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联检再次站上新起点
——“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5月11日,依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纺联检”)成立的“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顾问张莉,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纺联检主任伏广伟,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各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地领导和各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品控人员等30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孙瑞哲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中纺联检立足于行业,为行业搭建服务平台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中纺联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纺联检的工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纺联检工作的开创性体现在“五个结合”上:行业宏观指导与企业专业服务的结合、行业质量检测工作与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结合、企业质量体系建设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结合、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与行业产品开发推广的结合、行业检测体系建设与市场质量规范的结合。
最后孙瑞哲对中纺联检提出 3 点希望:一是握指成拳,重点研究纺织品服装的生态安全性及功能性标准,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在市场竞争中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再创新高;二是心怀高远,以差异化服务带动行业质量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推动中国纺织标准的国际化,从为中国纺织企业服务发展到为世界纺织企业服务;三是激情永在,保持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的劲头,以勇立潮头、敢于突破的勇气,让中纺联检的创业精神、服务质量历久弥新。
纺织企业只有牢牢抓住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乔艳津表示:“在未来的征程中,面对更高的质量要求和不断开放的市场发展趋势,中纺联检将恪守客观公正的职业准则,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服务空间,为行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优质服务和解决方案,建设和维护全行业质量与安全预警公共服务平台。”
伏广伟表示,“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今后将不辱使命,在授权范围内,开展生态和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业务,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同时将充分发挥检、学、研结合的优势,为行业培养纺织品服装生态和功能性检测与研究的专业人才,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做纺织品服装质量的监督者和质量提升的促进者。
ITMF:2015年新纺机总交易量略有下降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近期发布了第38期《国际纺织机械年度交易量统计数据》(ITMSS),数据显示,2015年部分纺机品种的交易量遭遇下滑。其中,新短纤纺锭交易量同比下降近8%;已发货的长纤纺锭和纺纱杯的数量分别下降61%和6%;已发货的拉伸-变形纱锭数量减少近26%;新型大圆机的交易量同比减少6%。相反,无梭织机的交货量提高了14%,横机的交易量提高了52%。
纺纱机械
2015年,新短纤纺纱机的交易量同比下降了近8%,是连续 2 年下降。短纤纺锭数下降到约900万锭,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92%的新短纤纺锭销往亚洲,同比下降7%。其中,作为世界最大的短纤纺机买家的中国下降了26%,而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分别增加了97%、4%和31%。2015年世界前 5 位短纤纺机进口国中有 4 个来自亚洲,分别为:中国、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
全球长纤(羊毛)纺锭的交易量从2014年的大约13.8万锭锐减到2015年的近5.4万锭,降幅达61%。过去几年土耳其一直是长纤纺锭主要投资商之一,2015年销往该国的长纤纺锭下降了83%,从2014年的6.7万锭降至2015年的1.1万多锭。58%的长纤纺锭销往亚洲,约41%的长纤纺锭销往欧洲。2015年,伊朗是最大的长纤纺锭进口国,进口达1.42万锭,其次是中国,进口超过1.3万锭。
2015年转杯纺的交易量下降至38.3万锭,降幅为6%。大约81%的转杯销往亚洲,交货量略增2%,约为31.2万头。相反,销往北美洲和西欧的转杯同比则分别下降47%和6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杯进口国,2015年转杯进口猛增66%。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转杯进口国分别为印度和美国。
加弹机
