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玲 蓝斌
摘 要: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移居中国城市。外籍人员为城市发展的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针对广州市民及广州聚居外籍人员,进行历经3个月现场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调研,科学分析外籍人员在广州的生存现状、社区居住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运用重要性—绩效模型评价广州外籍人社区管理的效果。最后,结合外籍人员社区治理现存问题和现行的管理措施,提出有效且可行的外籍人员聚居区社会管理方法。
关键词:外籍人聚集区;社区管理;重要性—绩效模型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164-03
一、外籍人社区管理的研究
近年来,来华外籍人员数量出现急剧增长势头,特别是广州市,长期以来是外籍人来华居住的主要地方之一。但是,由于习俗、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加上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社区管理方案的不够完善,使广州在外籍人居住的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此,本文拟以广州为典型来研究,在已有的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外籍人生活状况和社区管理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并结合理论和统计学上的分析,从而创新外籍人社区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的社会管理方法,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生活的有序性。
外籍人社区管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社区的建设这个方面。参考西方社会学家的概念,我们将社区定义为:区域性的社会。在我国对社区的理解,更强调社区的地域性和行政化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社区管理等关于社区的研究渐渐增多。在本论文中,重点探讨运用社区治理理论。社区治理是近年来伴随治理理论兴起而提出的概念。罗伯特·罗兹认为,社区治理就是自组织网络的合作,这种自组织网络就是公共、私人和自愿者组织的复杂混合[1]。为此,本文在社区治理论基础上对外籍人员社区的建设深入挖掘社区治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精髓,以提高各主体对本社区管理建设的参与度。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围绕该以何种模式管理外籍人、城市社区是否进行多元文化主义管理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大外管”工作机制,居住证制度,外籍人员专管机构等构想。而专门针对广州外籍人社区的研究,目前针对广州外籍人社区的研究,主要是探索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李志刚[2],2008),同时关心外籍人的居住情况(王敏[3],2010),外籍人人口管理的状况(李庆[4],2013),社区管理的方案聚焦外国人居留问题。与此同时,在关于如何建设外籍人社区问题上,极具创新的是毛国民(2014)通过古代蕃坊经验与广州市社区管理结合[5],以及《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针对广州的外籍人分布做出详细的调查和报告[6]。虽然众多文献研究广州市外籍人社区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然而如何评价外籍人对居住社区的满意度以及本地居民对所在外籍人社区建设的满意度呢?显然我们需要设定一定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来衡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引进重要性—绩效模型对满意度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外籍人社区管理水平的合理评价方案,并提出适当的改进意见。
本文的研究是针对广州市民对广州市外籍人员居住情况的看法和外籍人口对广州社区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而展开的社区管理分析。调查对象主要是在广州市外籍人员分布较多的天河区帝景苑和越秀区小北金麓山庄,并派发两种问卷,分别针对外籍人和本地居民对当地外籍人居住社区的管理评价问卷,并利用重要性—绩效模型对外籍人和本地居民的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外籍人社区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分析
(一)社区管理评价指标的建立
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总体满意度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巨大作用。通过人们对社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更进一步去解释社区满意度的因果过程,识别影响社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对社区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合理分配有限的社区建设与管理资源,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下面分别对本地市民和外籍人的调查,构建一个社区满意度评价体系。它包含一级、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外籍人或本地居民对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二级指标是影响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三级指标是衡量这些重要影响因素的具体的评价指标。在构建具体的评价中,利用重要性—绩效模型,采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的评价得分,采用5个等级的里克特量表从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管理和社区文化四个大的方面进行具体指标的构建,并设立如下11个具体指标:活动场所,监控系统,公共安全,消防设备,社区绿化,卫生状况,权利保障,物业管理,社区委员会管理,邻里互助,社区活动。
(二)重要性—绩效模型分析
