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自强的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她曾经激励着我们的先人开拓进取、包容天下;也曾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经有一则“设宴认‘师”的故事,流传千古。
有一天,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忽然,他在一家画铺前停住了。这个画铺的墙上挂了一幅竹画,笔墨浓淡适宜,挥洒自如,淋漓酣畅,使郑板桥看得入了迷。
郑板桥走近一看,一下愣住了:这张墨竹画倒像是自己的!可是这几年我从来没有将这种画拿出来过,画铺怎么会有我的墨竹画呢?再看看题款的笔迹和自己的手书一模一样,上面两颗印章也和自己的一样。
正在这时,店主开口了:“这张画是大画家郑板桥画的,先生如果想要,价格从优。”店方这么一说,让郑板桥像雷公菩萨掉到缸里——不知云里雾里了。他想了想,对店主说:“这张画值多少钱?”
店主说:“一般的人,花20两银子我不卖。看先生您是行家,给15两银子即可。”
郑板桥如数付了钱,买了这张墨竹画。临走时,店主还说:“先生如果喜欢郑板桥的画,敝店还可以帮您找到,三张五张不成问题的。”郑板桥听了,将信将疑。
过了几天,郑板桥又信步来到了那个画铺,见一幅墨竹画又挂在那里,而且落款又是郑板桥,心中更加疑惑。他不露声色地说:“你不是说能替我找三五张郑板桥的画吗?怎么只有这一张呢?”
店主连忙说:“有,有,先生请跟我来。”说着,就把郑板桥领到后面,一下子拿出七八张墨竹画,都是郑板桥的题款,又都是半新不旧,像是保藏了多年的画。郑板桥仔细看了看,从中发现了破绽,便说:“这些墨竹画恐怕不是郑板桥的真迹吧?”店主一听涨红了脸,连忙争辩。
郑板桥也不说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刻着郑板桥字样的印章。店主一看,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有眼无珠,万望先生恕小人冒犯之罪。”
郑板桥扶起店主,问道:“这几张画,虽然不是我画的,然而画得很好,不知出自哪位高手?”店主只好吐露了真情:“因为先生您的画别具一格,颇受欢迎,所以小人就模仿了!”
郑板桥惊叹道:“既然出于先生之手,何不在画上用尊姓大名?”
店主叹了口气,说:“这实在是不得已呀!先前小人画的墨竹卖不出去。冒用了先生的大名才解救了我一家老小无钱买米之急。”
谈话之中,郑板桥还了解到,店主是个不第秀才,因家乡闹灾荒,逃到城里谋生,做这种冒名之事。郑板桥见他实在是出于无奈,也就原谅了他。又想,应当设法帮他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于是出门时,郑板桥笑着对店主说:“你画得很好,我想让你用真名实姓作画而门庭若市,如何?”店主恭恭敬敬地说:“先生,我只想赚几个钱养家糊口,没有别的奢望!”他半信半疑地将郑板桥送出门外。
三天后,郑板桥宴请当地社会名流,把店主也请了去。
席间,郑板桥站起来祝酒,说:“今天把大家请来欢聚一堂,是因为我找到了幼年时学画的老师。”说着,便指着店主向大家介绍道,“这就是鄙人的业师。”
一听说店主是郑板桥的业师,来宾们一个个起身打躬作揖,举杯相庆。
酒过数巡,有人提议请郑板桥的“老师”作画,以饱眼福。郑板桥当即捧出事先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店主谦虚了一番,乘着酒兴,挥笔画了一张墨竹。一眼望去,画面疏密有致,意境深远,是一件非常杰出的艺术作品,人们纷纷赞不绝口。
就这样,一位本来并不知名的画家一下身价百倍,得到了来宾们的尊敬。
宴会散后,郑板桥巧遇“老师”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城。人们知道郑板桥的“老师”就在城里开设画铺,于是来访、参观、买画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店主再也不愁没钱买米下锅啦。
笔尖流水
有句名言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