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

2016-05-14 19:08侯彦杰贺艳彬
关键词:危机意识生命大学生

侯彦杰 贺艳彬

摘 要:生命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注或警惕不利于生命自身或危及生命自身事态的一种主体自觉。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生命危机警觉程度不高、生命危机防范意识薄弱、生命危机应对能力较差,这里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解决途径上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参与的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强化社会管理、加强学校教育、重视家庭责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

关键词:生命;危机意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08-03

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和技术都高度发达的时代,危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祸,其影响的广度、持续的久度、危害的烈度都大大的超过以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秉承着危及生命的事件只会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上,根本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态度。生活在“象牙塔”里大学生更是抱有此种侥幸想法。校园事故发生的频率居高不下,就是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最有力的印证。研究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的途径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生命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注或警惕不利于生命自身或危及生命自身事态的一种主体自觉。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主要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表现出生命危机意识缺失的现象。

(一)生命危机警觉程度不高

危机是什么,大学生普遍不知。思想上对即将到来危机或情况的变化缺乏敏锐感觉,甚至当危机潜伏在身边仍浑然不觉[1]。生命危机警觉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最为突出——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调查。2015年5月15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大一女生校外留宿意外死亡警方:一氧化碳中毒”。大学生对身边的危机和潜在的危机做不到心中有数,意外身亡因其自己根本就不会想存在着伤害自己的危机。当危机发生时警惕性也不高,即使是在已经出现异样的情况下,依然大意,所以类似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令人痛惜。

(二)生命危机防范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生命危机防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心理上没有预先做好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的各种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到陌生的公共场所会自觉的观察周围的环境、会主动注意有可能出现的危机的人不超过21%,能够清楚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设施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在使用各种聊天软件之后,大学生失联、大学生被残杀、大学生吸毒、大学生失身等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大学生带来抹之不去的伤害甚至带来生命的危机。各种网络订餐网站或客户端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依此带来的食品中毒事件也不少。对于以上这些危机事件,大部分学生都是心理上没有防备,做不到防患未然。

(三)生命危机应对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对生命危机何时发生、以怎样的方式发生、以及发生后如何应对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当我们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处理危机的知识又掌握不足时,那么应对危机的能力就会很差。当危机降临时,大部分的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情急之下惊慌失措导致事件不断升级和恶化。“青岛大学生浴场海蜇被蛰丧命”“女大学生跳江考验男友男生营救丧命”“大学生狂喝碳酸饮料险丧命”、还有大学生为救别人自己丧命。这些都是由于他们对危机的形式不了解,对自己处理危机的能力估算不足,由小的危害上升为大的灾难。

二、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的原因

大学生是在特殊的时代下成长起来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个群体生命危机意识淡薄有时代环境的烙印,有学校教育的缺失,当然也是自身素质不高的体现。

(一)外部成长环境不良

1.社会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我国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的攻坚阶段,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上。长久以来,对危机的管理不重视,总体上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相关的宏观政策措施的硬性规定,即使是有也是没有具体的操作要求。对危机的处置也是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将危机的发生当成偶然事件处理,未能形成管理机制。无序的管理状态使整个社会都陷入被动应对危机的局面,采取措施也是呈现出滞后性的缺陷,错过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危机的处理方式仅限于控制事态的蔓延,而不是赋予警示作用。只有社会大众能够高度重视公共危机意识,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因为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家庭温室保护淡化了生命危机意识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也是独生子女新生代。他们是在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和关怀,也获得了各种智力投资的满足。当然,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其也有不利的一面。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列霍尔认为,“独生子女”仅这一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一种弊病,而且从霍尔以来的许多西方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几乎一致把独生子女当“问题儿”看待[2]。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对“独苗苗”百般袒护。在家里,父母习惯性的替孩子做一切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长时间以后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性和惰性,没有自立甚至自理能力都丧失。家长望子成龙,成天逼孩子学外语、作文、弹琴、习画没完没了。家长只注重长期灌输技能学习,孩子接触社会少,缺失对事物的思考分析能力,偏离对正常社会的正确认知。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并不知生命危机为何物,甚至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危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几乎为零。优越的家庭条件为其成长铺就了一条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大道。新生代生命危机意识被淡化,甚至被退化,难再唤起。

