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开放推动城市建设转型

2016-05-14 01:39郑磊
网络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市民协作公众

郑磊

城市的智慧,来源于大众的智慧。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政府单方建设的项目,还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动员和组织能力,通过开放参与、众包众创、政民协作的方式,汇聚大众的智慧和力量来设计和打造智慧城市,把城市变成一个可读可写的平台、一个开放协作的空间、一个活的有机体,而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国内外都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

多方协作的“人联网”

纽约市通过其门户网站NYC.gov及社交媒体平台将400万市民连接起来,构建了一个网上的公共广场。尤其是包括Twitter、Facebook、Tumblr、YouTube、Foursquare在内的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城市的“数字交换机”,市民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政府提出问题,然后政府工作人员将其转接到相应的部门。通过这些网上空间,市民们自由地交换信息和往来,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网上空间。

纽约市政府官员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应该像对待实体空间中的公共广场一样对待网上的公共广场。”此外,纽约市政府还开设了多个网上论坛,使公众可与市政府部门交流意见和点子,从而通过政民合作来解决公共问题。例如,“通过我们来改变”(Change by Us NYC)这一论坛使纽约市民可自发完成从提交创意、组织团队、寻找资源,直到建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从而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通过“参与式预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纽约每个区的市民还可以直接决定如何使用至少1000万美元的公共预算。市民可在网站上直接提交意见,通过社区成员互动讨论,将其总结成多个项目方案,然后再通过市民投票来选择能得到资助的方案。

此外,纽约市政府通过数据开放平台(NYC Open Data)向公众大量开放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至今已向公众开放了上千个可机读数据集,任何人都可从网站上直接下载和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开发,创造公共价值。纽约市政府因此提出了“城市即平台”(City as a Platform)的理念,即正式打造为一个类似于Facebook和Twitter一样的平台,市政府将大量的政府数据和资源放在这一平台上,供软件商和个人开发各种App应用和服务,如果有机构或个人认为自己能比政府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那么政府将乐见其成,所有的数据都可通过这个平台共享。

为鼓励社会充分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开发应用来为城市服务,纽约市政府连续多年举办纽约大苹果App竞赛(NYC BigApps)。市民基于政府开发的应用“Work+”能帮助在离家很远的地点工作的纽约市民寻找离家更近的工作机会。市民可将自己的工作地点偏好输入系统,寻找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工作机会。社会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开发的应用“别在这里吃饭”(Dont Eat At)则会在用户走进一家存在不良卫生记录的餐馆时,自动向其发送短信提醒。

2012年,纽约市遭遇“艾琳”飓风,许多救援组织正是使用了政府公布的“飓风疏散区域数据”来制作地图,帮助市民应急疏散。这些疏散区域的数据在一年前就已向公众开放,被许多社会组织开发成各类应急工具。

2010年,纽约市遭遇了一场暴风雪袭击,许多街道几天都未能除雪。市长办公室临时建立了一个网上平台发布即时的除雪信息,由于政府人力有限,其采集到的道路除雪信息不够准确,纽约市政府就发动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向政府提供有关道路除雪状况的信息和照片,使市民成为了政府检查除雪情况的“耳目”。这使市政府意识到,在建设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同时,多方协作的“人联网”(Internet of People)更具重要性,在紧急状况下市民就是最有效的“传感器”。

市民是城市的核心

近年来,我国的各个城市也开始探索公众参与和开放协作的智慧城市,积累了不少成功案例。

在“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移动客户端上,市民可以参与城市管理,进行举报、投诉、咨询和挑错。通过国内第一个政务维基系统——城管政务维基,可以汇聚群众智慧共同管理城市,市民可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城市管理知识、提交相关提案,并直接参与政府文件的发起、起草、修改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了社会“自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市民也因此成为北京城市管理的一分子。

通过北京市西城区“西城随手拍”,辖区内居民可随时随地拍下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发送给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西城随手拍”成为民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平台。该项目负责人认为市民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市民与政府共同督促城市管理,可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佛山市公共服务平台上,市民可以通过“我的声音”板块参与城市管理,通过智能手机在平台上反映在城市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上传现场照片,使平台成为网络时代的“市民热线”。市政府相关部门在网上接到问题后,会进行答复和解决。通过这种模式,政府主动邀请市民来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使市民成为政府管理城市的“合作者”。

上海市气象局除了通过气象局自设的固定气象站采集气象数据,还引导公众参与气象数据的监测和上传,使普通公众成为“行走的气象站”。气象局开发了一款可穿戴气象徽章来监测设备,这款设备可以采集温度、湿度、气压、紫外线四个环境要素,每个设备的携带者都可以通过手机蓝牙将数据上传至气象局并和其他参与者共享环境气象数据。气象局因此可以采集到覆盖面更广更密的气象数据,反过来也能通过手机App向公众提供更精细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市民也因此成为了政府气象数据服务的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被服务者”。

2012年6月,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www.datashanghai.gov.cn)上线,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目前,网站开放总量已近800个数据集,涵盖了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社会发展、公共安全、文化休闲、卫生健康、民生服务、机构团体、城市建设等11个重点领域。政府手中蕴藏了大量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就像封装在玻璃瓶里的苏打水,看上去安静平稳、悄无声息,但只要一打开瓶盖,就能瞬间迸发出无穷的能量。然而,数据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如何将数据转换成温度,来温暖我们的城市?城市也不是一个大公司,所有的数据都等着城市的管理者们来分析处理。为此,上海市经信委2015年起开始组织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Shanghai Open Data APPs),邀请社会各界一起来挖掘城市数据的价值,通过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来解决城市中的问题,服务于城市,最终有505个团队递交了数据创新方案,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出了大量解决方案和创意。

通过以上公众参与、开放协作和“众包”(crowdsourcing)或“向市民外包”(citizensourcing)的模式,城市成为了一个“平台”,市民成为了政府的“合作者”,市民与政府共同建设智慧城市,协作“提供”公共服务,而不仅仅是“消费”政府一方提供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平行的“共同创造”和“合作治理”正在取代“政府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前者是横向扁平的网络化模式,而后者则是上下层级的金字塔模式。

猜你喜欢
市民协作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团结协作成功易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协作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