全球单加热器拉伸-变形纱锭(主要用于锦纶长丝)的交易量从2014年的6 500多锭减少到2015年的月1 200锭,降幅接近82%。大约65%的这类纱锭销往亚洲,其次为东欧和南美洲,分别占32%和近3%。双加热器拉伸-变形纱锭(主要用于涤纶长丝)的交易量延续下滑趋势,全球交易量为32.2万锭,同比下降25%。亚洲约占全球交易量的81%,其中中国占57%,为全球最大的投资者。
织机
2015年,全球无梭织机的交易量增长了14%,至约8.2万台。其中,喷水织机的交易量增长24%,增至近 3 万台;剑杆/片梭织机的交易量增长17%,至约3.2万台;相反,喷气织机的交易量则下滑超过1%,降至约 2 万台。亚洲仍是各类无梭织机的主要目的地,2015年占全球总交货量的93%。其中,喷水织机占39%,剑杆/片梭织机占37%。而在销往欧洲和北美洲的无梭织机中,剑杆/片梭织机的占比分别达到75%和25%,喷水织机的占比则分别为8%和2%。
圆机和横机
2015年全球大圆机的交易量降至2.67万台,降幅为6%。亚洲仍是此类产品的主要投资者。约88%的各种圆机销往亚洲,其中中国是最大的买家,占比达53%;印度和孟加拉国居第2 位和第 3 位,分别购买了6 500台和3 100台大圆机。2015年电子横机全球交易量达7.01万台,同比增长52%,是自2011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亚洲占总交货量的93%,其中,中国仍是最大的买家,进口数量从1.9万台增至3.55万台。
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将于6月在西樵召开
5月10日,“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北京召开媒体通报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副镇长陈敬英、党委委员邝倩,广东西樵轻纺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小雅等出席通报会。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承办的“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将于6月6 — 7日在佛山西樵举行。大会将邀请海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商、采购商,国内主要服装产业集群企业,国内投资机构,著名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和知名服装设计师参加。
据伏广伟介绍,本届大会将围绕“供应链生态与云制造”主题共同探讨供应链生态、智造供应链、供应链运营、绿色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物流等重点议题,以构建战略层面的供应链生态圈,分析全球化竞争格局的挑战和机会,带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拥抱新技术、新产业,直面“云制造”带来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在最优计算与分析服务上创造新一轮的增长机会。伏广伟还指出,“2016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西樵举行,将搭建起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引导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陈敬英指出,大会将给西樵企业带来全新观念和模式,将为西樵产业集群融入纺织服装全球供应链提供新的契机和更广阔的平台,提升西樵在全球纺织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拓展西樵区域品牌。
据介绍,“2016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将呈现诸多新亮点,如成立“功能与生态纺织品供应链联盟”和“纺织服装云制造联盟”,以及以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者为主的大会专家委员会。此外,本届大会将与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越南纺织服装协会、意大利时尚协会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及越南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管理人也会受邀来到大会,对大朗、虎门、西樵集群进行深度考察和合作洽谈。
中国工程院“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4月29日,由中国工程院主持开展的“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蒋士成、郁铭芳、姚穆、俞建勇,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高中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曹国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以及来自各行业协会的领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会议。
高中琪在致辞表示,此次发布会旨在搭建平台,交流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工程院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用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用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
蒋士成院士对项目背景及成果做了介绍。项目对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轻量化技术相关产业科技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发展战略和技术途径、高性能纤维与轻量化产业关键工程技术专项,以及高性能纤维与轻量化产业发展建议。
