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有关影视作品或所谓传记中有关焦裕禄事迹的演绎很多,我们自有关手稿或文献中,或许可以找回一个真实的焦裕禄
行乎昭以日,言乎昭以月,春秋踏遍、一千里碱害涝情。骤雨更骄阳,艰辛何计。每起早贪黑,走贫访困,意绵绵共济同舟。抱病沥丹忱,永系黎元。呜呜然百姓高呼,名垂党史、功垂党史。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民,肝胆掏空、十八年宵衣旰食。柔肠兼铁血,慷慨无私。纵家寒境苦,舍己为公,心皓皓穷神尽瘁。举灯干子夜,常温官训。凛凛哉九州深念,生亦沙丘、死亦沙丘。
这副长联,是焦裕禄参加革命工作18年生涯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习近平同志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焦裕禄,今天成了“最著名的县委书记”,但是有关他早年的经历少有人知,我们可以从他本人手书的有关档案材料中找回一个真实的早年焦裕禄。
喝阚家泉泉水长大的“禄子”
今天,地处鲁中博山的北崮山村因为出了个“县委书记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而闻名遐迩。北崮山村辟有焦裕禄纪念馆。近年来,来此参观受教育者络绎不绝。
从焦裕禄故居那狭小的房间和摆设的简陋家具中,可以想像出早年焦裕禄家庭生活的窘迫。这座小小四合院,曾承载了焦裕禄的年少悲欢,承载了一段让人敬仰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1922年8月16日黎明,博山县北崮村的一间草房里,贫穷的青年夫妇焦方田、李星英,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男孩。焦方田的父亲焦念礼,因为祖辈不识字,深受地主恶霸的剥削、敲诈,便巴望着孙子将来不受苦、不受压迫,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太平日子,特地请来私塾先生,给小孙子起了个饱含美好愿望的名字——“裕禄”。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焦念礼倾其所有,慷慨地招待了私塾先生一顿萝卜丸子和豆腐汤。焦裕禄天资聪颖,很讨乡亲们喜爱,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禄子”。
今天说起焦裕禄,北崮山村的男女老少无不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向外来的人传颂着他的故事,表达着老家人对他的追思。
现存于河南省档案馆的焦裕禄本人分别于1955年4月填写的“党员干部简历表”与1955年12月26日亲笔撰写的“干部历史自传”,相当具有史料价值。其中,自传内称:“从出生到15岁,家庭有15口人,15亩地,牛2头、骡子1头,房子20余间。全家依靠种地生活,农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分是外债。”
焦家在北崮山算是大户,这个家族自河北枣强、山东章丘与莱芜辗转迁至北崮山。生齿日繁,合族分为十支,焦裕禄这一支为“长支”。焦裕禄所说家中15口人,包括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太老奶奶、叔叔、婶婶和他们的儿女。
至于自己读书时的情况,焦裕禄的自传中写道:“8岁(1931年)入本村小学(焦裕禄自传中自填出生于1923年),12岁小学毕叶(业),考入南古(崮)村第六高级小学,15岁高小毕业。在学校阶段,因家是几辈子老农民,与地主阶级子弟入不上伙,并时常受他们压迫和歧视。任何组织未参加过,只知道好好读书,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国民党编制的课本,教师对我们贯(灌)输的思想,是拥护蒋政权。教师也对我们讲当亡国奴痛苦,也宣传要抗日,但抗日救国必须依靠蒋政权,因当时对蒋介石建設中国抱很大幻想。”
与焦裕禄同班的同学李洪生、同桌的同学李安祥晚年都对焦裕禄的好脾性称赞不已:他没不有不合的人,无论那人什么性格,而且他乐于助人,没有不愿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李安祥回忆说:“南崮山学堂四年级之前为私塾,自五年级起,念洋书。当年,男同学信服他,女同学信赖他,老师信任他。”
焦裕禄的母亲贤惠、勤劳,经常教小儿子认识并采挖马齿苋、花荠菜、灰灰菜、苦苦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饥。山里长大的孩子,山上也去,林里也去,爬树捉雀,野果任摘。崮山下有一泉眼,名阚家泉。喝阚家泉泉水长大的焦裕禄小时候在泉边曾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焦裕禄作文《阚家泉的风景》曾在学校引起轰动。作文中写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而最令我喜爱的,就是岳阳山南山脚与崮山西山脚交汇处的阚家泉……”一时间,焦裕禄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大家心目中的才子。
