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 徐宁 孙伟
摘 要: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徽州传统家具的独特性。本文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礼”的思想分析入手,通过对徽派家具影响因素研究,着重分析“礼”的指导思想在徽派古典家具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徽派家具;礼;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223-03
一、“礼”的思想解说
中国传统文化对“礼”有多种解读。一般而言,分为礼敬之“礼”,礼制之“礼”,礼仪之“礼”,礼度之“礼”等。本文主要分析礼制之“礼”对徽州传统家具设计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礼制之“礼”在中国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早在东周之前已有夏礼、商礼、周礼。西周时期,礼制之“礼”已经比较完善。统治阶级通过“礼”“乐”教化民众,实行统治。春秋时期,孔子进一步完善礼制之“礼”。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进一步强化“礼”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人们基本道德规范;“礼”是评价一个人德行的标准之一。其后荀子在《礼论》中进一步明确了“礼”的社会作用和意义,认为“礼”是区别人的地位、身份、富贵的的标准。自此“礼制”在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礼”推崇封建社会的秩序应该是“夫妻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人们的物质生活、行为习惯要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秩序。“礼”在封建社会不断演化,从规范人的行为道德,逐渐延伸至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规范、道德素质的准则,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巩固政治秩序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工具,用以处理社会关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正如《礼记.哀公问》中孔子语:“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1],孔子指出治国理政应当以“礼”为先,把“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
上至国家统治,下至人们物质生活,封建社会衣、食、住、行,都以“礼”为根据。例如穿着上,不管王侯将相,还是黎民百姓,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场合,穿着不同的服饰,其中各自的穿戴等级制度不可逾越。饮食上,清代帝王菜肴有40品菜,皇后32品菜,嫔妃15品菜等,民众婚丧宴饮也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人物和重视程度做出不同礼仪制度的菜品。建筑上,中国传统建筑从房屋的形制、用材的大小、建筑用色等等都有严格的限制。比如清代故宫的太和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阶上,上为重檐庑殿,覆黄色琉璃瓦,面阔11间,进深5间,屋顶仙人走兽11个,红色油漆饰面,梁柱绘金龙和玺彩画,这都是采用了当时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制。而当时徽州地区百姓房屋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进房屋梁架不得超过三间五架等。古代交通制度上,清初年,武官不允许坐轿,凡武官坐轿者,一经查处立即革职。出行的工具上,骑乘人的等级高低、身份贵贱都能通过所乘交通工具的类型、数量、色彩等差别反映出来。此外,在仪仗和道路上也有差别。以上人们的起居都受到一套严格完整的封建统治下“礼”的等级制度约束。那么作为徽派古典建筑中的延伸设计徽派家具,其设计上也必然遵守“礼”的规定。
二、徽派家具的形成背景
(一)自然因素的影响
徽州地区位于亚热带边缘,一年四季温度适中,四季雨量充沛,山地面积大,自然树木储存量丰富,例如樟木、杉木、松木等木材大面积种植,这为家具设计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资源。同时徽州山多地少,当地劳动人民自古就有勤劳耕作、发奋苦读、精于商业的习俗。这些因素促成了徽州独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徽州人重文重商,反映在生活起居上,人们村落、建筑的选址十分注重建筑风水观念,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徽州地区很多历史名村都建立在“依山傍水”风景环绕的风水宝地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宗族文化影响
