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隐性渗透

2016-05-14 12:42卢耀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世界观高尚态度

卢耀成

[摘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学科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德育的隐形渗透,可以从正确的认识方法、正确的态度、高尚的情感和文明的行为几个环节进行恰到好处的渗透,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学科教学德育隐形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96

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在德育的渗透问题上,往往只偏重于如何发掘和运用各科中具有德育价值的材料进行德育渗透,而忽视了渗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德育的隐性渗透。

所谓隐性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态度、情感、行为等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育的巨大力量,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使其符合既定的道德要求。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持久性。这种渗透伴随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产生,具有连续性和不间断性。(2)直观性。它是以教师为“道德教材”、以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为基础进行的,因而生动形象,具体可感。(3)长效性。它是教师将自身的德行烙印,投射到学生身上的过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由取舍为前提的,因此奏效慢,而一旦奏效,就会长期起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德育的隐性渗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正确的认识方法

各科教学无论类别如何,无论兴趣强弱,无论可供发掘的直接的德育材料有多少,其共同点都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德育价值。教师要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就要以科学本身的构思方法和认识规律去训练学生,这必然就要借助于辩证的、唯物的、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知识,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思想中构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自然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有力佐证和支持。因此,教师应该站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去审视学科知识及其教法,使学生时常在学习中受到科学世界观的熏陶。如教学冰心的《小橘灯》时,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正确的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认识对象的一种心理准备状况和行为倾向。它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有些态度无所谓好恶(如人们对颜色的好恶),有些态度则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是一个人道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态度形成的起始阶段直接以教师的态度为模仿对象,教师对认识对象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态度的形成、改变、强度以及态度转化为行为的速度。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透高尚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这说明情感渗透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知识本身不可能时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这就等待着教师用自身高尚的情感激发、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生活中汲取知识,使知与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情感渗透具有激励功能,高尚的情感能强化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动力。情感渗透具有迁移功能,它能将学生对某事物的情感类推到与之关联的事物上,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从而拓宽学生的情感领域。情感渗透具有整合功能,在教师高尚情感的感染下,能把学生分散的情绪整合成一致的情感,使学生集体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进而产生统一的行动。可见,情感的渗透既是德育的需要,也是智育的需要。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然后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四、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文明的行为

德育的最终效果要从学生的行为上表现出来。行为是学生最容易模仿的内容,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文明行为示范给学生,是德育最直接的方法。育人要注重细节,教师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引起学生的不快和反感。教师用文雅、庄重、得体、前后一致的行为去暗示学生,学生文明的行为举止就有可能因此而养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学生尽可能予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世界观高尚态度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