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路“互联网+”垃圾分类

2016-05-14 21:14刘海宁
决策 2016年6期
关键词:废品垃圾分类

刘海宁

“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为垃圾分类回收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有望打破长期困扰垃圾分类的瓶颈。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的速度在递增,有近一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为了破解“垃圾围城”之痛,许多城市多年前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但总体而言效果不明显,往往是政府一阵敲锣打鼓之后便偃旗息鼓了。垃圾分类回收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而在“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回收也站上了风口,不仅企业积极参与,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其中,深圳的探索值得关注。

市场化模式探索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9亿吨,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高达1.05亿吨。垃圾是错放的资源,在这1.79亿吨垃圾中,可利用、但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就高达5000亿元以上。如果能让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也会产生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

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自2000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然而10多年来成效不大。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参照欧美模式投入很大精力推动垃圾分类,但收效与目标相差甚远。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公众参与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市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人们都是随手扔进垃圾桶,甚至随便丢弃。市民是生活垃圾的主要制造者,如果他们的参与意识淡薄,会给垃圾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分类回收处理就无从谈起。在很多发达国家,民众有自觉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意识,但我国民众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大多停留在政府宣传层面,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很难行得通。

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职能的错位与缺位。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公益事业,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政府职能缺位现象严重,有的只是进行了试点,没有推广开来;有的地方政府着手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设,只是出于一时的政绩,没有可持续性,既不能形成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随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度下降,分类回收工作也就偃旗息鼓了。

政府职能错位是由于政府习惯于一手包办,没有将可以做的事情让位于市场。垃圾回收的资金投入完全依赖政府,给政府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又不能产生效益,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动力。因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需要市场化操作才有可持续性。而过去,企业主动回收处理的仅限于少部分高價值可回收物。如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以市场化为导向,从效益出发,提升市场化水平,这是各地一直在探索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为垃圾分类回收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有望打破长期困扰垃圾分类的瓶颈,建立市场化、可持续性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

“回收哥”兴起

2015年10月,国内首个全方位O2O分类回收平台——“回收哥”,在深圳正式推出。这一平台是由深圳市城管局联合当地上市企业格林美打造,它的推出也是“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市民在“回收哥”APP或微信平台选择交投的废品种类,填写预约时间和地址,平台会将订单发送给“回收哥”,用户附近的“回收哥”“抢单”并联系用户确认订单,就可以上门回收了。

在上门回收时,“回收哥”对废品进行质检并由系统计算回收价格,待确认后系统会线上支付,自动划账给用户,而“回收哥”也能得到相应的提成。所有废品价格公开透明,回收后直接送到专业企业进行处理。

用“互联网+”将整个回收处理流程,简化为“回收哥—废品回收—物流中转—工厂”四个环节,中间至少省去两次中转环节,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和场地成本,提高了废品回收处理效率。

而且,“回收哥”彻底改变了传统走街串巷、四处吆喝的回收人员形象与工作方式。回收人员不再是无组织、被歧视的无业游民,而是网络时代城市分类回收的环保服务员。目前,“回收哥”都是平时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员,他们通过认证、培训等正规流程加盟成为一名“回收哥”。

深圳市废品回收从业人员有2.2万人左右,通过“回收哥”的模式可以将这些从业人员都整合进来,将“散兵游勇”变为规范的、更值得信赖的“正规军”。通过互联网平台派单,“回收哥”们每天可以收到的单量比他们平时走街串巷多3—5倍。

对于市民来说,进行分类垃圾回收也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根据预计,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通过垃圾分类回收,每年会增加1000元的家庭收入。

深圳“回收哥”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线上投废、线下交投的模式,网络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回收专业队伍承接回收与付费,所有废物都分类,所有废物变成钱的新型商业模式。

这种“互联网+分类回收”的城市废物分类回收体系,能够实现市民、社会、企业、政府多方共赢,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新格局,有效解决前端分类回收的问题。到2015年底,深圳市“回收哥”加盟人数近200人,居民参与“回收哥”4万多人次,陆续在主要城区实现全覆盖。

破解推广中的“痛点”

“互联网+分类回收”,跨越传统的回收箱式模式,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

最大改变就是从原来政府主导变成了企业主导,真正实现垃圾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积极参与主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垃圾的有用资源,使垃圾资源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垃圾的综合处理,垃圾的数量大大减少,有害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减少最终垃圾处理的量和难度。

这样就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政府职能可以归位,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垃圾处理的市场秩序,将政府、企业、民众都纳入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体系中来,通过市场效益的关系,就能产生内在的动力,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持续性。

过去,垃圾分类回收一个难点就是低价值废品回收难。由于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利润低,这些废品往往不被回收。而“互联网+”模式下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深圳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回收哥”的回收项目几乎包含所有可回收物品,不仅包括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等高价值可回收物,对废玻璃、废木头、废旧衣物、废皮革等低价值废品也进行回收。为了避免“回收哥”接单时挑肥拣瘦,对回收价格较低的废品,后台会在系统给他们5元、10元的补贴。是否按照系统派单要求去接单也会影响“回收哥”在系统中的评级,如果因不值钱而拒单,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

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低价值可回收物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来回收和处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围绕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目前,“回收哥”平台已经开始在武汉、天津等地复制推广,北京、上海等地也在探索“互联网+分类回收”。而新模式如果大范围推广,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建立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资金投入较大。前期开发APP、微信服务号和网站等投入大,后期运营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也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回收必须得到城市政府的支持配合。从深圳的探索来看,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单靠企业新模式很难快速推广应用。因此,政府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和支持。除了专项资金扶持,还要给予常态化的补贴资金,更要调动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加大社区的配合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宣传支持垃圾分类回收。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废品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动动手,废品变宝贝
倒垃圾
父亲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