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松
“勢”在领导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利用这种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势能,就可以创造出力量的奇迹。
成功、优秀的战略多是在顺境中产生,因为此时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有坚实的后盾支持。这让大多数成功的战略看起来像个富家公子,缺乏说服力与复制价值。但是陷入困境后,往往战略在各方的质疑,甚至自身信心不足的时候开始产生动摇、偏移,陷入所谓的“厄运之环”最终导致失败。
能够在逆境中产生出色的战略,就需要领导者具有极高的逆境领导力。欧洲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在逆境的暗夜中燃起盏盏明灯,使逆境为之低头。他就是公元前2世纪威震欧洲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从他的军事智慧中可以学习到很多逆境领导力之道。
“逆境商数”
公元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以海上霸主迦太基战败,割地赔款结束。此时罗马帝国在欧洲大陆、海上,都所向披靡,迦太基则日渐衰败。不久,宣誓永远与罗马为敌的年轻将领汉尼拔接任了迦太基统帅,时年28岁。
从当时双方实力对比来看,罗马远胜迦太基。然而,汉尼拔却率领着这支由多种族组成的缺衣少食、装备不良的部队,深入敌国腹地纵横驰骋16年,鲜遭败绩,罗马军队闻之丧胆,不战而退、不战而降的战役众多。罗马人恨汉尼拔入骨,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并称汉尼拔为“战略之父”。
人们常常讲IQ和EQ,即智商与情商,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这两项特质,但是当陷入困境时,救世主往往不是那些高IQ和高EQ的领导者,而是拥有高AQ的人。“AQ”即逆境商数,一个人AQ越高,面对逆境越能积极乐观,不畏惧困难的挑战,即使受挫也越挫越勇,不屈不挠,最终成就卓越。
相反的,AQ低的人,在顺境中表现优异,遇到逆境即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缺乏创意。笔者认为,100%的成功=30%的IQ+30%的EQ和40%的AQ。我们往往不缺乏智慧与创意,缺少的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产生这些智慧并长期坚持不懈。
汉尼拔就是一位“三高”型领导者,高IQ、高EQ及更高的AQ。他指挥的迦太基军队与罗马之间的战争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此次战争汉尼拔的军队始终处于绝对的劣势与逆境。但是汉尼拔却改变了这一切,将士们从没在汉尼拔的脸上看到过惊恐与茫然,他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
能做到这些除去极高的军事天赋外,超强的逆境领导力是关键。汉尼拔从小就养成了与逆境斗争的习惯,未成年时就参加军队的昼夜急行军与几天没有食物补给的训练。当上迦太基统帅后,他也没有像其他统帅那样,住在温暖的后方指挥所里,享受吃不尽的山珍海味,他总是在战场一线,与士兵一样吃住,在雪地中裹一条毯子就可以过夜。即使在一只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冷静决策,沉痛打击敌人。这些都是在后方指手画脚、养尊处优的罗马将领所不具备的。
速度是逆境中的利器
汉尼拔掌权后没有采取正面与实力强于自己的罗马对抗,他先通过侵略其他弱小国家来增强实力,待消除后患,有兵源与物资支持后再图罗马。
其第一步就是进攻西班牙。他清楚,大军远行,时间久了必然会陷入困境,为此,汉尼拔集中兵力攻打西班牙的核心,奥尔卡德斯部落的首都,使整个部落投降。这种集中资源,以质量换取时间的做法在困境中具有神奇的功效。汉尼拔在之后进入意大利与罗马及各部族作战时均采用这一策略,基本不采用围城与对峙的战争格局,大部分战争都是在一天,甚至是几小时内结束。这让处于绝对劣势的迦太基军队,有机会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资源来打赢战役。
