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立法应着眼于资源利用和安全保障

2016-05-14 02:07:24朱勤忠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周转救护车医疗

朱勤忠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目前已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或可在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回顾近5年的调研、起草、论证、修改等过程,其中各方观点碰撞、争论也很多,但对于院前急救来说,除了自身努力,行业期望在解决资源不足与有效利用、安全运行等方面,能借助法规和外力有所突破。虽然目前草案的条款并未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历史性的进步,非常值得肯定。在此,再谈一些建议和想法。

一、应重点关注院前急救资源不足问题

上海城市规模、人口发展迅速,老龄化比例日趋增高,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任务繁重,这都对“120”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人才队伍建设、网络站点分布推进等因素的限制,院前急救行业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本次立法对院前急救机构设置、急救站点建设、人员岗位配置和人数要求,尤其是各政府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规定,这对“120”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虽然《条例》尚未出台,但行业已经感受到了政策提前实施的效果,今年11个新建急救分站内容已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人才队伍培养已大力推进,救护车、医疗设施设备也得到升级更新,资源不足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

二、应重点关注院前急救资源周转不畅的问题

有限的急救资源周转不畅一直是“120”行业最头疼的问题,如能加快周转,也能部分缓解资源不足现状。以“120”救护车接收出车指令后抵达患者呼叫现场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例,在所有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市急救中心近几年该指标呈逐年延长趋势,2015年已经突破12分钟,客观说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趋加重,救护车行车速度逐年下降。此外,救护车完成送院任务后,由于接诊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占用救护车担架而致与医院交接不畅急救车组无法及时撤离,影响下一次任务的执行,也是近年来“120”行业所面临的日趋严重、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次立法在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虽有所涉及,但总觉得保障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

三、应重点关注院前急救资源利用不当问题

院前急救资源利用不当主要表现非急救业务侵占急救资源、违反科学合理送院原则两个方面。本次立法对康复出院回家等非急救业务明确实施分类救护,并为从“120”行业剥离此项业务实施社会化服务预留了政策口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预计未来将为“120”行业解决近20%的“额外”任务。但由于对呼叫“120”服务无任何限制,余下的80%的工作量中,“急救不急”等仅为代步送院就诊、转院性质的任务还近半数,在急救资源相对紧张的当前对行业造成较多困扰。另外,患者或家属自行选择送院地点情况较为普遍,其合理性常与急救原则相违背,急救人员送院决定权很难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亦妨碍有限急救资源的有效周转。在这些方面,如果能有更针对性的条款,应更能保障危重急救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应重点关注“黑救护车”“灰救护车”问题

医疗安全永远是行业发展的主线。除了“120”正牌军,上海亦存在较多非正规救护车。目前非“120”行业救护车以外地牌照居多,车辆也从非法改装的“黑救护车”转为挂靠外地合法医疗机构配备正规救护车为主,开展“灰色救护”业务,行业抱团发展迅速,研究法律法规政策漏洞,横行市场,抢地盘、乱收费。由于不配备医务人员开展活动,给患者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历年来,本市对于打击黑救护车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碍于执法依据不足,处于“抓了只能放”而无任何处罚措施的尴尬局面。在开展正面宣传“120”行业、增加行业醒目标示标牌、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建议法规予以明确相关措施,增加打击非正规救护车的执法力度。 (作者系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周转救护车医疗
救护车
幼儿画刊(2023年5期)2023-05-26 05:50:48
关于压缩货车周转时间的探讨
基于SolidWorks周转轮系装配与运动仿真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给救护车让道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5
飞跑来的救护车
幼儿画刊(2016年10期)2016-02-28 21:01:22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周转性材料租赁参考价格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