史瞬间的特点,为我们正确的认识历史事物提供了保证。同时要利用图表补充有效的隐形知识,借助图表加强对知识的历史补充,启发学生的思考,呈现更为全面的历史。
四、以图悟理,融入哲学的思考
历史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历史事件的发展常常带给我们辩证的思考和规律性的认识。关注学生的思考,怎样将久远的历史让学生爱听、爱学、有思考、有启示,使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历史智慧的培养,这也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
历史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和审辨的能力,将这些信息看出来、读出来、思考出来。通过图表的对比阐明事理,抓住历史发展的核心因素。如《罗斯福新政》,通过各种危机时期的图片展示剩余产品,与人民的生活现状作对比理解什么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并联系当前我国应对各种危机的举措和关心民生的措施,体现国家的亲民方针,体现社会注意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挖掘美学因素,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历史地把握审美是历史教学自身的需要。“《蒙拉丽莎》中人物丰富的表情和那惊世骇俗的一笑,体现出了中世纪晚期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从笑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恢复,从而体会到了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西方人的痛苦的抉择。”
尺水兴波,三尺讲台为教师创新提供了平台;以史为鉴,历史学习应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舞台。借历史图表,展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场景,让历史从陌生走向熟悉,从沉寂走向鲜活;使历史人物活化、形象化,使历史规律和历史哲思凸显化,学与教的辩证关系得以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要不断创新,让课堂复原历史的情感,让历史走入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