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常
【摘 要】新课程改革最重要改革之一是改革课程模式,教学环节都是改革重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好的导入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关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新奇、有趣、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我在此挑几种类型浅谈一下:
一、诗词导入法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楚辞、两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这些大诗人,大词人的很多诗词都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我们要善于挖掘诗歌与历史的关系,以诗证史。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勾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将文学与历史学巧妙的结合起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写于长征途中,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路线什么样的?结合地图说明路线,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由此引入本课。
二、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话剧剧《茶馆》中的秦二爷的台词:“我要办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40年后的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中日亲善,把我的工厂就亲善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称废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不到这样的政府!”给出以下设问: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那些历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我们一起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册中的《清末新政》时,引用19世纪末张之洞与梁启超对联:“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梁启超对之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可谓少年得志,才华横溢。然后再据此《清末新政》。
四、演讲稿导入法
演讲稿是一种特殊文体形式,多用于我们公共场合,用途很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历史上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以演讲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新颖的形式。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我们引用《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大陆上创立了一个孕育于自由的新国家。他们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并为此献身……
综上所述,历史课的“导言”當然不限于这几种方法,教师设计导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的导言才有效。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可以混合、穿插使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来进行,不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8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