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祺晨
摘要:通过了解依宪治国的内涵实质、治国现状,发展方向等问题,探讨依宪治国方略在我国社会实践中的发展。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社会实施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58
1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
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高低成为目前国际社会评判其社会政治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依法治国成为各个国家不断追求的治国形式,强化法律权威,坚持执法部门、行政部门依法办事。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但凡是提到依法治国,那么我们又不能回避一个与之相似的治国关键词,那就是依宪治国。刨根问底,追溯依法治国的起始,那么还得回归到依宪治国中去。
要了解依宪治国的内涵实质、治国现状、发展方向等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依宪治国是从哪里来,进而我们再来谈论依宪治国将要到哪里去。
在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中第一次提了“依法治国”这个关键词,并同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略。以此为起点依法治国在我国治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首笔。为此后的“法律”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是继十五大提及依法治国方略后以最高法律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最高地位。为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实施奠定了重要法律基础。此后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多种治国理政的形式。
进入新千年以来,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执政理念,这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补充。2004年,亦即新中国成立55周年后,国家最高领导人指出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关系,即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直到这时依宪治国被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并作为依法治国战略的首要手段。并且提到了依宪执政,这无疑对我国行政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予了更高期望。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2013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习总书记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要全面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问治国若干重大题的决定》又再次重申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内在关系,凸显了宪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执政,再到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带有法治色彩的步伐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解越来越清晰,道理越走越正确,步伐越来越坚实。
2依宪治国在我国发展的不足之处
从现实情况来说,依宪治国在我国真切的发展相对于世界上法治水平高,法律体系完备的法治国家来说还相对较落后。十八大以后,我国依宪治国的程度还处在起始阶段,但就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改革决心与行动来看,我们相信随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其理论内涵将逐渐成熟丰富,我们期待着随后各项具体措施的陆续出台,使得全社会上下形成一种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氛围。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依宪治国方略在我国发展的不足。正视落后,尊重先进才会让我们对未来的路看得更加清晰。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宪法意识不足
法治是区别于人治的一种管理形式,它更能够体现出现代民主文明社会的特征。而我国由于经历长时间的封建统治历史,人治思想的包袱在人民的精神意识中依然沉甸甸的存在着。使得人们对于法律、对于契约、对于解放新思想等等现代思维抱着怀疑态度。正是因为如这样的思想包袱的存在使得我国公民心中的宪法意识严重缺失,这影响着人们生活中多个方面。另外,在各级公职人员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宪法意识不足的影子,例如过分迷信权力,漠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在政府文件起草制定,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宪法相违背的情况。
2.2民主理念浅薄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人民代表大会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迈进、宣传民主理念等措施是我党多年来领导和展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举措。从已有成果来看,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选举制度在我国已基本确立,但是涉及到重要的议政参政、监督知情等方面的权利还没完全落实,从而导致民主理念未深入人心。从社会现实情况看,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虽有提高,但是参与水平、参与渠道不尽人意。民主化过程实践中出现的弊端直击民主理念的靶心,从而对于我国依宪治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
2.3宪法权威缺失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其具有统帅法律地位,因此其绝对权威不容挑战,宪法权威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但不了解宪法文本、不熟知宪法制度,希望依靠宪法保障公民自身权利的人得到的是异样的“希望”。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蔑视法律,独断专权,妄用社会地位、手中权力来以权压法的行为比比皆是。依宪治国,虽然文本中清除规定了宪法的地位与作用,但我们更想看到的还是在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基础上开展的实实在在的行政行为,治国手段。
3依宪治国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3.1坚持普法宣传。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任务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提升国民法律意识,又因为在法律体系中宪法的根本地位,从而提升国民宪法意识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减少对宪法的宣传,仅仅强调不断立法,制定法律维护国家治理等内容,这样的环境极其不利于塑造国民宪法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在对我国宪法有积极认识与不断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国民自觉知宪、尊宪的思想观念,进而有利于将宪法规范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2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要想搭筑有效的上层建筑,牢固的经济基础必不可少。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类特殊表现形式,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为其巩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片沃土就是发挥宪法良性作用的坚实保障,人人平等,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等等一系列口号的落实也需要市场经济环境的承载,相反如果失去了大环境的保护,其中的种种内含物也将不可避免的难以良性运作下去。所以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宪法最坚实的经济基础。
3.3切实维护公民权利
依法治国强调法治,这首先要充分发挥好宪法的根本作用,保障好国民最基本权利,例如公民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公民人权以及提供能够有效行使此些权利的方式途径等,进而使国民对宪法有所信,使宪法在国家权力面前真正做到有效制约。在此基础上,有效制约公权力,执政党对于任何企图超越宪法以及凌驾于宪法权威之上的行为应给予坚决的打击,并带头维护宪法尊严、遵循宪法精神、保障宪法秩序。
3.4强化政策设计,深化依宪治国
深化依宪治国应该组织相关学者与专家在充分讨论、实践调研、实地访谈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国民宪法信仰程度,进而总结出提升国民宪法信仰的基本措施。并做到各层级积极宣传学习,相关内容不因主要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但可根据环境发展做适当适合时代精神与潮流的修改,唯其如此,我国依宪治国方略方可落实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