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2016-05-14 14:23
吉林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化螟绿色食品苗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基地选择与管理、投入品管理、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储运与包装、记录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19 绿色食品 稻米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食品(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4.1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理化性状良好的地块。

4.2基地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立工作室,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病虫草害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及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b)建立仓库,单独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

c)建立废弃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以便收集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弃物与污染物;

d)有条件地区,宜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

e)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原则上不应低于每6 年1 次;

f)建立标志标牌,标示基地的位置、建设单位、作物名称、面积和范围等;

g)建立隔离防护,防止外源污染。

5投入品管理

5.1 农药

5.1.1 采购 应采购符合 NY/T 393 要求的农药品种,并索取购药发票等有效凭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其他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

c)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在保质期内的。

5.1.2 贮存 应当贮藏于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

5.1.3 包装物处理 配置农药时应将农药包装物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包装物毁坏,安全存放,防止重复使用,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

5.2 肥料

5.2.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NY/T 394要求的肥料,并索取购肥发票或有效凭证,除国家规定的免于肥料登记和无需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外。应采购下列肥料: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的;

c)有肥料生产许可证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保质期内的。

5.2.2 贮藏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避免受潮和人员中毒,有专人负责保管,不得混杂堆放。

5.2.3 包装物处理 肥料包装物应妥善处理、安全存放,不可另做它用。

6 栽培管理

6.1 苗床地选择

选择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

6.2整地做床

6.2.1 苗棚要求 建棚原则以苗棚不向苗床滴水,中、大棚通风口高度以距地面1米为宜。

6.2.2 苗床要求 土壤化冻10厘米 以上时开始做床,浅翻10厘米,床高 5厘米 以上,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优质农肥5~10公斤。播前每平方米苗床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1.2 ~ 1.8 克/平方米,对水喷透为止,防治水稻立枯病。

6.2.3 钵(盘)土配制 取2 年内未使用过除草剂的旱田土或水田土与腐殖土按容积4∶1比例混合后,根据育苗方法和区域,将pH调至4.0~5.5 ,用6 ~10 毫米 网眼筛过筛,再与30%甲霜·噁霉灵水剂1.2~ 1.8克拌土 10 ~15 公斤混拌均匀。

6.3 种子

6.3.1 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6.3.2 品种 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国家或吉林省审定通过的,高产优质品种。不得使用转基因品种。

6.3.3 种子处理

6.3.3.1 晒种 浸种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晒1 天~2 天,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干燥处存放。

6.3.3.2 选种 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后,用清水清洗2 次以上。

6.3.3.3 浸种 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 ℃~20 ℃ 时浸5天~7 天,积温达到100 ℃。水层要淹没种子 10 ~15 厘米,避免直射光,浸后将稻种洗净或播前用25 克/升 咯菌腈悬浮200 300 毫升/100 公斤 浸种,直接催芽。

6.3.3.4 催芽 将浸泡好的稻种置于28 ℃~32 ℃ 条件下破胸,时间24 小时~36 小时,以芽长1毫米为宜。

6.4 播种

6.4.1 播期 一般在4 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5 ℃ 或夜间最低温度稳定通过0 ℃ ;机插盘育苗于插秧前30 天播种,手插旱育苗和钵盘育苗于插秧前35 天播种。

6.4.2 方式 人工播种或使用定量定位播种器。

6.4.3播量 旱育苗播芽籽每平方米300 克以下;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00~150 克 ;钵盘育苗每钵体播芽籽3 粒~5 粒。

6.5 苗床管理

6.5.1 温度 播种到出苗期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2℃以内,出苗至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 ℃~28 ℃,2.5 叶后温度控制在22 ℃~25 ℃,插秧前5 天~7 天最低温度高于10 ℃转入自然炼苗。

6.5.2 水分 覆膜前浇一次透水,苗齐后于清晨观察叶尖情况,如无吐水,可浇一次透水,以此循环。

6.5.3 追肥 秧田肥力不足时或移栽前 3 天用硫酸铵每 100平方米 苗床用量 2.5 ~ 3.0公斤,对水 100 倍液喷施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

