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前段时间朋友圈被这首情怀满满的歌刷屏,它激发了多少热血青年心底的共鸣。没错,诗和远方可以很美很天真,有梦想有希望很好很浪漫。不难理解,说出这句话的人所追求的是梦想对现实的超越、心灵对肉身的慰藉、精神对物质的升华。
可有人说了,苟且如你,去掺和什么诗和远方?也许你蓦然一惊,诗不能带来食物,远方没法增加收入,现实好像如此无奈,作为工薪阶层,好像还真是很“苟且”。
有人这样吐槽:且不说那跑不过CPI的工资,面对如今商场里的衣服价格标签,你是否能轻易下手?且不说那居高不下的药价和各种繁琐的检查,想挂个号或者等张病床,你得排多久的队?且不说那时不时出现的“姜你军”、“蒜你狠”,你吃进肚子的食物能确保安全吗?且不说堵在“马路停车场”或者塞进拥挤的地铁里,你还会有啥脾气?对了,还有那房价……
如今,好像很多行业都在说自己过得苟且,“金融民工”、“文字民工”等自称纷纷出现。但比起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的你,不小心刮到小车被扇耳光的快递小哥、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亩才挣400块的棉农、把每天下班叫作“生还”的煤矿工人,他们应该更“苟且”吧?
可即便“苟且”至此,如果你是单身,所有这些衣食住行、酸甜苦辣,大概也可将就,并偶尔畅想诗和远方。但若你“上有老、下有小”,还能诗和远方吗?朋友的小孩进了所谓的好学校,你大概会为没门路或没钞票而倍感自责,或者当你抱着咳嗽的宝宝,站在满眼望去都是人的门诊大厅,等着一百多个以后的叫号,你还有心情畅想诗和远方吗?家里老人若得重病,作为独生子女的你估计要颇费折磨,或者身在城市心系仍在老家“苟且”的父母,你还能畅想诗和远方吗?
当然这些只是普通人遇到的普通事。那些注射问题疫苗的儿童,那些住在重污染的“毒地”上的人们,那些遭遇不公判决的人们,惶论诗和远方。
到此为止,你会发现,稳定物价、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均衡教育、环境保护乃至司法公正等等,这一切不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吗?这些都是“一府两院”理应提供的公共服务。
其实,最不应该苟且的就是“一府两院”的公职人员。看着办证群众几趟来回都没办成,应该急之所急,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而不能像挤牙膏一样漠然;面对越来越堵的道路,应该通盘考虑、多方疏导,而不能任由红色“肠梗阻”漫延;涉及群众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制定和执行最严格标准,而不能等媒体曝光一起再“严查”一起。总之,公职人员应抖擞精神、主动作为,若按部就班、冷漠旁观。
当然,政府等部门不可能大包大揽,公职人员的努力可以提供一个使你不苟且的坚实基础。最终苟且不苟且本质上是主观世界的问题,和幸福不幸福是一样的,与你自身的努力、你的参照系、你的内心调整有很大关系。
而且,诗与远方也并非不能“掺和”。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不苟且于生活的艰辛,创作了多少著名诗篇,达到了梦想最远方。家境贫寒,终日在官府以抄写为生,班超没有苟且,辍业投笔、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从一个贵族子弟而沦落为“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文人,曹雪芹没有苟且,造就了伟大的《红楼梦》;被贬至偏远贵州龙场却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没有苟且,成就了一代心学大师。诗是心灵最远方,心系善根最深处,时时擦亮心中的明灯,才能不让善根蒙尘,不让精神世界暗淡。
谁不想不用苟且,还可诗与远方?老百姓的“苟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的诗和远方则是生活不用那么“苟且”,是看病容易点、食品安全点、房子便宜点、交通畅通点;老师的苟且是应付升学指标,他们的诗和远方是树人育人,桃李满天下;医生的苟且是“见病不见人”,他们的诗和远方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公务员的苟且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的诗和远方则应是天下大治;知识分子的苟且是千人之诺诺,他们的诗和远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愿“苟且”如你,也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