东华大学教授余木火在会上对项目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汇报,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以及吉林化纤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代表分别针对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技术、碳纤维在量产车中的应用技术、碳纤维高效生产技术、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技术作了报告。与会相关部门领导及行业专家还就汽车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6/2017经编间隔织物流行趋势发布
5月3 — 4日,2016/2017经编间隔织物流行趋势发布会在福建晋江召开,“会呼吸的布正在走入我们的现代生活”—— 经编间隔织物系列流行趋势推介活动同期展开。国内经编间隔织物龙头企业华宇铮蓥集团联合业内专家,共同解读和发布了经编间隔织物在床垫系列、室内用品、儿童用品、汽车内饰、运动用品等五大主题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流行趋势。
经编间隔织物又称3D织物、三明治网布,是一种特殊的立体结构织物。其通过间隔纱线将编织出的 2 层相互独立的织物连接起来,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三维组织结构,具有透气、透热、防潮、隔音、回弹、柔韧和相对质轻、高强、耐磨且防护性高、缓冲作用好等综合特性,并且具有多种厚度、结构和表面风格,适应不同产品的使用要求,应用领域广泛。
近年来,在一些经编产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间隔织物生产企业与使用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和市场推广,使间隔织物产品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推介活动中,应用领域专家认为,间隔织物产品符合低碳节能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优良特性一旦被消费者所认知,将会有一个量的提升。华宇铮蓥集团研发专家则指出:“经编间隔织物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在国内已经铺开,产品日益丰富多彩。华宇铮蓥集团多年来高度重视产品开发与引领,不断深化合作交流,把握前沿趋势,今后将继续助推经编间隔织物产品的进步与行业的发展。”
同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行业必须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发挥行业的研发优势,加强有效供给;就经编间隔织物而言,应深入探讨需求前景,深化应用领域合作,逐步形成上下游创新联动,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生产水平,促进其在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的应用。
OEKO-TEX 发布全新认证ECO PASSPORT
4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正式发布针对可持续纺织化学品的全新认证ECO PASSPORT by OEKO-TEX 。此前,OEKO-TEX 面向化学品生产商进行了为期 6 个月的标准试运行,已圆满结束,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首批通过认证的纺织化学品生产商已从新的 ECO PASSPORT by OEKO-TEX 理念获得显著益处。
ECO PASSPORT by OEKO
TEX 以保密和独立的方式对纺织化学品进行认证,使生产商向其客户证明所生产的化学品、着色剂和助剂符合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通过ECO PASSPORT by OEKO-TEX 认证的化学品可保护消费者、纺织从业人员以及环境免受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
所有纺织化学品、着色剂和助剂的生产商均可申请ECO PASSPORT by OEKO-TEX 认证。该认证包含 2步验证程序:首先,将化学品中所含的化合物与制造过程受限物质清单(MRSL)进行完整比对,该清单包含OEKO-TEX Standard 100 RSL 和STeP by OEKO-TEX MRSL,两者均符合REACH和ZDHC的要求;其次,对化学品展开合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以确保不含有任何危险污染物。通过这 2 个评估阶段之后,OEKOTEX 将为企业颁发对应产品的ECO PASSPORT by OEKO-TEX 证书,以证明该纺织化学品安全可靠,可在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的纺织品以及通过STeP by OEKOTEX 认证的工厂中使用。此外,OEKO-TEX 也会将该企业的对应产品录入OEKO-TEX 官方采购平台,全世界范围的品牌、买家和消费者等均可搜索到获证产品的供应商信息。
ECO PASSPORT by OEKO-TEX 认证与OEKO-TEX Standard 100、STeP by OEKO-TEX 以及Made in Green by OEKO-TEX 同属于OEKO-TEX 认证系列,这些认证覆盖了纺织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输入的原材料、着色剂和助剂,以及生产过程到终端产品,OEKO-TEX 竭尽全力开发了整套有害物质控制方案,旨在帮助整个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生产的共同目标。关于OEKOTEX 认证的更多详细信息,可咨询OEKO-TEX 在中国的官方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SANTEX RIMAR集团推出专注非织造生产的新产品系列
