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征
作文教学的历史悠久,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作了很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命题,如何构思,如何结构,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说明文的写法,材料作文的写法,小作文的写法等等,已经非常详实地教给学生。学生经训练之后,懂得了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了行文的基本规范,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大多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文章,缺乏生气,缺乏灵气,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新意思。要想文章有新意,体现自我,创新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是语文教师探索方向。
作文命题要摒弃传统的命题方式,变教师统一命题为学生老师共同命题
过去,有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这一块有松懈不重视的思想,每次作文大都是采用老师出题学生做的方式命题,临上课前随便找一个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便让学生去做,根本不管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老师对材料作文情有独钟,一学期下来,次次都是材料作文,而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这样的命题形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的目的。所以,传统命题方式必须摒弃,可采用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作文情景,提出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不做过多的讲解和限制,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由去做,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或老师只提示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或老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命出大题目,学生根据要求写具体题目,或者采用学生讲座集体命题形式,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写作的乐趣,他们的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才能激发出来。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聚合思维,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必须抓好这两种思维形式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研究事物,可以有许多个评价标准,多个思维结论,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有利于克服思维惯性、定势的束缚。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灵活的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书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平时可以命一些《旁观者,未必清》、《开卷并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题目训练求异思维能力。当然,如果只有思维的发散过程,而无聚合过程,尽管可以爆发出许多思维创造的闪光,智慧的火花,但由于不能统一起来,不能形成集中的思维力量,会使思维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的状态。一味发散而无收束,必然导致四面出击,兵力分散的局面。因此在发散的基础上要有所收束,有所集中,以使思考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突破,从而使构思得以深化。所以,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有目的的加强聚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能够有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立意进行写作。
优化写作程序,缩短写作期限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这种疲软状态体现在“少” 、“慢” 、“差”上。往往是每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既浪费了世间又养成了一种拖拉懒惰的思想,拖拉的甚至是一个星期都不能完成。极端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产生。也就无创意的文章出现。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不被开发的无法估量潜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目前只运用脑力和体力的一部分。”有个成语叫“急中生智”,所以,思维越是集中,人的这种未被开发的潜能要容易被激发出来。根据人的思维的这些特点,我把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和求异作文技巧引入平时的写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富有创见性的文章屡屡出现。
作文批阅,变老师静批细改为学生互批互改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又延长了作文的周期频率,更大弊端是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就让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因此,每次作文完毕,我改变了传统的批改方式,而采取学生互改,自改之后教师抽查的方法,具体地说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成员有作文水平优中差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并相对固定,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批阅时,先组成组内成员互批,然后组与组之间交叉批阅。各小组内,首先拿到作文者为第一批改人,第一批改人对自己拿到的第一篇作为富有全责。第一批改任对自己批改完后交第二批改人,以此类推,每篇作文有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按要求填写:“作文批改记录表”(内容包括作文题目,习作者,评改日期,评改人,错别字、语病,主要优缺点、内容、语言、结构、卷面得分,综合得分等),并附有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同时讲评时写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批改人的意见谈自己的想法,互相讨论修改。
作文训练时间由集中变分散
传统的作文训练时间大都是一周一次作文,有时再加上为老师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静批细改则变成了两周一次作文。这样的写作训练时间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不见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出现。我结合着一些能力强的学生的写作体会,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变集中训练:一是每节阅读课前五分钟开展口头作文竞赛,对一些成语进行逆向思维立意,讲述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感想等;而是提倡学生每天记日记,写随感,并且把自己的日记或随感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批阅,教师每周末抽查一次;三是在班内开设班级文学周报,有学生按座位每周出一版并贴在班内发表园地里,把一部分有新意的文章投给报刊杂志发表;四是定期召开文学创作讨论会,对那些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分析并由写作者介绍写作过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作之地。”我们只要抓住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把手就能训练出“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门适应社会需要的较强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项城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