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辉 孙秋英
摘要:水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水稻正常成长,为夺高产创丰收提供良好的基础。水稻病虫害种类较多,本文主要针对常见的长腿水叶甲及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研究,希望对水稻的栽培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长腿水叶甲;稻曲病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41
1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1.1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特点
此害虫也被称为水稻食根叶甲,虫体长约为1厘米左右,头部相对较小,腹部较肥大,略微有些弯曲,体色为白色。主要寄宿在水稻、英白、矮慈姑、莲藕、稗、眼子菜、鸭舌草等植物上,对于水稻的须根有严重的危害。水稻长腿水叶甲成虫后,对于水稻的叶片也会产生危害,导致水稻植株发育不良,严重时叶片出现枯黄,稻根腐烂,会造成大面积田块的水稻绝收。此害虫还具有一定的迁移特性,田块水稻大部分死掉后,水稻长腿水叶甲便会顺水迁移到其他田块继续为害,或者成虫后飞到周边田块继续为害,在防治上要密切关注此虫的发生及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2防治措施
对于水稻病虫害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有效控制为辅,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的苗头,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早发现、早确定、早防治,要把病害控制在未发或苗头阶段。在具体的操作上,要以农业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农业方法:主要方法是消灭土壤中的幼虫存量,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一是冬季时要排除田间的积水,并在收获后进行犁田,破坏幼虫的越冬环境。进行晒田,减少越冬幼虫数量,通过处理,使田块保持清洁,避免稻桩朝天、杂草丛生的情况,减少虫害发生几率;二是实行水田旱田轮作,比如种植玉米,然后再种水稻,或者种植蔬菜后再种水稻,这样通过轮作,减少和切断水稻长腿叶甲的食料来源,破坏其生存的场所,达到灭虫的目的。要做好清田工作,通过翻耕把田间杂草、眼子菜、鸭舌草等水生植物压入泥中,减少此虫的寄宿环境;三是在成虫高发期利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然后集中进行灭杀,也可以稻田养鸭,也能起到减少虫源的作用。
化学方法:是防治病虫害中常用的方法,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省工省力等优点。但是农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有残留,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法用量,尽量选用低毒农药。首先做好土壤消毒,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在秧田翻耕时施入,然后进行翻土耙平,这样能治秧田,保大田;在幼虫为害初期,利用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等药剂制成药土,在苗的根土层进行施用,施用时间一般在大田排水后,田间保持3厘米以下水层时,均匀撒施,起到杀灭幼虫的目的。
2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稻曲病常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也叫谷花病、青粉病,民间称之为“乌米”,越是收成好的年份发病次数越多,在我国多数稻区都有发生,主要产生原因是病原菌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此病害对于水稻产量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严重发生时也能达到近10%的减产。另外此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对于米质的影响较严重,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也必须要做好防治工作。在防治上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手段。
2.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的品种对于病害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性,抗病力强的品种相对发病较少,也易于防治,而一些抗病性差的品种,则易感病,而且防治困难较大。所以对于稻曲病防治,一定要结合本地的自然情况、土壤、管理等因素,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
2.2 切断侵染源头
在土地处理方面,要深翻土地,结合防治纹枯病,将田间的浮渣、杂草等清理干净,减少越冬菌核。如果发现田间有病株要立即清除,同时连根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田块收割后,要及时进行翻耕,这样能将菌核翻入深土层,减少再发的几率。育苗阶段,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避免种子带菌,可以采用石灰水、多菌灵、抗菌剂、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把种子浸在其中,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3 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
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主要是水分的科学供给,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高植株的长势,达到苗齐苗壮的目标,提高水稻植株自身的抗病力。在肥料管理方面,要科学合理施肥,按需供应氮、磷、钾等生长元素。基肥要足施、苗肥要早施、穗肥要巧施、粒肥要控施。水分管理上,要合理灌水控田,一般宜采用人工灌水方式,适时晒田,提高植株的根系活力,及时清除杂草,增强田间的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2.4化学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时期。在稻曲病菌侵入前期或刚侵入时施药,即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应选在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7天左右。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对水50公斤各喷雾1次,也可以每亩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150克,或每亩用18%多菌酮乳粉500克对水60公斤,在水稻孕穗期喷雾。另外每亩用50%DT杀菌剂100~150克,对水50~75公斤,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防治效果也不错。
作者简介:卢春辉,大专学历,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孙秋英,本科学历,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