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
前不久,中国书法家协会开除了6名会员,暂停12人的会籍,这18名受清理的会员中有16人为官员、国企负责人或其他有官方背景的人士。这一事件,让“涉协会腐败”防治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其实,官员有“雅好”并不是坏事,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加,大部分官员对自身艺术修养及学术造诣都有危机感,通过不断提升学识及修养以匹配权力给其带来的地位和身份上的提升。直白说,就是挣一些名声,不做仅有权力的“光杆司令”,以艺术熏陶和学术提升来增加“核心竞争力”。这没什么不好。若来得正当,让官员从学术造诣到艺术修养都提升一个档次,使权力之威下也有官员个人魅力,更加“以德服人”,实乃好事一桩。
但若用权力来获取艺术造诣就坏事了。追求的也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家的名头。有的通过权力打通各类艺术协会大门,轻轻松松便在艺术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甚至被推向艺术造诣的巅峰,那些正牌艺术家都只能望其项背。获得了这些头衔,不仅有助于提升官员的威望,更让投机者看到了机遇,通过高价购买官员的艺术品,或者赠送一些稀奇古玩、大家墨宝来锦上添花。表面看,官员活脱脱一个个趣味高雅的艺术家模样,实际上,都是一个个艺术领域功利而世俗的伪劣产品。
一旦官员落马,曾经的艺术品便被弃如敝履,艺术光环瞬间黯然失色。这一扬一抑之间,倒是让“艺术家”的本真暴露无遗。说白了,支撑艺术价值的是权力,权力价值越大,艺术造诣便越高,权力没有了,艺术价值便大大缩水。所谓的艺术,不过是权力的附属品,靠的还是权力输入养分,说白了就是一出权力导演的官商互惠的好戏。
艺术,来源于本心,是脱离了世俗趣味的高尚修养,却依然不能免俗的屈服于权力,以牺牲艺术领域的纯净帮官员占领一个个艺术高地。当然,艺术的谄媚不可取,但为了“五斗米”,谁能“不折腰”。艺术也要生存,试想,若权力不能在艺术领域颐指气使,那艺术自然能勇敢对官员说“不”,自然,官员要真想提升名誉,必须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这一来,艺术领域纯粹了,官员若真能成为艺术家,那必然也是真材实料的艺术家。而破坏了这种正常程序的正是权力。
目前,特权思想还有着滋生的土壤,“有权好办事”还未得到根治。导致一些企业或行业协会争相向权力示好,以博得特权的照顾。这次给其一个艺术家的名牌,便能换得整个协会发展的如日中天。下次高价购买官员艺术品收藏,便能在国家重点项目中占据优势。这一唱一和之间争的是权力,讨好的也是权力。
“权力为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就是说,不仅要严厉惩治腐败,更要进一步扎进制度之笼,避免权力的“外溢”现象,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既让官员不敢乱用权力,也让权力在私人领域没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