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馨
雾霾袭城,不管谁都无处藏身。从雾霾来源到健康影响,从个人防护到政府整治,关于雾霾的种种信息,互联网上众说纷纭。面对“十面霾伏”,求真求实、知己知彼,我们才能突出重围。
粗放发展方式难辞其咎
我国GDP占全球10.48%,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的产业布局,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物。
对于全国多地持续大范围雾霾出现的原因,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另一方面,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1亿辆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分析雾霾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业内专家表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难辞其咎。201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这些“两高一资”行业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的产业布局,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物。
另一方面,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燃煤排放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70%左右,清洁能源比重偏低。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超35亿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鲍晓峰表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的第一大污染源,在城市大气中,80%至90%的一氧化碳、70%至80%的碳氧化合物和50%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排放。
“机动车可排放200多种化学污染物,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气体可达自身重量的3倍。”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副总干事、深圳厚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国常表示,国内燃油从提炼到实际燃烧过程中存在根本性问题,造成燃油质量较差,燃烧不充分。
植物能除PM2.5吗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经常爆表的PM2.5值着实让人们深深感到“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商家打出了“植物吸收PM2.5”“植物除尘”的名号。一些号称具有除尘功能的植物比如滴水观音等成了热门商品。
“植物能除尘”以及衍生出的“植物能吸收PM2.5”的说法,其实主要是由于人们常看到植物叶片经常沾满灰尘而流传开的。其实,沾染的灰尘并不是植物自己去抢夺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而来,只是一个被动的结果。那些看似光滑平整的植物叶片,如果放在显微镜下去观察,就会发现那光洁的叶片其实是粗糙不平的。这是因为在植物叶片表面是由犬牙交错的表皮细胞构成,在表皮细胞外侧还会有分泌产生的一些角质或蜡质层。这些角质或蜡质对表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毛等结构。这些粗糙的叶片表面,大大增加了叶片的表面积,当尘埃颗粒落在叶片上时,就被阻滞、吸附在凸凹的缝隙之中。对于PM2.5颗粒,还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停留在植物叶片内。可见,植物对于那些“自投罗网”的尘埃颗粒可以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对于室内其他地方,就真的“望尘莫及”了。之所以认为滴水观音会除尘,只是因为它叶片大、更容易观察到“落灰”现象罢了。
事实上,植物最容易发挥除尘作用的,是室外环境。因为成片种植的植物能够有效降低风速。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裹挟的尘埃颗粒便更容易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减少尘土飞扬的目的。对于室内一般0.3m/s左右的空气流速来说,植物除尘的目标,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罢了。
那么,植物能清除室内气体污染物吗?每当有人装修新家时,总会收到这样的建议:多放些吊兰、常春藤,能吸收甲醛。而新闻上那多起甲醛导致白血病的报道,又加剧了人们的恐惧。于是很多人的新家恨不得打造成“植物园”、“热带雨林”来吸收那些令人不快的甲醛。
事实上,植物对甲醛的吸收量实际上相当低,对于动辄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来说,若想把室内甲醛浓度降低到国家标准,需要个把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吸收量真是杯水车薪。
同时要考虑的是,在植物吸收这些气体的同时,室内还在产生这些气体分子,又使得本就不明显的吸收效果再打了一个折扣。因此,要想去除家中的气体污染物,每天开窗通风(当然是选择非雾霾天气)是最好、最经济的选择。
对于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植物实际上是将其和体内一些物质分子结合,并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耐受的目的。不同的植物对于这些物质的耐受性并不相同,有些对于化学物质敏感的植物,例如红花酢浆草和三角梅对甲醛、紫花苜蓿对二氧化硫、矮牵牛和鸢尾对二氧化氮等,在较低浓度下就能产生直观可见的毒害反应。这些植物无法起到吸收这些污染物的作用,但是可以作为环境中存在这些污染物的指标,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好处”吧。
少放烟花爆竹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已经证明,燃放烟花,哪怕只是家里燃放的那种小型烟花,也能够释放出有毒颗粒物,扩散到几十千米以外。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青年独立研究基金获得者、伯明翰大学的时宗波博士,参与了此项研究。
“我们比对了烟花燃放时直接产生的颗粒物和2011年中国春节期间区域性雾霾中的空气悬浮颗粒物,”他解释说,“经过比较我们已经证实,春节期间在偏远地区的大气中,很大一部分颗粒物确实源自烟花和爆竹燃放。”这些细颗粒能够严重恶化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
研究者利用大气监测颗粒质量浓度及电镜单颗粒方法发现,中国新年集中燃放烟花和爆竹时,会释放的大量的有毒有害金属颗粒物,与远在50公里以外背景大气中找到的空气颗粒物成分类似。
这些颗粒物的毒性来自于烟花和爆竹燃放时排放的金属元素,正是这些金属让烟花有了颜色。比如钡,能够让烟花呈现出绿光,而锶会让烟花呈现出红光等。为了获得合适的色调,一些烟花混合了若干种此类金属。当它们被燃放时,颗粒物就被扩散到了更大的范围之内。“那些没有颜色的烟花可能毒性会小一些,”时宗波说,“但这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人们喜欢五颜六色的烟花。”烟花爆炸时很明显会向大气中释放颗粒物和烟尘。在燃放区域附近,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要远远高于目前国内最严重雾霾时的浓度。不过,直到不久以前,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些污染物可能会扩散到多远。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大规模燃放烟火会导致区域性雾霾。
此外,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国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的李卫军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烟花和爆竹燃放不仅释放大量的金属颗粒,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的有机物、高浓度二氧化硫等。”中国新年除夕夜,当人们集中燃放烟花和爆竹时,颗粒物的排放由点源连接成面源,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及酸性气体迅速急剧升高。
当这些颗粒物被进一步输送至下游区域时,这些酸性的气体会进一步转化为细颗粒,并和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颗粒混合。李卫军博士补充道:“酸性颗粒物一旦和金属颗粒混合,固体金属细颗粒在酸的作用下会转为可溶态,这样的可溶金属更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
时宗波博士认为,烟花禁令现在有必须进一步强化,因为城市里集中燃放烟花也可能严重影响周边的市郊地区。李卫军认为,一些省会城市应当向北京和上海学习如何合理出台对烟花和爆竹燃放的禁令,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这项研究的意义或许不只限于中国的春节。他建议:“在烟花爆竹燃放比较集中的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民众应该尽量远离燃放地点并避免户外活动,以减少有害颗粒物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