一言难尽的悲苦青春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北头的焦裕禄纪念馆内,展示焦裕禄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时配上其干革命的图片,旁边附有文字说明:“焦裕禄从小就向往革命,常和附近村的儿童团员为八路军游击队送情报。”
事实上,焦裕禄早年并非儿童团员,小时候也未给八路军送过情报。如其自传中所说,他从小受到的还是拥护蒋介石政权的教育。
1937年12月28日,日军侵占了博山县城,国民党军队一枪不打就跑了。崮山是交通要枢,于是也成为日伪军重点把守的地方。日军因而经常到焦裕禄家乡一带扫荡。
焦裕禄在后来所撰写的自传写到:“看到日本鬼子势力那样强大,国民党,还有其他各种队伍虽多,但只向老百姓要粮要钱,无人敢抵抗鬼子。自己只好老老实实地当亡国奴,但仍然幻想蒋政府还能回来将鬼子打跑。”
1938年,焦裕禄的父亲和叔叔分灶另过。据焦裕禄后来记述,当年“汉奸、国民党游击队四起,苛捐杂税严重……除靠种地生活外,哥哥到八陡村商店学徒,我担扁担、推小车,正(挣)些钱补助生活”。
当时国民党、汉奸、地痞流氓队伍谁来都要粮要钱,不给拔抢就打,老百姓说不定何时便被抓去,受罪还得花钱才能出来。老百姓受压迫没有办法,便加入了一个李姓人为首组织的红枪会,一起抗日自卫,焦裕禄也成为其中一员。
“那时候鬼子经常来北崮山这一带扫荡,汉奸和国民党也来要粮要款。老百姓被逼得没法,南崮山村李星七组织了个红枪会,起来抗日自卫。我跟焦裕禄一起入会了。”村民陈壬年日后回忆道。焦裕禄在“干部历史自传”的介绍中这样叙述:“入会(红枪会)后不准吃葱韭芥蒜、不吃肉、不准和女人同床睡觉,每晚烧香叩头,打仗时便枪刀不入,周围几十个村子很快组织起来数千人,每人持一红缨枪,站岗放哨。”
1941年,山东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庄稼绝收,焦裕禄一家整日饥肠辘辘。有关传记中曾写到:保长以抗日为名,来焦家收5块银元的地方税,焦家交不出,本村的一个财主就强迫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将2亩地“命根子”卖给他,焦方田老实憨厚,被逼得走投无路,当晚悬梁自尽。这与焦裕禄日后在干部简历表中填写的“参加革命前的情况”不符,相关传记中的记述有杜撰嫌疑。焦裕禄日后的记述是:“(一九)四一年,家庭没啥吃,又欠下了外债,我还要结婚,父亲终日愁闷,秋天上吊自杀了。”
1942年6月下旬的一天,天气很热,焦裕禄刚吃过早饭,听到门外狗叫得很厉害,他光着膀子到门口一看,两个鬼子与一个汉奸翻译正在看他家的门牌。他在自传中这样详细叙述:“我见势头不对,出了大门向南拐,想跑掉。但未走及,从南街走来两个汉奸便衣,各持手枪迎头碰上,用枪指住,将我抓住,叫带路找一开小铺的焦念镐。到了焦念镐小铺,人早已跑了,汉奸将小铺钱纸烟叶收拾一光,便带我到了村外汽车跟前,我一看,汽车上已捆满了邻近村老百姓,我对门一家的一个祖父焦念重也被捆上了汽车。鬼子汉奸还正从各街向汽车跟前抓人。我被捆上汽车。一回(会)又从外村开来很多汽车,一起开到了博山城西冶街赵家后门日寇宪兵队。从此开始残苦的地狱生活。”焦裕禄亲笔撰写的自传长达近万字,纸已发黄,十分松脆,大有一碰即破的娇贵,但笔迹清晰,字字血、声声泪!
在焦裕禄写给党组织的干部自传内,被日伪扣押的经历占据了最大篇幅,可见其内心阴影和受迫害之严重。他在“参加革命前的情况”介绍中也记载了相关遭遇:“……十二月(1943年1月)又用汽车拉到张店宪兵队,一个月后又送到伪救国训练所,住半月检查了身体,发给了棉衣送到抚顺大山坑煤窑。”
裹着血泪的乞讨岁月
1943年8月,焦裕禄自大山坑这个“人间地狱”逃回北崮山老屋,见到母亲百感交集,母子抱头痛哭了一场。刚回老家五六天,住本村的汉奸听说后又以他没有“良民证”为名,把他抓到汉奸队。于是,家人变卖家产托伪镇长到汉奸队保释。焦裕禄的母亲卖了半亩地,买了大烟送到汉奸队,焦裕禄才被放出来。这时正值伪军招兵,生活无着落的焦裕禄没办法,只好听从伪镇长的话去“卖兵”(即替别人当兵)。可是,在“卖兵”的路上又被日军抓去,所幸关了3天后被放了回来。
这一年是灾害之年,庄稼绝收,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卖光了。焦裕禄在所填的干部简历表中有这样一段话:“回家后没啥吃,将以前爱人的嫁妆衣服等全卖光了,曾两天吃了半斤豆腐。没有伪军良民证不敢出大门,见到穿黄军装的就浑身发抖,夜里听见狗叫就害怕,实在走投无路。”