逆境中速度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能为组织换来比金子更珍贵的时间,同时带来超乎想象的强大力量。在困境中往往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对自身就越加不利。因为逆境中随着时间的拉长,人的信心、斗志、意志力会逐渐递减,而逆境中不利的变数受环境影响也会逐步大增。
不要以为困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无法掌控与逆转。其实,危机与困境的长短及强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态度与行动。逆境时时间的消耗与拖延,会把我们拽入更大的逆境。
法比乌斯成为罗马的独裁官后,他冷静观察,找出了迦太基军队的弱点与自身的相对优势,实施了一个很普通,却很有效的战略——拖。罗马军队处于本土,有充足的资源和兵源补给,而这些正是迦太基军队所不具备的。当时间拖延下去,这种优劣对比关系越发拉大,迦太基军队将不战自败。
于是,罗马军队减少与汉尼拔军团正面冲突,加强同联盟军之间的关系,用焦土战略,阻断迦太基军队的军需物资补给,发行国债,扩充军队。不久,罗马军队便夺回意大利南部的军事要地。至此,战争的形式发生了转折。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公元前195年,罗马向迦太基施压,令其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出走,最终流亡十余载走投无路,含恨服毒自尽。
虽然汉尼拔没有完成覆灭罗马的心愿,但他给罗马带来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罗马上百位元老院成员、十几位执政官死在汉尼拔手下,罗马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个壮年男子死于迦太基远征军的刀下。能令一个如日中天、威震欧洲的强大帝国颤抖,纵观世界,似乎也只有汉尼拔一人。
营造势能
进入意大利后的一次战役中,汉尼拔孤军深入敌国腹地,遭到数量多过自己一倍以上的高卢各部落联军的狙击,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军队第一次遭遇军事上的巨大逆境。
面对可能全军覆灭的境地,汉尼拔显示出强大的逆境领导力,根据地形与情报,冷静指挥部队撤退到塔古斯河对岸,等待铺天盖地的敌军,在敌军渡河时,汉尼一声令下,弓箭手与投石手把大量敌人射杀于河流中,汉尼拔又派遣骑兵冲入河流的浅滩,把准备登陆的敌军歼灭。整个过程仅仅几分钟,把对岸的近十万敌军吓得目瞪口呆。就在敌军发愣的时候,汉尼拔一声令下,上百头战象一起咆哮,迦太基骑兵纵马冲杀。战场上出现了有趣的转变,数量多一倍的敌军四散溃逃。
汉尼拔的这个战略决策并非是碰运气,他在短短几分钟内做了缜密的分析:与数量超过自己一倍的敌人胶着混战,正面交锋必然不利。敌军虽然数量众多,但其是当地多个部落派遣组成的联军,这样的军队必然会考虑保存自身实力,而不会犯险卖命。仓促组成的联军也一定缺乏有效的领导与军队次序,因此,敌军是打胜不打败,一旦失利,很容易瓦解。
于是,漢尼拔借助河流先阻断敌军的“势”,而后制造出自己的“势”,对敌军造成了冲击,其实这个冲击并不大,但是对敌军心理上造成的冲击非常巨大,致使敌军如溃堤洪水。
“势”在领导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利用这种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势能,就可以创造出力量的奇迹。当一种势能形成惯性,甚至可以把组织带入“幸运循环”当中。这种“势”不仅可以打击敌人,对强化组织成员信心,提高士气更为有效。
孙武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运用势能营造出的一种心理战术,对方在这种势能的压迫下丧失斗志,继而溃败。在逆境中,通常都是一股负面的势能在对我们产生作用,此时如何保持头脑的冷静,把对自己不利的“势”扭转过来,甚至是制造出有利的势能,是逆境中领导者最可贵的智慧。
出奇制胜
汉尼拔曾做过一件让罗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翻越阿尔卑斯山,陆路进兵意大利。
曾经的海上霸主迦太基,当时的海上力量已经远不及当初,比起罗马的海军更是逊色,因此不可能从海路进攻。但是陆路进兵就必须翻越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这两道天堑几乎使这种行军路线无法成立。而且,即使克服了地理上的困难,还将面对沿途无数的各部落势力的威胁。
