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11岁的哈尔滨小学生东东拿着“压岁钱”买了部1万多元的手机,送给了心仪的女同学。
首先,我们看到了家长的失职。倘若像东东父母这样不加引导地把孩子的压岁钱全部交给孩子,易让孩子滋生不劳而获、一掷千金的心理。而从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缺乏对孩子的密切关注和正确引导,实际上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失败。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孩子情感教育的误区。其实,同学间的纯洁友谊也好,异性间的朦胧情愫也罢,都贵在真诚而非物质。然而,压岁钱的变异、成人世界的耳濡目染,都给了孩子不良“示范”。用华贵的礼物来表达好感,用物质作为单一衡量标准,“礼轻情意重”的真谛早已抛之脑后,势必会在孩子幼小心田里撒下“金钱万能”的种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男童送万元手机”不可一笑而过。小男孩的大手笔,小女孩起初的不情愿归还,家长的不解和求助,都说明在金钱与情感、法律与道德、情商与财商之间,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要补上诸多缺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