“重要性—绩效”模型是以重要性分值为横坐标,以满意度分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上各个项目的位置,进而分别以重要性、满意度均值作为界限将所有项目分为优势区(重要又满意)、修补区(重要不满意)、机会区(不满意不重要)、维持区(满意不重要)四个区的模型。根据“重要性—绩效”模型,能够将所有研究项目区分为性质特征不同的四个部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设当策略加以改进,让完善政策更加具有目的性,高效性。
我们以重要性分值为横坐标,以满意度分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上各个项目的位置,进而分别以重要性、满意度均值作为界限,将这11个指标所对应的对象(外籍人的评价和本地居民的评价)以坐标轴形式绘图,结果(见图2至图4)。
(三)结论
1.落在重点把握区的是:对于帝景苑外籍人员来说,“公共安全”“监控系统”这两个指标落在高重要性高满意度的范围内,是机会的所在;而对于小北金麓的外籍人员来说,却是“活动场所”“物业管理”和“公共安全”这三个指标是重要又满意的区域;而对于两地区的本地人而言,“邻里互助”“权益保障”“卫生状况”和“社区治安”这四个指标是重要又满意的。那么对于落在重要而且满意的区域内的这些指标,我们应该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人,采取保持住现有的工作状态,保持住现有的位置,保持好优势的措施,才能得到居民们的信任,社区建设工作才可以得以继续。
2.落在继续保持区的是:对于帝景苑外籍人员来说,“卫生环境”“活动场所”“社区绿化”“消防设施”“权益保障”这五个指标落在低重要性高满意度的范围内,这是一种优势,且要继续保持,才能做得比别的地区更好;同样,对于小北金麓的外籍人员来说,“视频监控和防盗系统”只有一个低重要性却满意的指标,同样也要保持,而对本地居民来说,该区域没有指标。
3.落在有待改善区的是:对于帝景苑外籍人员来说,“社区活动”“邻里互助”“物业管理”“居委会管理”,这四个指标落在低重要性低满意度的范围内,属于弱势区域,改善这一部分内容对提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没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小北金麓的外籍人员来说,“卫生环境”“绿化”“居民委员会管理”落在该区域;而本地居民没有指标落在该区域。
4.落在急需改进区的是:对于帝景苑外籍人员来说,没有指标落在此区域,说明该地区的居民没有面临重要又不满意的指标,这又再一次说明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且社区建设更加完善。这就要求该地区社区建设要重点改善改进区的四大指标。而小北金麓的外籍人员,“邻里互助”“社区活动”“权利保障”“消防设施”,这四个指标落在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域内,是急需改进的指标,如果没有及时改进,居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将会对社区建设产生质疑,影响社区建设的进程,或会出现迁移等问题。由于本地居民对所有指标都认为是重要的,即只存在重要满意和重要不满意区域,所以有关部门和服务机构要加大力度提高这六个指标的建设水平。
三、广州外籍人社区管理措施及建议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外籍人员给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的压力,结合国内外外籍人员管理模式及其成功经验,鉴于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主要从政府、社会以及个人三方面提出广州市加强和改进外籍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
(一)政府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此,政府应充分履行其职能,改善外籍人社区管理现状,促进社区更好地发展。第一步,政府应该建立完备的外籍人员管理法律体系并加强外籍人入境检查的工作力度,同时应提高外籍人员进入中国的门槛,加强出入境及边境检查工作,减少外籍人偷渡行为的发生,以规范入境者身份的合法性。第二步,要加强外籍人员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统一、完善的外籍人员资源信息库。第三步,建立外籍人员专管机构,完善“大外管”工作机制,并以该机关为主导,及时处理更新所管辖机构对外籍人信息的提供,可从领导机制、信息资源平台、工作网络和人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第四步,建设和普及外籍人社区服务站。在社区建立专门的境外人员临时户口申报站,对居住在社区内的外籍人员实行实有人口管理,做到了对社区内境外人员底数清、情况明。
(二)社会
全社会应对外籍人的社区问题增加关注度。首先,需要建立面向本地居民和外国人问题申诉机构。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充当连接企业,个人和政府桥梁的角色。其次,提高外籍人聚集区居委会以及物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外籍人聚集区居委会,需改革用人机制,选聘具有外语、社工专业化人才,改变居委会存在的不足。同时,努力培育外籍人聚集区的社会组织。社区管理服务主体多元化,不仅需要传统的政府或居民的参与,更加关键的一方是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外籍人社区中的投入程度与参与程度。
(三)个人
生活在外籍人所在的社区,需要外籍人和本地居民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外籍人员要主动沟通积极融入社区生活,配合社区管理工作,外籍人员应该主动与社区成员进行交流,主动学习中国语言以及文化等相关知识。而本地市民要转变观念平等对待,为社区管理献谋献策。广州市民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平等地对待外籍人员,营造和睦的社区氛围。同时,市民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成员,社区的管理离不开市民的支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Rhodes R.A.W.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J].Political Studies,1996,(44):652.
[2] 李志刚,薛德升.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4).
[3] 王敏.广州市外国人居住管理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李庆.城市外籍人口管理研究——以广州为例[J].城市观察,2013,(3)
[5] 毛国民.城市外籍人聚集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2).
[6] 《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创新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J].城市观察,2014,(2).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