徽州地区自大禹治水到夏商周时期主要为三苗族和山越族的先民,到秦朝时期闽粤越人和部分中原民族迁徙到徽州,直到汉朝徽州当地人被称为“山越”。后来经晋“永嘉之乱”,“程、鲍、黄、胡、俞”等10姓氏宗族南迁至徽州。唐“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中“朱、张、曹、江、夏、王、陈”等36姓迁居至徽州。宋“靖康之乱”也有部分世家大族因躲避祸乱,迁居至徽州地区。他们的到来给徽州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虽然徽州迁入移民姓氏较多,但徽州迁徙同姓居民都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即使经过长时间繁衍,徽州各族的氏族之间却仍然保持着非常完整的氏族文化。氏族之间的尊卑有序,风俗延续。这种氏族文化在徽州文化尤其在徽州的宗祠建筑中有明显的反映,各氏族在以祠堂为主体的建筑中形成了强烈的宗族意识。
(三)儒学的影响
中原人口的迁入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又由于徽州当地人历来尊崇孔孟之道,加之徽商的财富作为后盾,所以当地儒学兴盛,作为儒学核心思想之一的“礼”起到了很大的规范作用。“礼”强调人的亲亲尊尊,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等,这些促成了徽州浓郁的儒风。南宋时期徽州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进一步的加深了人们对礼教文化的意识,也促成了浓厚的尚文风气。这使得徽州人从物质生活到起居习惯,都打上了儒学的烙印。文人士大夫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则有更高的追求,徽州地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书院、文会。当时徽州文风兴盛,带动了徽州其它文化的相继发展,如绘画、书法、雕刻、戏剧、建筑等,出现了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形式。儒学深刻影响到徽州当地发展,因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说。
(四)徽商文化的发展
徽州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了当地的生活,所以徽州人祖祖辈辈就有外出经商或苦读诗书考求功名的传统,以此来谋求生路。当地人有句俗语“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印证了徽州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徽州古人以追求功名为荣耀,有考取功名后的官商,也有落榜后经商的儒商。他们以儒家思想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等儒家文化为宗旨去经营,形成了“以商入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特色。明清时期徽商的足迹遍布全国,为徽州文化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物质资源,为家乡兴建书院、筹建祠堂、辅修祖宅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为徽州本地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三、“礼”的思想在徽派家具的中的体现
徽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有着造型、用材、色彩、装饰、陈设上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这些设计特征背后,“礼”的指导思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徽派家具造型上“礼”的体现
徽派厅堂家具设计十分尊崇封建礼教“礼”制的规定,因为厅堂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家族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的场所,所以家具造型设计上严格遵守“礼”的设计要求。一般名堂正中座椅、条案、八仙桌等家具在设计平面和正立面上,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方式设计,家具的形态带给人对称均衡之美。这种形式美与徽派传统建筑设计完全吻合,徽派家具造型设计是徽派建筑设计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设计语言组成上,徽派家具造型洗练、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同时严格遵循人体工程学的理论。例如官帽椅的靠背板设计,“S”形的曲线设计完全符合人的脊柱结构,同时座面以实体木板拼接而成,整个座椅体现出了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的设计手法。