这种困境让所有迦太基人为之却步,但越是这样越坚定了汉尼拔的信心,因为连自己人都不相信这条路可行,那罗马敌军一定不会有所准备。而成功翻越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将直接到达罗马城。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率领一支9万人的军队向罗马进发。本就难以跨越的天堑,又逢冬季寒冷多雪的气候条件。雪上加霜的是,向导受当地部族的指使为迦太基军队指了一条最难走的路。结果导致在严寒中每天只能行军几里路,甚至有时只能前行几百米。而每一分钟都有士兵与托运物资的牲畜及战象滑落万丈深渊,冻饿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当汉尼拔的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时,仅剩下两万余人,战象只剩下一头,伤病士兵众多,物资全部耗尽。这是汉尼拔在逆境中走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步奇招。在逆境中能够使局势发生逆转的方式,恐怕只有不走寻常路,出奇制胜了。
相较资源充足,军士众多且精力充沛的罗马军队,远征的迦太基军队显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于是汉尼拔经常出奇制胜,化被动为主动。
在特雷比亚河战役中,汉尼拔选在了敌军吃早饭前的时机,派遣一支千人骑兵队到罗马军队统帅森普罗尼乌斯的营前挑战,辱骂并投掷标枪。森普罗尼乌斯大怒,派遣六千士兵应战,结果迦太基军队大败,森普罗尼乌斯决定乘胜追击,出动了所有军队。这些没有吃早餐的罗马军队在寒风中急行军百里,又趟过齐胸深的特雷比亚河。河对岸以逸待劳的迦太基军队早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著名的特雷比亚河战役在此打响。
交战后,人数较多的罗马军队虽然寒冷饥饿,依然和迦太基军队旗鼓相当,不分上下。但是,汉尼拔部署在两翼的战象与骑兵突然冲出,把罗马军队冲散,截成数段。本来士气低落的罗马军队看到迦太基还有强大的后援军,斗志全失,同时因为被截成数段,又失去了有效的指挥,罗马军开始溃败,多数被俘或被杀。
接下来,汉尼拔又出奇制胜打了几个胜仗,此时罗马城就在眼前,面对远道而来的迦太基军队,强大的罗马似乎无人能够抵挡。
逆境中的微笑
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冷兵器时代里,主要是以军队人数决定战争胜负,以正面交战为战争方式。汉尼拔却在逆境中利用战略、战术来改变这些规则,无愧其“军事战略之父”之名。
逆境是一口警钟,它叩醒了迷茫者;逆境是一块试金石,它淘汰了弱者;逆境也是一所学堂,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成长。志向高远的管理者面对逆境时不该沮丧与彷徨,而应报以从容的微笑,燃起暗夜的点点烛光。
信心是逆境中最缺乏也是最珍贵的。汉尼拔出征前对将士们说:“我们如果不缺少信心,那就不比罗马军队缺少任何东西,自然也就没有战败的道理”。汉尼拔时刻都不忘记提升将士的士气,他经常发表演说,并把一些好消息第一时间亲自分享给大家,同时为大家描绘胜利后所能获得的好处。因此,汉尼拔的军队至始至终都充满高昂的斗志与忠诚,这对于一支身处艰难险境的军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为了避免士兵远征时间过久而产生思乡的情绪,在出征前,汉尼拔给大部分士兵放了长假,让他们回家探亲,并给予其家属优厚的补贴,为的就是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保证高昂的斗志与士气。
在逆境中,信心能让绝望远离我们,是我们准备放弃时最后的依托,但逆境中的信心却又少得可怜。在逆境中必须树立信心,而信心的关键与源头就是领导者本身。领导者自己要先树立信心,而后以自己的自信去影响下属,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信心在组织中传递。当一个组织充满信心时,即使处于逆境之中,虽不一定能够取胜,但基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职业领导力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