(二)生命危机教育欠缺

首先,生命危机教育意识不足

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领域及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专门生命危机课程的计划,教学内容涉及到生命危机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生命危机教育处于边缘化地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吸取教训都是暂时的。危机处理之后,不及时进行典型教育,而是敷衍了事,失去了示范作用。

其次,生命危机教育内容守旧。

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命危机教育内容都比较陈旧,所涉及到的基本为一些自然灾害类的危机教育,如火灾、地震、台风。对于一些网络诈骗,食品安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横祸则基本没有。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即使是存在更新,理论上也只是简单的介绍,停留于肤浅的水平。技能上更是没有详细的解说,无法操作和实践。教育内容从理论和技能的这种状况都会导致教育效果极差。

最后,生命危机教育模式老套。

教育模式有很多种,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对应着不同群体,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进行生命危机教育应当探索不同的模式,而事实上大多数学校还只是拘泥于橱窗和宣传板的传统方式。只是注重理论的灌输,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进行真正的实战演练。教育模式的老套,教育载体的单一并不能使相关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不能掌握真正的自救能力。

(三)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强,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较强。刚刚升学的新生将精力放在学业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课堂学习,课后还要花时间应对作业和考试。学生自身所关注的是自己的专业课程,而不是关乎生命危机的课程。随着就业难度的逐年增加,面临毕业的学生则将精力放在找工作上。同学生们面对就业压力,更多的精力也是放在了和就业相关的实用课程上。客观条件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应对生命危机的技能,主观上学生们也没有积极的态度。总体来说,学校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们只拥有漂亮的成绩单,社会实践能力是块短板。面对危机惊慌失措,应激能力差,这方面的素质是残缺的。

三、解决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的途径

根据以上对问题的分析,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联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最大化。探索实效的并具有针对性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

(一)强化社会管理

国家应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实际的危机计划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一旦发生意外即可马上启动应急机制。发挥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安机关、安全协会、国家安全机构的危机处理的参与度和支持度。鼓励公安消防机关、城管等各部门与学校密切合作。警察帮助学校制定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应对危机的计划,并参与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城管、公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为学校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社会媒体则加大宣传力度,合理选择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全民生命危机意识。法律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全民生命健康权。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增强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营造一个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的教育氛围。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树立生命危机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高生命危机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供各种所需的资源,如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及相应的教师。采取各种有效具体的手段,增强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培养危机处理的能力。构建生命危机意识教育课程体系,教育主管部门编写专业性的教材,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生命危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上注重与时俱进,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改善教育载体单一的状况。教学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手机和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学术报告网络媒体宣传,拓展生命危机意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课外实践采取案例分析、典型事件和实践演练为主要形式。为生命危机教育提供实践基地,用一定的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应对生命危机的技能。这样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合运用,提高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

(三)重视家庭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在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能起和应起自己应有的作用,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对孩子也起榜样作用。到了大学阶段,虽然父母与孩子经常分开甚至在不同的城市,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是最熟悉的,家庭责任在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意识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生命危机意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父母对孩子不可溺爱,应有计划的养成孩子自立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做过渡准备。通过报纸或网络等其他渠道积极的认知身边发生的各种危机,并将这些传达给自己的子女。帮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养成正视和应对危机的习惯,树立生命危机意识。父母重视家庭责任,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与社会、学校、和子女紧密配合才能增强生命危机意识的实效性。这样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提高自身能力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掌握学习生命危机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识到生命危机教育不是为了学校安全或是学校要我安全。而是要自己生命生命安全,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学习专业知识、完成学业任务之后,能够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关乎生命危机的。自觉自愿地接受生命危机教育,掌握生命危机教育理论知识。通过课堂、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多种渠道了解。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走出教室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具体危机事故预防和危机事故处理活动。在具体的操作演练中,亲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掌握并强化应急能力和技巧。将理论知识升华为能力,树立并巩固生命危机意识。

四、总结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威胁生命的危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潜在的、有突如其来的,有天灾也有人祸。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也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群体。增强生命危机意识,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命健康,也关乎着一个国家生命力的持久发展。关注大学生生命危机意识淡薄,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是值得全社会关注并继续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庞波.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1,(07):67-70.

〔2〕孙百才,仝辉.小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40-42.

〔3〕向立文.加强大学生危机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88-90.

〔4〕褚惠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生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