焦裕禄在后来填写的干部简历表中还写到,“这时我对门邻居从夏庄一个新成立的队伍回家,他到我家对我说,这是正式队伍,组织好就打鬼子,是新成立正招人……刚一去了夏庄,见人不多,大部分穿便衣,大部分是新兵,便将我们分到尚庄第四连当兵。到了尚庄后只有二十余人,三四根破枪,吃的是谷子带糠的窝窝头,一顿分一个,我们刚去也不叫站岗,不叫外出,夜里山上乱打枪,过了三四天,一天夜里小便时我跑回家了。白天汉奸便派人去抓我,我跑到了西山……不敢回家,无奈才与老婆带着孩子跑到郭庄村岳母家,与岳母一起跟黄台村几家老百姓逃荒到江苏省。”
这次“与叔家弟弟焦裕祯共同跟(邻居)窦(安庆)到夏庄去当汉奸兵”,但很快又觉得“受了日寇汉奸那么多残害,差点死了,再当汉奸实在对不住自己良心”,一天凌晨就假装小便跳墙跑回了家。此后,即带着妻儿、岳母和乡亲一起逃荒去江苏省。
焦裕禄在干部简历表中写的是:“……不敢回家,无奈才与老婆带着孩子跑到郭庄村岳母家,与岳母一起跟黄台村几家老百姓逃荒到江苏省。”在亲笔自传中也只是说:“……不敢回家,便同爱人孩子跑到郭庄村岳母家住了几天,才与岳母及岳母的婆母及黄台村几家老百姓一同逃荒到江苏省了。”都没有点明孩子是男孩是女孩。据焦裕禄的侄子焦守忠生前讲述:他的叔、婶是带着一个仅有两三个月的小男孩逃离博山的。据考证,焦裕禄与郑氏完婚的第二年,生下的是一个叫“连喜”的男孩。
到江苏宿迁,需在徐州火车站下车,然后转道跋涉。可是,就在这个火车站,焦裕禄的家庭遭受了一次惨不忍睹的人祸:背着行囊的焦裕禄和抱着小连喜的郑氏、岳母等夹在人流拥挤的铁罐车门口,要上车的逃难者堵严了车门,双方争执不下,你上不得,我下不去。日本站警闻声赶来,举起枪托一阵乱砸。好不容易,焦裕禄与妻子、岳母才挤下车,这才发现:小连喜已被挤扁了脑袋,气绝夭亡。人间百痛莫如丧子,焦裕禄望着苍天,欲哭无泪……这是焦守忠的讲述。焦裕禄在后来的自传中没有详提这次人祸,只是极简单地提了句“有个孩子生病了,没钱治死了”。有考证者认为这可理解为他不愿再一次鲜血淋漓地揭开心肌上厚结的伤疤。
这年9月,焦裕禄逃荒到江苏宿迁县,到一个胡姓地主家当长工,干了两年。
红色烽火中接受锤炼
1945年,新四军解放了宿迁,建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禄目睹了老百姓当家做主的过程,这才真正彻底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这时,焦裕禄迫不及待地返回老家。博山县尚未解放,但人民政权已建立,正领导群众“反奸诉苦”。回乡后,经积极申请,焦裕禄在共产党员、民兵队长焦方开的推荐下,很快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他曾自述:“……我参加了民兵,并积极参加了斗争汉奸焦念镐、焦兆瑜,又积极参加民兵连解放淄博县城看押俘虏。”由此,也可以推断《中共党史人物传》中有关焦裕禄的传记中写到“抗日战争胜利,焦裕禄才回到已是解放了的博山老家……”不准确。
这年8月下旬,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路前线部队在鲁中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罗舜初、司令员王建安率领下,从东、西、南三面向淄博矿区日伪军发动攻势。23日,攻克博山,博山获得第一次解放。这时,焦裕禄当了民兵,曾提出就地取材,用满山遍野的石头制造地雷。
1955年12月,身为大连起重机器厂机械车间实习主任的焦裕禄在干部历史自传中这样写道:“1946年1月,民兵队长焦方开及在我村领导工作的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将我叫到农民焦念祯家入了党。这时党员是绝对保守秘密的,入党时也未举行仪式,只有支书李京(景)伦讲了下党章和念了几遍党员教材,介绍了谁是党员,告诉我候补3个月。这时支书(是)李京(景)伦,党员只有民兵队长焦方开、民兵焦念来、焦念书、孙迎志等,领导我村工作的是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区武装部长王祥章。”
一个月后,在《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中,焦裕禄这样描述自己的入党动机:“当时入党时,只想到过去个人受了鬼子汉奸那么多罪,现在解放了,当了民兵,诉了汉奸的苦,还能打鬼子汉奸报仇,很感谢共产党,再入了党,能当干部,村里有啥事都先讨论,将来能当干部脱离生产,生活困难解决了,个人也有出路了。”
1947年夏季以后,新解放区迅速扩大,需要大量干部。7月中旬,焦裕禄被选调到渤海地区的惠民县油坊张村集训;10月,开始南下。从此,他告别家乡,直至17年后才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回归。
焦裕禄离開这个世界已半个多世纪了,从齐鲁文化及所积淀的精神和焦裕禄本人的自述材料中,或许可以找回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他的家乡与他曾经奉献过一切的河南兰考,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颂的是他不朽的事迹,留给人们更多还有他的精神……
责任编辑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