SANTEX RIMAR集团的发展建立在创新和传统基础之上。SANTEX RIMAR集团由瑞士Santex公司与意大利Rimar公司结合而成,后者由Giannino Marzotto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是世界领先的纺织生产商Marzotto集团的研发部门。SANTEX RIMAR集团一直将全球性增长和纺织整理、非织造布、技术纺织品领域的创新产品开发作为发展基础。
SANTEX RIMAR集团在非织造布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可以满足客户对效率和产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其针对热粘合工艺的烘箱技术在家纺、医疗或工业用纺织品等不同应用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可将其与纺织整理用Santashrink烘干机相结合产生最佳合力效应。
在Santashrink烘干机上采用的新型Santatherm热粘合烘箱利用了久经验证的增压热风法,气流速度在喷嘴出口可达40 m/s,热量以均匀和有效的方式传递到产品表面,适用于各种纤维和不同成网工艺;通过特殊风门和喷嘴系统,气流可根据具体产品进行调节;采用操作简便的控制系统,可以选择气流方向和种类等气流参数。新型Santatherm最重要的质量特点是最终产品两面均质地均匀。
高效热传递和温度稳定性使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非常紧凑的结构,设备可快速安装,易于保养,且保养和维修成本非常低。Santatherm热粘合烘箱还可与Santabond修匀和校准轧光机结合使用。结合Cavitec涂层和层压系统,SANTEX RIMAR可提供一系列非织造布生产设备和技术。
USTER 条干仪ME6全新上市,为条干测试引进新的全球标准
近期,USTER(乌斯特)公司推出最新的USTER 条干仪 ME6,为条干测试引进了新的全球标准。USTER 条干仪ME6是整个中国纺织业公认的纱线质量控制新标准,与乌斯特 公报直接关联,为用户提供产品质量客观对比的全球标准。
卓越的传感器
传感器是USTER TESTER系列强大的核心部件。USTER 条干仪ME6拥有全新开发的独特“电容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更高。新开发的CS传感器显示出更强大的功能,可提供可靠的测定结果,包含乌斯特 值CVm、清晰易懂的图解、不匀率曲线图、波谱图、长度变异曲线和柱状图。全新条干仪的亮点之一在于标注周期性疵点的质量原因,防止出现横档问题,从而减少客户投诉。
毛羽变异是影响织物外观及耐磨性的另一大原因。乌斯特 毛羽技术提供 2 种毛羽测试方案满足各种毛羽测试需求。一种方案以OH传感器为基础,为用户提供H值,该值是全球认可的毛羽标杆,作为纱线贸易中的重要质量参数,被广泛应用于纱线贸易合同中。同时,乌斯特 毛羽技术的H值能与和乌斯特 公报基准直接比对,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早期预警机制。
OH传感器提供的毛羽解决方案能防止色差,另一个方案则以HL传感器为基础,帮助避免起毛起球问题。HL传感器依据新的测量原理(基于突出纤维的真实长度)来进行毛羽长度分级,为长于 3 mm的突出纤维提供S3u值,该值是反应织物耐磨性的一个关键指标。
适应未来发展
USTER 条干仪ME6独特直观的触摸屏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以及实现人体工程学操作。非凡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触屏设计即使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使用起来也很简单。
USTER 条干仪ME6作为纱线质量测定工具,无疑是中型纺织厂的理想之选。如果想利用纱线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将USTER 条干仪ME6中的数据传送到全面测试中心 ,这一系统内置于USTER TESTER 6中。USTER TESTER 6是乌斯特最新最高端的纱线测试系统,其实验室测试可与在线络筒测试相互连接,全面覆盖整个工厂。
Monforts公司推出新型Eco Booster热回收系统,可大幅提高拉幅机节能
为了不断提高Montex拉幅机的节能效率,在对一体式热回收系统不断改进的基础上,Monforts(门富士)公司新推出了Eco Booster HRC系统,确保节能效率达到35%,并通过全自动化操作来减少保养停台时间。
新型一体式Eco Booster单元可清除拉幅机排风系统中65%的颗粒杂质;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可通过附加的排风清洁系统过滤掉部分不溶于水的气体;通过采用选择性门富士电动过滤器还可进一步提高清除效率。
Eco Booster单元是一个可减少由保养引起的停台时间和扩大适用范围的全自动清洁系统。35%的节能效率是按一台 8 烘房拉幅机以固定的工艺,每年操作6 000 h,加工额定幅宽200 cm、克重为150 g/m2的机织物来计算的。该单元还可以配备电气传动,对主排风气流的热交换效率进行电脑控制优化,这在全静态热交换系统中是无法实现的。
Eco Booster HRC的高效率可进一步降低工艺成本。整个工艺可以很方便地通过Monforts Qualitex 750L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进行监测。可实现全自动操作,因而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额外的负担。
凯赛公司生物基聚酰胺单釜聚合装置成功开车
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在 2 年前进行了生物基聚酰胺千吨级连续聚合生产线试验的基础上,于4月成功地完成了单釜聚合装置的试车。该单釜聚合装置可年产5 000 t PA5X系列聚酰胺产品,所使用的戊二胺和碳链长度为C9 ~ C18的二元酸等核心原料单体,都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
凯赛公司经过近20年的研发,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造微生物的基因、生物化工工程技术开发提取纯化工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发聚合工艺和关键设备以及产品应用技术等多种方式,解决了生物法二元酸、戊二胺、PA5X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各项关键技术,凯赛的生物法二元酸系列据称已经占有全球90%以上的市场。
