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烽
[摘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应当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大众文化背景下,对于职中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语文阅读更要发挥其培养人、熏陶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众文化职中生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21
一、大众文化自身独特的传播特征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更深刻、凝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建构意义,具有特殊的审美性质。通俗来讲,文学传播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到文学读者阅读之前的流通过程。笔者认为,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在之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就不用赘言了。而网络、影视是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两大文学传播方式,受众极多,影响范围极广,在文学传播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本文将着重探究其在大众文化这一特定背景下的传播方式和阅读现状。
二、大众文化背景下文学阅读的两大潮流
1.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形式和网络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新兴文学现象,是以新兴的网络媒体为载体的一种文学样式。提到网络文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各大网站上的文学板块,如搜狐、新浪等,都开创了原创文学专区,为许多热爱网络表达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其次,一些专门的文学类网站也是网络文学的主阵营,如“榕树下”“子归原创文学网”“起点网”等。这些文学板块的规模及发展速度都相当可观,逐渐占据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很大部分,深切影响大众的阅读方式。
2.影视文学
影视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审美意蕴得以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地展现,其传播表现出了强劲的力度和深远的广度。影视文本紧密联系影视作品,利用影视作品超强的“直观再现”和“情感渲染”等功能,在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影视文本包括历史文献参考、影视剧本、影评等文学内容,文学因素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常常起十分关键的作用。某种意义上,影视文学不失为大众一种稳妥的阅读选择。
三、当下职中语文阅读的几大诟病及疗方
1.大纲导向不明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语文考试大纲》中对考生“阅读与欣赏”方面的考核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文学作品欣赏”三大部分,能力要求从“感知”到“领会”,由“理解”再到“阐释”,难度层层递增,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基本篇目”这个大前提。放眼近年来的对口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语文阅读理解几乎看不到课外文学作品的身影。
2.学生基础不佳
中职生往往对修真玄幻类、武侠言情类等通俗畅销的作品情有独钟,阅读需求层次及审美趣味偏低。受生源质量制约,不少职中生初中阶段基础较差,审美趣味不高,阅读能力低下。比如,议论文、小说的三要素说不出来,散文的“形、神”搞不清,诗歌的“意、象”搞不清,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严重混淆等。课堂上,但凡碰到借喻、借代、象征、托物言志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多番启发无果,最终只能苦笑两声,自圆其说。
3.家校重视不够
中职教育一向重技能,轻文化。在这种环境下,语文教师认为教好教材就足够了,课外书籍又不考,何必费力教育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吃力不讨好。与普高家长相比,职中家长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层次均相对较低,主动进行家庭阅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作用下,学生对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建议
1.加快政策转型
今年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曾作出重要指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相关文件在中小学校园也得到深入学习,精神文明建设蔚然成风,为语文阅读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提升审美层次
魏书生曾号召,“语文与做人结合;语文与学生生活结合;语文与发展学生智力结合。”新版中职语文教材选取了一篇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文章明确提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名著,感受经典,品味生活,拓展视野,加深知解。
3.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阅读兴趣的浓厚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的实施和效果。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名著:《雷雨》《哈姆雷特》等,不难发现,之前热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就是由此改编的。我们可以以此为教育契机,运用情景剧表演、观后感演讲、朗诵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设立奖励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本文以当下流行的大众文化为背景,结合中职生语文阅读的客观实际展开论述,以期为改善阅读状况做出努力,为同行借鉴提供有益参考。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