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网点选址分析研究

2016-05-14 19:17李甄朱虞娇潘兆华王育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李甄 朱虞娇 潘兆华 王育霞

摘 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竞争也随着物流技术和手段的发展而越来越激烈。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动态两层次的物流网点选址模型,这对提高物流公司营业收入以及扩大发展规模至关重要。

关键词:物流网点选址;综合因素分析;选址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34-02

前言

在电子商务、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物流企业营业网点选址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一套符合国情、比较合理的物流网点选址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以理论指导实践,找到合适的物流网点选址方法。

一、影响物流企业网点选址的因素

通过对国内几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调查研究,概括出五大影响物流企业网点选址的因素。

第一,社会环境因素。(1)政策因素。优惠的物流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巨大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影响该区域的物流需求程度以及发展潜力。(3)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来源以及传输情况有利于物流公司及时获得准确的运输情况及客户需求。

第二,自然环境因素。(1)地质条件,物流中心是很多商品集中的地方。有些很重、容积很大的建筑类材料堆积在一起就会对地面造成压力,因此要求地面承受压力要高。(2)气象条件。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都是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应当考虑的气象指标。(3)地形条件。物流中心应当设置在地势高、地形平坦的区域,且应具有合适的面积与形状。(4)水文条件。物流中心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的地下水区域。

第三,经营环境因素。(1)人力资源。需要有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这是重要人力资源因素条件。(2)物流成本。应当在物流服务需求高的地方建立数物流配送中心。(3)货物性质。根据货物的类型不同,物流配送中心应当布局在不同地域。(4)服务水平。应保证用户获得满意的物流服务。

第四,基础设施因素。(1)交通状况。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尽量做到靠近交通枢纽建立,要紧邻港口,交通主干道,铁路编组站或机场,至少要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衔接。(2)公共设施状况。物流配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

第五,其他因素。(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充分兼顾区域与城市规划用地两个方面,物流中心的选址应遵循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2)要保护周边环境。要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应尽可能地降低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3)考虑周边状况。物流配送中心是大量货物的聚集地,容易发生火灾,因此也是防火的重点关注单位,中心不宜设在宜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业)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

二、大型物流公司物流网点选址的基本方法

(一)定性分析选址法

定性分析法是在考虑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原则的基础上,经过知识、经验丰富的专家或管理人员综合分析,确定物流网点的具体选址。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和德尔菲法。定性方法有利有弊,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是其最大的优点。然而该方法难免犯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且如果备选地点较多时,很难做出理想的决策,以至于决策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有重心法、鲍莫尔—沃尔夫法、启发式方法、Cluster法、模拟法、数学规划法、混合0-1整数规划法、双层规划法等选址方法。用该类选址方法求出的解可靠性较高。在这些方法中,人们通常采用重心法来研究某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问题。在重心法中,我们将研究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模拟为分散在同一平面内的物流系统,这些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则模拟为物体的重量,我们所要求的最优选址就是物体系统的重心。

1.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种简单的模拟方法。在重心法中,我们将研究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模拟为分散在同一平面内的物流系统,这些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则模拟为物体的重量,我们所要求的最优选址就是物体系统的重心,求出物流系统的中心就可以确定网店的最佳选址。目前,重心法在对单一设施选址运用中的研究较为成熟,是一种有效的选址方法。然而,专家研究分析后,认为重心法选址存在错误。导致错误的原因有:第一,在该方法中采用了力矩概念,力矩与运输费用不同,前者是矢量,后者不是矢量,这导致用这种方法求出的解不是最佳解。第二,该法属于一种连续的模型,得到的解的可操作性因此丧失。这种方法过分强调运输费用的影响力,其他因素被视而不见。运输路线被理想化为直线,与实际大相径庭。

2.模拟法。模拟法是在四级问题通过运用逻辑关系、数学表达的基础上,用模拟计算和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最终确定最佳选址的方法。模拟法比较简单,但要求分析人员预先确定多种网络组合方案,经过一系列分析评价,确定最佳组合。可以看出,分析者提供的组合方案越接近最佳方案,最终决策效果也越好。

3.数学规划方法。混合整数规划、整数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网络规划等都属于数学规划算法。最近几年,例如模糊、随机规划因为规划论中,不确定性的概念的引入而进一步产生,当然还有模糊随机、随机模糊规划等。不确定规划中的哪些向量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呢?这些向量主要有价值向量C、资源约束向量b,当然还包括资源消耗向量A以及决策变量,不确定规划因此与实际情况更加贴近。数学规划法也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实际中。目前,各种规划方法结合启发式算法,综合规划与计算配送中心的选址是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4.多准则决策方法。在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常采用的准则有配送网点建设和运输成本、顾客需求的满足以及自然环境、社会要求,最小运作总成本。多准则主要是指指标多和属性多这两种。其中经常使用的决策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模糊综合评判、TOPSIS、优序法等等。多准则决策良好地适用于配送中心的选址,广泛应用在实务的同时,在理论方面也有广泛的研究。尽管如此,由于多准则决策多数以线性的决策思想为基础,当今环境的复杂多变,其固有的局限性不断显现,今后的研究方向急需转向非线性的决策方法。

5.启发式方法。相对于模型的求解方法和策略——启发式方法,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力基于经验和判断,得到体现,是一种不断接近的方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在目前是比较常用的启发式算法。启发式方法主要是对对象进行多次判断,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以达到最佳为目标。模型不复杂,需要进行方案的组合为数不多,最佳答案容易寻得是启发式方法的优点,然而启发式方法得出的答案却通常是近似于满意解的,很难保证答案是最优解。

6.仿真方法。这种方法是指仿真模型的运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使用计算机实现时间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模拟,进而实现模拟时间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操作人员观察和统计仿真模型运行过程,收集真实系统的仿真参数,并总结出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真实系统的真实参数与性能由收集到的仿真参数与仿真基本特征估计和推断而来。

三、动态两层次物流网点选址模型

动态两层次选址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两层动态规划模型从经营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反复斟酌,实现共同满足经营者和消费者需要的选址方案,寻找在规划期内所需总成本累计最小的选址方案。考察目标市场范围内物流选址网点,得出满足物流企业选择条件的网点的同时,整个规划期被划为一定数量的阶段,用两层次规划模型对每一阶段的选址方案求出最优解,对目标网点做出最优选址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费用还要考虑客户的选择行为;最佳选址方案因处在不同的阶段而有所差别,因而在不同的阶段最佳选址方案就会出现地址转移的问题,进而牵扯到地址转移费用问题;倘若由两层次规划模型求出的最优方案不是某一阶段最后采用的选址方案,那么客户的选择要求就不能被完全满足,一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来说也是存在的。为了达到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服务、最大化物流量和最大化发展空间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多个原则,例如适应性、协调性、经济性、战略性、动态性等等,每一个阶段的全部选址方案对应的总成本运用动态规划模型倒序寻求答案,所求的最优动态选址方案在整个规划期内总成本费用最低。

总结及建议

物流网点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只有多方面分析,才能确定最佳的网点选址。因此从各个角度考虑,进行综合因素考量,并通过RDC两层次动态模型对物流网点选择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出最佳的物流网点,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莫箐洁,王晓东.关于区域中心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考[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高薇.影响物流网点选址因素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王海灵.物流节点选址的三层动态规划模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8).

[4] 曲云龙.基于GIS与模糊聚类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 丛迪悦.快递企业服务网点布局优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