6.5.4 防病 在一叶一心期,用0.3% 多抗霉素水剂5 ~10 毫升/平方米 喷雾,防治苗期立枯病。

6.5.5 除草 采用隔年土和苗床保护措施,可有效减少杂草发生,同时结合人工除草;或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0~70毫克/平方米,兑水喷雾。

6.6 本田整地施基肥

6.6.1整地

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渠系,保证水流畅通。

6.6.1.1 建好方条田 池田面积以1000~5000 平方米为宜,单排单灌。

6.6.1.2 泡田耙地 早放水,早泡田,打好池埂,整平耙细。

6.6.2 本田施基肥

6.6.2.1 原则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且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作物当季氮素需求量的一半,或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

6.6.2.2 方法 公顷施用发好倒细优质农肥30~40方立米,结合旱耕一次施入。整地时每公顷施纯氮75~80 公斤,纯磷50~75 公斤,纯钾30~40 公斤,或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合理施用化肥。

6.7 本田移栽

6.7.1 移栽期 5月10日~5月25日。

6.7.2 移栽方式 人工或机械。

6.7.3 移栽密度 每穴一钵或3 株~4 株,每平方米16 穴~25 穴。

6.8 本田管理

6.8.1 灌溉

6.8.1.1 移栽期 移栽后立即灌水至苗高2/3 ,保持水层3 天~4 天。

6.8.1.2 分蘖期 缓苗后浅水增温(水深不超 3 厘米),孕穗后提倡“浅—湿—干”交替灌溉模式。

6.8.1.3 撤水期 齐穗35 天后(黄熟期)撤水。

6.8.2 追肥 插后到分蘖前,每公顷追返青分蘖肥纯氮35 ~40公斤;7月1日~7月10日,每公顷追穗肥纯氮25 ~35公斤,纯钾30~40 公斤。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NY/T 1276的要求。

7.2 对象

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负泥虫、二化螟、杂草等。

7.3方法

7.3.1 农业防治 可采取以下措施:

a)选择具有多抗性品种,实行品种轮作、间作。

b)清除菌源:将当年稻瘟病重地块的稻草及病秕粒及时清除掉;纹枯病和稻曲病重地块,泡田时在下水口打捞菌核;稻曲病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拔掉病株。

c)清除虫源:负泥虫: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杂草,清晨浓露时用小扫帚将叶片上幼虫扫落,连续扫3 ~4 天即可灭虫。潜叶蝇:秋末、早春清除田间杂草,移栽后浅水灌溉,排水晒田。

d)消灭草源:秋后深翻抑制草籽发芽;清除水渠、池埂、田边杂草;在稗草成熟前将稗穗剪掉;中耕消灭杂草;苗床采用隔年土,苗床保护措施和人工除草。

7.3.2 物理防治 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村屯稻草垛进行灯光封锁,要求开灯时间从6 月下旬二化螟成虫始现开始,至 9月中旬二化螟成虫终现止。水稻本田每2 公顷~3 公顷设一台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

7.3.3 生物防治 可采取以下措施:

a)防治稻瘟病:采用1000亿芽孢杆菌/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20~30 克/亩 喷雾。

b)防治稻曲病:1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25克/亩喷雾,于水稻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各用药1 次。

c)防治二化螟:用赤眼蜂在二化螟成虫高峰期分两次放蜂每次公顷放蜂 15万头,间隔5天~7天;或用性诱剂在稻田内每公顷设15 个诱芯。

7.3.4 化学防治 防治方案见表1。

8 收获、贮运与包装

8.1 收获

黄熟末期进行收割,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收割。

8.2 运输与贮藏

与常规生产的水稻分开进行,工具清洁,且贮藏处要有明显标识,应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

8.3包装

包装前进行产品检测,质量应符合NY/T 419的要求,认证产品的包装上要加施绿色食品标志,并严格应按NY/T 658的规定执行。

9 记录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及时、详尽的记录,记录档案保存3年以上。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供稿)

猜你喜欢
二化螟绿色食品苗床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