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杂音”的渐变

2016-05-14 12:27黄菊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杂音守护者竖式

黄菊萍

“杂音”泛指任何与周围环境音不协调,或者有所差别的音(包括任何领域)。课堂教学中的“杂音”是指出现在教师教学预设以外的观点或现象。当代教育家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科学思维的引领和训练者,是生命意识的滋润和守护者,是公民精神的践行和示范者。那么,作为滋润和守护者的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杂音”呢?笔者以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来阐述,作为一名生命意识的滋润和守护者,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还清晰地记得四年前,走进现在四(1)班课堂的情景。学生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天真可爱,一双双单纯的眼里充溢着好奇,幼稚的童音里充满着向往。他们喜欢倾听老师的话,那时的他们听姿是千姿百态,有的支着脑袋,有的托着腮帮,有的咬着手指,更有甚者会爬上桌子,他们不会和老师争,不会和同学辩,只是听着,忽闪着乌黑的眼睛看着,似乎也在思考着……回想起学生们那时的点点滴滴,忆起学生们课堂上那温馨的一幕幕,我常常会哑然失笑,一群可爱的“傻蛋”。

【场景一】竖式就是竖着写

还清晰地记得教学二年级《笔算除法》时的一幕。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加法、减法、乘法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在口算8÷2=4后,我说:“这题还能用竖式计算呢。”

“竖式不就是竖着计算嘛?我会。”倪天洋小朋友大声嚷嚷道。

“哦?——来试试看。”

他快步冲上讲台,拿起粉笔,胸有成竹地写下了:

课,在倪天洋的嚷嚷声中戛然而止。他的“杂音”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我被他的这种写法逗笑了,其他学生也跟着一起笑了,但没有哪个学生能站起来问:为什么?我歪着脑袋问:“哦?你是怎么想到的?”“加法、减法、乘法都是这样写的,我就想到了这样写。”好充分的理由呀!我很佩服他的迁移能力。其实,我明白他的想法的依据,只是我想让其他学生明白,别人发表的意见,我们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必须弄清楚这种见解是否合理,要学会质疑问难。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像上面案例中那样预设以外的“声音”,也就是教学中的“杂音”。处理“杂音”时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更需要教师宽容、耐心的教学心智。在上面的案例中,处理“杂音”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但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幼稚的,但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更为真实、可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让不理解的人能大致明白这样思考的依据及理由,这样处理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的质疑也为学生们做了榜样。学生们在师生中的不断修正间明白了笔算除法的写法,教学效果真实有效。

回想起课堂上生成的一幕,我的心中就期望着有那么一天,学生们能离开我的引导而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学共生;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得热火朝天,争得面红耳赤,表达得头头是道,我默默地期待着——

后来,我和学生们随大潮卷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中。我带着学生在课改的浪潮边嬉戏,有时去水里试一试,更多的时候就这样观望着,因为,我似乎还不舍原先的课堂教学,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还心存顾虑。随着课堂教学一轮一轮、一波一波地深入推进,我和学生们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学生们就像春蚕一样在慢慢地蜕变着,渐渐地敢说了,敢问了,敢做了,表达能力、质疑能力、自信心在潜移默化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我也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着。四年后的今天,学生们原先稚嫩的童音现在渐渐变得自信了,原先的无知慢慢变得那么有智慧了。和我共同分享一下那些幼稚而富有意味的对话吧!

【场景二】你这是画蛇添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完“混合运算的计算”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同学们栽树,四年级栽了32棵,六年级栽的棵数比四年级的3倍少18棵。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后,我让学生展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一个学生这样展示:(32×3-18)-32。

生1:要求“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只要用六年级的棵数减去四年级栽的棵数就可以了,要先求出六年级的棵数,只要用32×3-18就可以求出六年级的棵数。

说得多好啊!我心里不由地为这个学生的缜密思维、流利表达暗暗赞叹,刚想表扬一句,不想另一个学生“嗖”地一下站了起来,我一愣,只听见——

生2:我觉得你思路不错,但写出的算式有点画蛇添足。

生1:这——?没有啊?(他挠挠头,但还是非常自信地看着那个同学)

两个学生无人似的争论了起来,有些学生在争论声中慢慢发现了原因,但还有些学生仍是一头雾水。

生2:按照题目的意思我们要先求出六年级栽的棵数,按照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就可以求出来了,但你偏偏要加个括号,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生1:哦!对,对。谢谢你的提醒!

学生间自发的“杂音”交响乐,不仅一下子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原因表述得清清楚楚,而且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会了辩论、学会了表达。教师让“杂音”演奏的举动,无意间为学生提供了时间、空间和环境空间。在学生发出“杂音”时,如果我一味地追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制止学生间的交流,那学生们的精彩答辩就会错失,而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杂音”演奏得异常流畅与舒缓。

课堂上的突发生成即“杂音”是很多教师以前最讨厌出现的情况,但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有的教师面对意外的出现,选择置之不理,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则白眼相送,这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有的教师草草了事,将使学生疑云重重,不知所云。其实,这些“杂音”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教师这时不如了解“杂音”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修正,在争辩中明理,在思索中提升,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灵动而富有生机。

课堂因学生们的精彩而精彩,因学生们的灵动而富有生机。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幼稚的想法,一次次思维的“出轨”,一声声稚嫩的“杂音”,绝不是他们无知的表现,而是他们生命向上攀爬的声音。作为生命意识的滋润和守护者的我们,只有俯下身子倾听学生们内心的声音;伸出手来,扶持这些蹒跚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稚弱生命,才能让数学课堂中的“杂音”演奏出悠长而又厚实的乐曲。在这样的乐曲声中,他们才能自由发展能力,体悟乐趣,感悟生命的完整。在学生们自由的、成功的生长过程中,教师也一定会变得聪明而富有智慧!

猜你喜欢
杂音守护者竖式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莫让杂音乱阵脚
竖式趣题
岛上的守护者
竖式填数
守护者
出列!近海守护者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