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了霸王之业,后来又辅佐刘禅统兵北伐,而六出祁山一直未能成功,因为碰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司马懿。诸葛亮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
这一天,诸葛亮强支病体,最后一次出寨看遍各营,回到帐中安排后事。最后吩咐杨仪道:“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kān),将我尸体坐于龛中,以七粒米,放我口中,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司马懿必然惊疑,不敢劫营。可令后军先退,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可布成阵势,等他到来。再将我之前所雕的木像,安于车上,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了,必然大惊而走。”杨仪领诺。这是诸葛亮安排的最后一计——借尸还魂。
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死于军中。因为诸葛亮事先有了安排,杨仪和姜维按其嘱咐,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令魏延断后,各营缓缓而退。
司马懿亲自率兵引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来追击蜀军。眼见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忽然一声炮响,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姜维等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与平时一样)。杨仪等将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声势浩荡,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安全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司马懿最后叹道:“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诸葛亮用借尸还魂之计吓退了司马懿,使蜀军全身而退。
妙言妙语:诸葛亮乃大智大忠之人,一生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尽忠于刘备和蜀汉,就连死后都能让蜀军于危险境地中全身而退。“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谚语也因此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