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闻 黄龙飞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应对城市多种水生态安全问题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城市绿地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中国掀起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浪潮推动下,势必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解读“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建设思路途径,制定建设核心内容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课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影响
1、前言
“海绵城市”理念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雨季吸收雨水,旱季将雨水排放,并且还能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和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在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绿地应强化其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呼应海绵城市体系结构布局的有机网络和承担处理城市雨洪问题的辅助角色的发展特征。在中国掀起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浪潮推动下,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十分深远。
2、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
2.1绿地规划海绵效应相关指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
目前衡量及评价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状况主要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主。而一般的园林绿地与湿地、雨水花园和暴雨花园等比较起来,在海绵效应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对于同一个城市,园林绿地数量的多寡在海绵体系中的作用也有差异。显然,单靠目前的常用规划指标无法达到有针对性地来引导和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海绵效益。
2.2丰富绿地类型和完善绿地功能
不同的绿地类型及构成形态,在雨水自然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而且根据各地水文气象条件及城市水问题的不同,对基于海绵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建设提出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城市绿地虽然具有一定的对降雨的渗透、存储、净化等功能,但是遇到强降雨或大暴雨时,绝大多数的降雨还是会形成径流排放出去。这对水源比较紧缺尤其是一些干旱地区的城市来讲是非常可惜的。
2.3推动绿地建设技术的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约为30%~40%,而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绿地类型及同一绿地类型如雨水花园,由于结构层的厚度的不同,削减径流及污染物能力具有差异。随着对绿地海绵效应的认识及相关实践的不断开展,对绿地系统尤其是海绵效应突出的绿色屋顶、生态沟、雨水花园、暴雨花园等建设技术势必更加成熟完善。
2.4强化绿地系统整体布局结构
城市绿地根据形态分为点状、线状及面状绿地,各种形态的绿地在海绵城市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点状绿地主要是分散、散点式分布的公园绿地,虽然单个绿地面积尺度大,但是分散,且覆盖比重没有面状的附属绿地范围广。因此,对于整个城市来讲,需要通过线状的可渗透式的城市街道绿地、植草沟、生态沟等将尺度大的点状公园和覆盖面广的附属绿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布局形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共同控制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峰值和雨水调蓄存储,促进雨水的自然、生态循环。
2.5传统绿地规划观念的转变与提升
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等作用,是城市绿地部分生态功能的体现。传统绿地系统规划虽然也强化对绿地生态功能及效益的重视,强调通过丰富绿地类型、完善绿地布局结构、强化绿地建设指标和推广相关树种的应用来凸显绿地生态功能。
2.6绿地规划规范和标准的完善和制定
雨水系统的管理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同时涉及多方利益。为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的构建,首先要建立较为健全的规划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引导规划及行政管理行为。同时,应根据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状态,区分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指标及目标。针对已建成区,侧重对局部重点空间地段的城市绿地的海绵效应;针对新城区,则应尽量构建点线面联系的绿地海绵体。这些都需要通过规范性文件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
3、海绵城市在绿地设计中的应用
对海绵城市在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以下沉式绿地为例进行了讨论。
3.1下沉式绿地的含义
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应用,经常被用于道路、停车场、学校周围,以降低地面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下沉式绿地高程比周围地面略低,在绿地内设置有雨水溢流口,且雨水溢流口高程在绿地与地面高程之间。
3.2下沉式绿地的优化设计
3.2.1竖向设计
对下沉式绿地进行设计时要和绿地周围的建筑、道路高程等众多环节因素相结合,充分保证雨水能够流入到下沉式绿地中。以道路周围的下沉式绿地为例,其位置一般选择在人行横道和路缘石之间;人行横道、机动车道附近的下沉式绿地设置要注意竖向设计,将硬化地面、雨水口和绿地之间紧密衔接起来,以免影响人们步行和驾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硬化地面与下沉式绿地之间的坡度设计不宜过大,设置合理的坡度使雨水可以缓慢的流向绿地;雨水口既可以设置在硬化地面与绿地之间的衔接处,又可以选择在绿地中,实现对雨水的汇集,还要注意在雨水溢流口处覆盖好植被和保护膜,防止长期的雨水冲洗造成水土流失;路缘石的高度要与绿地相近,目的是使雨水能够进入绿地中进行渗透和汇集,如果路缘石高度较高,可以对其进行缺口设计,在缺口附近均匀铺设鹅卵石,以对雨水进行分散疏导。
3.2.2景观效果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到目前的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中,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积蓄和生态系统的良好改善。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绿地的景观设计,提高其利用价值和观赏性。首先,选择耐涝耐旱的乡土植物,这样就可以实现海绵城市理论中的对雨水的收集的意图,而且在干旱条件下这些植物也不用灌溉,节约了一部分的水资源;其次,绿地地面多铺设石头,实现对暴雨等降水量过大环境下的雨水分流工作,避免造成绿地的沉降状况。
4、结语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将使山水、绿地、建筑等均衡布局和有机融合,也将促进城市顺畅地吐纳呼吸,营造宜居环境,实现城市、人、水的协调发展。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思想有助于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完善城市绿地的基础设施和改善其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宁 戴启培.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地建设方案设计研究——以试点海绵城市池州为例[J].居业,2015(16):41-42.
[2]李荣东.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J].治淮,20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