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
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党委原书记梁修昌及党委一班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们深知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不是做给上级看的空架子,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人物简介:梁修昌,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人,1945年10月出生,1965年3月入党。七里营镇龙泉村党委原书记、龙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
治穷致富,双管齐下
豫北平原有一颗闪亮的明星,国家级文明村——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40多年来,这个拥有2800亩耕地、800户人家、3500口人的普通行政村,一直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既治穷,又致富,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1967年,梁修昌开始担任村干部,他上任的诺言是:“决不在经济上犯错误;不在生活作风上出问题;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奋斗,过上好日子。”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1973年开始以面粉加工起家,逐步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更好地发展龙泉村,梁修昌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250多条村规民约,用来规范每一位龙泉村民。现在你问这里的老百姓:“村里谁说了算?”他们都会告诉你:“制度说了算。”
1992年,梁修昌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发现牛皮挂面纸在市场上十分短缺,国内只有一家企业,大部分依靠进口,便想上马牛皮挂面纸厂。他对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考察,需投资2000多万元。在拿到党委会议上讨论时,其他党委成员都不赞同,说一下子投资2000多万元,风险太大,村上经济实力还比较脆弱,一旦失败,龙泉在10年内都难以翻身。梁修昌的提议没有得到党委会的支持,他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便放弃了这个项目,到如今也没有再上。
由于梁修昌重视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龙泉村形成了人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早在2002年,龙泉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龙泉集团公司总产值就突破2亿元,上缴税金近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
梁修昌治村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即要村民由穷变富、由富变好。
前些年,梁修昌目睹一些大款“富而不仁”和一些地方“富后返贫”的现象,针对个别村民的酗酒、赌博、斗殴等不良行为,明确提出要研究“如何致富、如何才算富”这一课题。他在全村村民中开展讨论,通过大量的事实让村民清楚地认识到:贫穷可以通过苦干走上致富路,而致富之后精神滑坡则会导致家破人亡。
与此同时,他还运用不同的宣传手段营造正气,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他在全村树立了320名“双富”先进典型,宣传“双富”先进事迹,用文明“双富”的正气占领所有的活动空间,让群众认识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正道。
“只有实现‘双富,社会才会稳定”,这是梁修昌从多年农村工作实践中悟出的道理。梁修昌非常重视帮助“弱势农民”致富,他以农为本,拉长农业链条,发展造纸业,13家经济实体为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现在的龙泉村,户户都有固定收入的务工人员,仅从事造纸业的运输车辆,全村就有近100辆。2002年,梁修昌谋划并开始实施了一件取信于民的好事,就是组建龙泉高特牧业有限公司,引进国外优质品种羊,进行纯种繁殖与改良。年存栏种羊1万只,年出栏优质羊3万只,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逐步建成一个集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产业,使那些没有致富本领的群众,一年养上几只羊就可以过上小康生活。
梁修昌始终认为,良好的民风和村风是全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村民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自1990年开始,梁修昌把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作为主攻目标,从五好家庭评比做起,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很快发展成如今每年都坚持的“十评”活动——评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青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文明教师、文明工商户、文明富裕之家、优秀村民小组。
评选“好媳妇”活动最为感人。在农村,家庭矛盾较多,而家庭矛盾的焦点又多是婆媳矛盾。从1991年开始,梁修昌采纳班子意见,决定开展评选“好媳妇”活动,当年评选当年表彰。被评上“好媳妇”的,梁修昌派村干部开着宣传车,带着红喜报,敲锣打鼓将获奖人送到娘家,向其爹娘宣读喜报,为老两口戴上喜庆的大红花,并现场拍照录像,回来后在本村电视台播放。梁修昌说:“这种做法简单易行,评选一家就能感染一大片。”
“亮被子”活动是梁修昌的又一项“发明”,也是对评选“好媳妇”活动的深化。从1992年开始,村里每年选择适当时机,采取抓阄方式从全村6个村民小组中选出一个小组,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将该组65岁以上老人的床上用品拉出来,写上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名字,搭在村委会大院内公开“亮相”。这一活动效果很好,父母被子既旧又脏者往往羞愧难当,会立即回家给老人换上新被褥。“亮被子”活动亮出了晚辈们的美好心灵,亮出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梁修昌,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庞,走路一阵风,说话如响钟,有人说他像个铁匠。他经常说:“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我这个村党委书记不在品,但一言一行也要影响着村里的老百姓。”
梁修昌的女儿初中毕业时,按村里规定到村办企业上班。当时的纸箱厂设备还不够先进,裁纸用镰刀,运纸用手抬,属于“脏、累、重”的地方。梁修昌有意安排女儿到这样的岗位工作,但厂长不好意思,别的企业厂长也主动要求让他女儿去当保管员。梁修昌不答应,并对厂长和村干部们说:“越是别人不愿干的活儿,咱们的孩子越应该带头去干,这样群众就没意见了。”
还有一次,梁修昌的亲侄儿酒喝多了与别人发生争吵,被劝阻拉到村治安室后还借酒力打砸公物。梁修昌对此毫不手软,明确表示要加重处罚。按村规民约本应罚1000元就可以了,他这次罚侄儿1500元。不仅如此,他还令侄儿写了检查,并在全村张贴。
凭借着优秀的品德和出色的工作成绩,梁修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梁修昌语录:
“既把群众带富,又把群众带好。”
“只有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才能取信于民。”
“只有干部心中想着群众,群众心中才会有干部。”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我这个村党委书记不在品,但一言一行也要影响着村里的老百姓。”
“最难坚持的是学习,最大的欠缺是知识。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大的危险是腐败。”
“忌利用职权捞外快,不忘一个领导的形象好与坏都会产生辐射作用。”
“党委是堡垒,党员是旗帜,干部是榜样,职务是责任。”
评论
亮出来的村魂
数年前,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就已名声大振:2002年12月,龙泉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国家级文明村”;2003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考察河南“三农”工作时来到龙泉村,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龙泉村创造产值10亿元,利润6500万元……
为什么龙泉村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又缘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进程中稳步前行?这是因为龙泉村有一个村魂——梁修昌。
梁修昌始终认为,民风、村风是全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村民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时期民风、村风建设不可忽视,必须靠制度去规范、去培育。结合村里实际,龙泉村“两委”班子修订完善了250多条村规民约。
梁修昌治村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要村民们由穷变富,由富变好。他认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多是有致富头脑和本事的“能人”,这些人中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要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另一部分则是占大多数的缺乏致富本领的“弱势群体”,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打造一个致富“平台”,帮他们致富。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富裕文明程度的高低,与其文化教育水平是成正比的,梁修昌十分清楚这个道理。1992年,他就根据村里的实际,主动与天津轻工学院联合举办造纸大专班,培养青年骨干50名。1993年,又挑选35名青年送到7所正规大学脱产学习。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村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有人说梁修昌像个铁匠。他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锤炼自己上,真是赛过了“铁匠”。走进梁修昌的办公室,在他座位右侧的白墙上,张贴着他自己整理摘录的警示语录: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大的危险是腐败;忌利用职权捞外快,不忘一个领导的形象好与坏都会产生辐射作用……寥寥数语,梁修昌勤奋好学、廉洁奉公、甘于吃亏的形象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