泰纶是企业用于纺织的生物基聚酰胺商品名,由于独特的结晶结构和较好的流动性,聚合过程不结胶,可纺性好;可以采用熔体直纺进行生产,适用于制成长丝、短纤和地毯丝,是新型的高性能生物基纺织材料。制得的产品在吸湿排汗、快干、阻燃、易染色等方面优于同类产品。
在军事用途上,泰纶短纤和毛、棉混纺,可开发出具有吸湿快干、阻燃、抗皱、高强、伪装、防水、防紫外等功能的混纺产品,可加工成伪装阻燃、耐磨舒适的作战防护服装,轻型保暖、柔软舒适的防寒作战服装,轻型耐用、阻燃柔软的野战装具及作战鞋靴,抗皱易护理、吸湿快干、柔软舒适的礼常服等军队被装产品,提高了军队作战被装的防护性、耐用性和舒适性,可解决现行军用被装易燃熔滴、吸湿性差、低温硬脆、密度高、穿着不舒适等缺点。
据了解,目前凯赛正在新疆建设一个百万吨级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基地,首期10万t规模将于2017年第 2 季度建成。
立达为新疆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的本地化服务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关键一环。为了支持新疆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国西北部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立达在乌鲁木齐设立了销售和服务中心。4月28日,新疆立达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举办了隆重的开业庆典。
“新疆立达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旨在服务我们的客户,并将全力支持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立达集团首席执行官Norbert Klapper博士说道。
本地化战略
立达进入中国市场近90年,是行业公认的短纤纺纱专件、设备和系统的市场领导者。通过2012/2013年的投资计划,立达巩固并加强了亚洲市场的地位。2013年,立达常州新工厂全面竣工,不仅为本地客户交付国产化成套设备,产品也销往海外,成为立达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2015年4月28日,立达全球最大的技术中心在常州工厂正式开业,进一步扩展了本地化的客户服务。
售后服务
不管客户身在何处,立达售后团队竭诚为客户服务,服务不仅涉及零备件,也包括整个产品使用周期内的增值售后服务和解决方案,涵盖从技术支持、维护保养、维修服务直至客户培训的各个领域。售后解决方案使客户工厂更加高产、高效和灵活,确保客户能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更加有效地利用最初的投资。
Mayer & Cie.销售订单再创新高,中国仍是最主要市场
据德国著名针织机械制造商Mayer & Cie.(迈耶·西)公司介绍,其 2 季度中期的销售订单已经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几乎所有订单都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其次是印度和土耳其。
“从我们自1月1日起接到的订单来看,目前的水平已经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辉煌期的水平。”迈耶·西公司销售总监Wolfgang Müller先生说。今年年底,迈耶·西将交付1 500台机器,比去年增加200台。
在谈到良好的需求状况时,Müller先生说:“对高质量机器的需求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在ITMA 2015期间就已经非常明显,双面乔赛针织机和提花针织机等高端机器是我们的强项。”
除机器质量外,另一个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是可持续性。满足本地标准和要求的本地化生产越来越多,采购方面也趋向于本地化以缩短运输路线,为采购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Müller先生强调,产品的上市时间是关键词,时装产业发展非常快,甚至每隔一周就要把新产品投放到市场,长距离运输不能满足快速反应要求。“随着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机器在传统纺织市场(主要是土耳其)制造,而迈耶·西在这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Müller先生说。
据悉,今年迈耶·西公司已经接到来自土耳其市场76台机器的订单,大部分是高端提花和双面乔赛针织机;更远地区(尤其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订单也在增加,如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但中国仍是需求的领跑者,今年收到154台机器的订单;在印度市场也获得了94台机器的订单,成为其第二大销售市场。
Müller先生归纳了位列销售“前三甲”机器。其中,D4 2.2 II和S43.2 II居第 1 位,订单均数量超过了110台。前者用于加工双面乔赛、罗纹和双罗纹织物,后者是一款灵活、高产的单面乔赛机器。居第 3 位的是拥有76台机器订单的旗舰产品Relanit 3.2 II和另一款罗纹和双罗纹针织机 ——Inovit QC。
立圣丰发布“十三五”企业大圆机发展规划
