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福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接二连三被曝光的民间收藏骗局,为收藏爱好者、投资者又敲响“警钟”。
例如日前,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就打掉了一个电信诈骗团伙。被害人曲某报案称,自己在2015年8月至12月间,被自称是“上海国际艺术展览收藏中心”的工作人员以能帮助其售卖藏品为由,通过办理初、高级会员以及交纳保证金和个人所得税等形式,分多次累计共诈骗其12.334万元。
经警方调取被害人提供的9个手机号码发现,从2015年8月中旬起,该9个号码以每天200条以上的总量,频繁向全国除西藏、宁夏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外的30个省(区、市)100多个城市的100多人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而自2015年8月至被抓获前,该犯罪团伙采取此种手段共骗取钱财共计100多万元。
无独有偶,安徽一家媒体日前报道称,当地一家收藏品公司以“免费领礼品”为诱饵,诱导当地居民可低价购买纪念币及外国“连体钞”,并宣称若持有半年到一年后,这些收藏品将升值40%至60%,公司保证将定期回收。结果,等约定的回收期限将至,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有不少人上当,每人损失在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
事实上,类似纪念币及外国“连体钞”的闹剧曾于2013年分别在京广等地上演过,且事发后有不少媒体报道和披露此事。而通过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销售假收藏品进行电话诈骗的案件曾在2014年陆续被各大媒体曝光,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辽宁辽阳警方破获的一起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行骗500余次,行骗金额高达1500余万元的案件。
不过,随着近年来民间收藏的持续火热以及市场鱼龙混杂,加之很多人抱着逐利的心态入市。这个领域依然被不少心怀不轨者所觊觎。早在今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就打掉了一个新型网络电信诈骗团伙。该团伙成立了安徽万合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并选址在繁华路段的高档写字楼里。据介绍,公司装潢考究,显著位置有不少名人、专家的合影。该公司专门针对收藏爱好者,以拍卖藏品为名收取手续费。该团伙在一年多时间里共骗取收藏爱好者近1000万元。
更为隐秘的是,这家公司每年还在知名酒店邀请一些知名专家,自导自演一至两次收藏品拍卖会,竞拍者全是公司员工。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设有专职的业务员、评估师、总监等,由业务员与受害人一对一服务,客户之间也不允许交流。公司在写字楼电梯及公司大门都设有门禁,主要出入口、过道都装有监控,外人无法轻易进入。为规避风险和躲避打击,万合公司选择的受害人均为外地人,而且不懂海外拍卖手续流程。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纵观眼下势头强劲的各类收藏骗局,善于包装、精于造势是共同的特点。并且,这些骗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新”,收藏爱好者需谨慎。
麻辣评语
勿贪小 冷静分析
针对收藏爱好者的骗局不外乎是“以假货骗钱”、“假拍卖收高额‘手续费”等几种方式,而主要途径包括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以高档实体店诱人入陷阱等。希望广大藏友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警惕,避免跌进陷阱。
有句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电话那头或者网上的人冒充什么身份,怎么吹我们都难以核实,这本身就要引起警惕了。如果再无端端地向你扔一个“馅饼”过来,那就十有八九是骗局了。
首先,勿贪小便宜,鱼儿上钩都是因为误吃了鱼饵造成的。诈骗公司派发的免费礼品是引诱藏友进入陷阱的第一步,如果不贪图这样的小便宜,很多人就不会上钩。其次,要冷静分析,看对方的做法是否符合逻辑:如既然有这么高的回报,对方为什么不自己做,而要将利益分给大家?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对方未见到事主的藏品就贸然定出100多万元的价格,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不能轻信。再次,陌生人一下要你转账,基本上都可以确定是骗局了。
如今,骗子的手法越来越高明了,对于一些实体店,也要多个心眼,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科技发达,“老总”与名人、专家等的合影,都是可以PS出来的。关键是要细审对方的资质。
99艺术网
骗取服务费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拍卖行业也不断爆出一些乱象。而由于个人收藏品难以估价等原因,个别圈内商家打着代拍、代售等旗号,赚取甚至骗取服务费的情况并非个例。
而拍卖业内的惯例是,委托品没有成交之前不会收费,正规的拍卖公司都会按照拍卖制度、行业规范,谨慎操作。但拍卖市场上确实混杂着一些非法拍卖公司和从业人员,他们打着“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幌子主要骗取高昂的鉴定费、图录费、押金等,而这些费用都发生在图录资料准备和宣传阶段,被业内称为“图录费骗术”。
澎湃新闻
不能光靠“运气”
如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投资理财观念增强,早已不再满足将手里的余钱存银行,除购买基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些人选择以收藏方式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应该说,这样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有其可取之处,既有助于居民个人加强自我财富管理,也能借此怡情悦性、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然而,与传统保本型投资理财工具相比,投资钱币等收藏方式风险往往不小。这不仅在于钱币市场价格波动大,而且收藏钱币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贸然入行,很可能如上述案例中陷于圈套者那样,遭致惨痛损失。
许多人不留意钱币在版别、冠号、印制工艺上的区别,不清楚“全新品”、“翻新品”的差异,不明白国外货币的发行流通情况,搞不懂收藏鉴定证书的真伪;更有不少人不知道哪些钱币可以合法收藏、哪些钱币未经批准不能装帧买卖,不知道从哪些渠道购买钱币更为靠谱,等等。对此,如若难以做到成竹在胸,而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靠运气从事钱币收藏,那就难保不会受骗上当。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