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中暑,相信大家都有了解:适量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避免高温时段出门、室外活动时做好防晒降温的措施……
然而即使注意到了以上几点,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恶心想吐等先兆中暑的症状,还是中招了。
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呢?以下几个点供参考。
1. 身体撑得住,不用空调
家中的老年人在盛夏季节,尤其是气温猛然升高的日子里,总会有几位长辈为了节省几度电费而硬撑着不开空调——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划算,尤其对体弱者更是构成巨大的中暑风险!
2. 贪凉过度,使用不正确
另一方面,年轻人贪凉,把空调温度调至过低,甚至低于 24℃,造成室内与室外温差过大,导致出入室内外时身体反应跟不上气温的剧烈变化,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
除了空调温度设置的问题,在使用时不要将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人猛吹。为防止吹出的冷空气一直沉淀于室内地板附近,还可以在地板上放一架小型电风扇来促进室内空气对流,避免脚过着冬天,头还在过夏天。
不断提醒自己经常补充水分。少喝一点、多喝几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每天补充1.2升左右的水分、起床后以及洗澡前后也记得喝水。
工作和运动造成大量出汗时可以考虑饮用盐汽水或者其他运动饮料,但是建议选择盐分的浓度在0.1%~0.2%左右的类型,也不要喝太多。因为一次性狂饮大量水之后会引发人体反射性排汗亢进,从而导致水分和盐分的进一步流失,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
有部分人群不得不在高温环境(譬如露天)下工作,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当身体状况不好时,又需要在高温下工作,一不小心就中暑了。因此,开始工作时需要自查以下几项:
最近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好吗?
睡眠充足吗?
有没有过度饮酒,并且喝到宿醉?
早餐正常进食了吗?
有没有重感冒或者腹泻?
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工作,并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用人单位也应该尽可能照顾到员工的福祉,尽量缩短持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频度、增加换班人手等等。工作现场也应该提前准备好冷饮料(5℃~15℃为佳),除了补充水,也要考虑盐分的补充。
老年人之所以最容易成为中暑的受害者,与其生理特性关系密切。
含水量低:老年人体内本来含水量就低,占体重大约 50% 左右,年轻成年人为 60%。
调节功能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会有所衰退。温度上升时老年人的出汗量与皮肤血流量的增加量都会减少,而且增加速度也会减慢。
老年人感觉减退:对于炎热、口渴不那么敏感。即使已经开始脱水,也意识不到。
这些都是老年人容易中暑的风险因素,需要非常警惕。研究发现年轻时就维持良好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具有和年轻人差不多同等程度的热耐受能力。说明锻炼能够延缓体温调节能力的衰退。老年人常年维持适当的运动量,比如一天一次微微出汗的运动,有利于预防中暑。
婴幼儿与儿童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尚不成熟,同样也是中暑的高风险群体。小孩的表达能力差,不大舒服了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也不能自己想办法缓解轻度中暑后的症状。因此更需要重点防护,预防关键点在于:
留意孩子的脸色和出汗状况。若孩子满脸通红、挥汗如雨,则说明其身体的深部体温正在剧烈上升,应该立即转移到凉爽环境中休息。
从小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
平时就应该经常适度地带孩子进行户外互动,令其慢慢适应炎热的环境。
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浅色,有利于散热的服装,并教其学会根据气温增加或减少衣物。
大人感到热了,孩子可能更热!这一点很多家长会忽略。在夏天孩子和大人的身高差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环境温度。日本有过这样的研究:盛夏的东京市中心,在距地面高度1.5 米处测量的气温为32.3℃,而身高只有50厘米的孩子所处环境温度高达35℃以上。
此外,千万不要把婴幼儿遗忘在车内了!
来源: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