徽派家具不管是厅堂家具还是卧室家具,用材质朴、工艺精湛、结构科学、装饰题材丰富,形成统一的整体风格,再加上细部微妙的装饰变化,给人以和谐美。家具细部造型上,徽派家具在细节上不同于京座、苏座家具的刚劲,它表现出转角处的“方圆”结合,这和礼教中“天圆地方”的思想相吻合。比例尺度上,徽派家具在遵循人体结构和尺度同时,考虑到礼教中以“大”为尊,以“礼”为相的观念,家具设计制作中将其比例做得比实际应用稍微大些,这为人们规范坐姿,尊重礼仪提供了具体实物参照。所以整个徽派家具造型洗练,严格按照“礼”的设计思想中的对称为美,统一秩序为美,方圆结合为美,“大”为美的原则。
(二)徽派家具用材上“礼”的体现
徽州地区自然植被丰富,有杉木、樟木、松木、银杏木、竹等木材,所以徽派家具多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的杉木等作为家具的设计制作的主要材料。杉木除了储量大,最重要的是杉木的质地较软,树形挺拔,纹理质朴古朴,易于加工制作,适用于民间家具制作。而富商或官宦家常采用小叶紫檀、黄花梨、鸡翅木、樟木、楠木等红木制作家具。但不管是杉木还是红木,徽派家具表面不饰油漆作为装饰,而是保持着原来家具的本色,努力追求自然材质的质朴无华、色淡清雅,这与“《易经》杂卦中说‘贲,无色也。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认为质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不谋而合。[2]徽派家具追求质朴自然的本色之美与易经杂卦的美学思想不谋而合,徽派家具透过家具自然的纹理,也进一步诠释着徽州文人雅士对徽派家具追求超逸自然的追求。
(三)徽派家具陈设上“礼”的体现
明清时期徽派古民居建筑等级鲜明,房屋必须按照轴对称设计,建筑梁架不可超过三间五架,建筑平面布局前为厅堂后为居室。按照当时的规定,即使富商、官宦之家,如需扩大建筑的规模,也只能在建筑的纵深上增加进深,但不能横向扩大间数,这些是“礼”在建筑上的鲜明体现。
徽派家具在陈设上也有类似的表现。中国人自古从方位上讲究尊卑,如“北”为上,“南”为下,“西”为尊,“东”为卑,尚“右”而虚“左”等。这在徽派建筑的陈设方位上有很好的体现。祖宗画像、祭祀家具、尊位上的桌椅等家具陈设都位于明间正中间,采取坐北朝南方位,且根据尊卑关系,以祖宗画像为首依据尊卑家具依次排开。徽州建筑厅堂中心为八仙桌,左右位靠背椅,厅堂左右分列一排靠背椅和茶桌。当家中来客,地位越高者,座次越靠近祖宗画像。同时在陈设内容上也有讲究,如中堂祖宗画像左右一般为家训或对联,用来警示后辈不忘祖训。中堂条案上一般东边摆放着花瓶,西面摆放镜子,中间为钟表等,俗称“东瓶西镜”取其“终生平静”之音,徽州人用此来为家人祈福避祸。
(四)徽派家具装饰上“礼”的设计思想体现
装饰手法上,徽派家具装饰形式常以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来对徽州家具进行装饰设计,明清后期通过嵌宝或饰以金属构件作为家具装饰点缀。装饰内容上,徽州雕刻艺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题材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装饰选题表现出徽州人对儒家“仁、义、礼”思想的尊崇,如以“麒麟送子”“关公送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等儒家经典故事来进行装饰;又有吉祥文字的各种变体雕刻装饰如寿字纹、万字纹、福字、喜字为主的文字纹装饰,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此外,祥云纹、如意纹、灵芝纹、莲花纹、古钱纹等图案为主的吉祥寓意纹表达“吉祥如意”的祈求;花卉类装饰“梅、兰、竹、菊”等吉祥寓意的花草纹作为图案创作,表现文人的“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君子之情。徽派家具的雕饰艺术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礼”思想精神追求。装饰色彩上,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家具和室内装饰木本色材质的运用,自然形成了“黑、白、灰”的三个色阶。在自然小景和文玩字画的点缀下,徽派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显得庄重而不缺乏精致,朴素而不缺乏内涵,是“文质统一”设计思想的很好体现。
四、总结
徽文化内涵丰富、研究领域广阔、影响深远,一直是古今学者学习和研究的范例,而徽派家具艺术又是徽州文化艺术的精髓。在历史发展角度看,徽派家具随着唐宋以来高型家具的确立,儒家文化的影响,徽派家具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造型上线面结合、洗练沉稳;装饰上雕琢细腻、精致典雅;材质上实木为主、工巧材美;陈列上以主带次、长尊有序;结构榫卯为主、科学合理。在横向发展的角度上看,徽派家具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造就了徽派家具设计材料应用的独特性;程朱理学推动了文人士大夫对古典家具的追求,以及徽派建筑文化与徽派家具的一脉相承等等。总之,徽派家具深刻地体现出“礼”设计思想。从家具的造型、装饰、陈列无一不打上了“礼”的思想的烙印,从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人们对“礼”的遵守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258.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33.
(责任编辑 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