5月初,厦门立圣丰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圣丰”)发布了“十三五”企业大圆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知名针织大圆机设计研发机构,立圣丰拥有一支国内外顶级专家组成的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多项发明专利居国际先进水平。此次规划的发布将推进大圆机的高端化制造,提升针织生产效率和针织面料品质,加速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坚持企业研发创新的主体地位,坚持原始创新与跨领域协同创新并举,主推国际一流的大圆机及配套技术,为针织行业技术装备升级建设提供支持。优化大圆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系统,通过完善对生产流程、工艺数据、花型效果以及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控等措施,全面提升针织生产效率。在确保大圆机高速稳定运转、生产面料质量优越以及机台易操作、省保养的前提下,逐步推出先进适用的新机型。
“十三五”期间,立圣丰将联合上下游产业加强前瞻性标准研究,推出国际先进的大圆机制造标准体系和大圆机性能评价方法,并以优品标准为引领,明晰大圆机研发路线,助推优质针织产品开发。规划还指出,将根据针织行业特点,推出装备个性化定制,提供生产工艺方案,大力实施服务型制造,继续融入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共同引领大圆机发展新趋势。
SDL Atlas开发出AATCC M6标准专用洗衣机
SDL Atlas(锡莱-亚太拉斯)已经开发出了满足AATCC M6测试要求的商用洗衣机,这些要求在AATCC测试方法中有所描述。
该顶部装载式洗衣机在之前设计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升级,它可以满足AATCC家庭衣物清洗测试标准的所有主要测试方法,包括TM 135方法。洗衣机配备有一个控制器,用户可以用它进行编程、选择并保存洗涤测试循环。升级的注水系统和水位控制系统提高了洗衣机的测试精度和一致性,无锁的机盖使其使用更加方便。该洗衣机在校准后可以完全满足ISO 9000及17025标准的要求。
与之前的家用洗衣机不同,如果测试超出公差太多的话,该洗衣机可以进行自我校准。另外,锡莱-亚太拉斯的洗衣机非常坚固,配有钢制滚筒和不锈钢清洗篮。该符合M6标准的商用洗衣机预计将于7月上市,届时将成为市场上唯一可以满足M6标准的洗衣机。
2016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观众预登记系统上线
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将于10月21 — 2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度起航。
与世界各大顶级专业展会一样,观众参观需购票入场。联合展始终秉承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原则,谢绝非专业人士入场,努力为展商和客户提供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得到了展商和业内人士的积极支持和欢迎。为了方便观众到场参观,日前,纺机展观众预登记系统正式上线使用。10月18日前,观众都可登录展会官网(www.citme.com.cn)进行注册。
本次主办方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预登记系统首页采用个人/团体预登记购票、受邀客户免费登记、已注册用户登录等 3 种入口形式,清晰简洁。操作过程中,页面进度条随时提示用户当前进度,以及已完成步骤和下一步骤。
另外,在展会官方网站上注册购票,可享受票价的 6 折优惠。全球网上支付系统同时开通,方便观众在线支付。支付成功后,可利用print@ home功能,随时自行打印票证,现场凭票直接入场参观,省去了现场长时间排队等候的麻烦既方便、又快捷。
此外,为了方便展商邀请客户,展会网站还将继续开通“展商客户票”(Guest Ticket)系统,展商可在此系统中为自己的客户申请参观券,购买邀请码。客户拿到邀请码可以直接登录观众预登记系统选择“受邀客户免费登记”入口办理参观注册。“展商客户票”也将享受 6 折优惠。
目前,主办单位已陆续同海内外商协会、媒体开展推介活动。在海外观众的邀请上,主办方不仅与全球近50家专业媒体合作,发布展会消息,投放大量宣传广告,还得到了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印尼、韩国、台湾、土耳其、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意大利以及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商协会的大力支持,这些专业协会及代理组织将在当地启动专业买家的组织推介活动将为展会吸引更多海外展商和专业观众。
2016中国国际纺机展:大陆参展企业场馆现场考察圆满完成
5月23日上午,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组委会组织大陆参展企业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现场考察。展会承办单位北京泰格斯特国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商北京笔克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物流服务商运展环球物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领导及大陆参展企业代表15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北京泰格斯特国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平向各位代表介绍了展会截止目前的准备情况,笔克公司陈龙介绍了展馆现场水电气与在线填报系统,运展环球公司吴兆铭介绍了现场物流服务、具体操作与注意事项。参展企业代表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最后,代表们根据5月16日已发布的展位图,在展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带领下到场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各自展台位置与布置、水电气设施和物流运输情况做了具体了解,为10月21 —25日的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精彩亮相做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