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捷
曾经以为我在德国十年间最失败的经历莫过于读幼儿教育专业的博士半途而废,但现在回想起来,最令自己自豪的事情恰恰是利用这读书的时间,用我的儿子Kai做试验品,体验了德国从零岁开始的早教,从而静下心来学习做妈妈。
女人不是天生就会做妈妈
对每个新妈妈来说,当妈都是人生一次最重大的角色转换。当听到有人说“女人不是天生就会做妈妈”时,我欣喜到几乎泪奔!
几乎是在知道自己怀孕了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要自然分娩。我要追求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以利于他的心肺功能更加健康、我要追求自然分娩使孩子的挫折商更高、我要追求做一个能够给予孩子自然真爱的完美妈妈……这些理论不知是何时被德国人灌到我脑袋里的,反正较真的我笃信不疑。而当先生在我眼前剪断了脐带,眼睁睁看到孩子真正与我分离,然后护士们将一团湿漉漉热乎乎的宝宝放在我胸口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
坚定的“第一口奶”
据我所知,国内的医生也会把新生儿放在妈妈胸口趴一会儿,让他们尝试着吮奶,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接下来,对于尽可能支持母乳喂养的做法就不如德国人坚定了。我因产后大出血实在是太过虚弱,血色素降到了6.3,半死人状态,哪里会有奶!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一滴也没有。我已经可以从很远处就辨出儿子的哭声了:那个最高亢嘹亮、歇斯底里又无可奈何的可怜宝宝。
德国人很绝的是不提供奶粉,只给灌点营养素,另外就是白天每隔三小时把他送过来拼命吮吸,还告诉我说孩子饿不死(天哪,那可是柏林最专业的妇产科医院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是小气,是真心是为我和孩子好。第四天,一位医生非常和蔼地来与我聊天,他说:“过分的紧张、担心也会导致您难以分泌出乳汁,夫人,这是负面的心理暗示。您设想一下,假如您是一只在丛林中刚分娩完的母老虎,您的老虎宝宝该由谁来喂养呢?相信我,哺乳动物,只要能生出孩子,就一定有乳汁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自己是哺乳动物,我第二天真的有奶了(那是有孩子的第五天),而且多到至少能喂饱两个孩子。
后来在保健医师的解释下,我才知道,当时医生不给Kai喝一口奶粉,就是担心如果他不够饿,就不会拼命吸吮,如果他不努力,我的脑垂体得不到刺激,泌乳素就分泌不出来,母亲的泌乳能力与孩子的吮吸是相辅相承的,孩子吮得多,乳汁分泌就会多,然后在这样不断磨合中几个月后逐渐达到平衡,最后成为:孩子需要多少奶,妈妈就产多少奶。与此同时,孩子在吮吸的过程中,他与母亲肌肤相亲,这对于婴儿尤其重要:婴儿需要对触摸敏感,他们感受触摸的能力对于他们努力探索世界特别有帮助。触觉对有机体未来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会触发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婴儿存活。另外,我也听说努力吮吸母乳的孩子说话时口齿会比较清楚,这一说法,在我家两个宝宝的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家庭护理师要我早早剪掉孩子的指甲,把他的小手露出来,为的是加强他的触觉锻炼。但是也告诉我要把孩子四周围上枕头,让他在小范围里有安全感。他们的理念说服了我,我开始理解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去尊重,应该从他的需求角度出发去帮他创造适宜他发展、探索的环境,而不是从我们大人理解的角度怎么舒服怎么来或者怎么方便怎么来。
布拉格母婴计划:全裸玩耍的宝宝、最放松的妈妈
孩子五个多月时,我带他开始体验“布拉格母婴计划”的课程。
“布拉格母婴计划”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几个教授的一项研究。他们在布拉格的监狱里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与婴儿出生就分离的母亲进行了一项援助性研究。为了让监狱中的母亲能有效利用与自己婴儿有限的接触时间,也为了让婴儿们能在短时间内最大化地享受与母亲接触的时光,他们给母婴创造出非常温暖的环境,要母婴能够赤裸的拥抱,母婴双方都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我们参加课程时渐入冬季,但室温保持在30度以上,妈妈们穿得轻薄,宝宝们全裸,连尿布都不用。课程是为出生后4至6周到一周岁的宝宝们设计的,在一起上课时又按月龄划分为六对(母婴为一对)左右的成员。宝宝们自由自在地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安全空间里玩耍,家长们坐在周围享受这段放松观察自己宝贝的愉快时光。5个多月的婴儿许多连匍匐前进都不会,他们玩什么?这恰恰是课程的魅力所在,宝宝们有的只管咬住一只小球不松口;有的翻来覆去研究周边环境;有的肢体发展迅速俨然已成为其他宝宝的模仿对象;还有的就对自己身边的美眉帅哥感兴趣,对着人家摸啊、笑啊……而无论宝宝们做什么,一旁的妈妈们都会发出会心的赞叹与微笑,仿佛参与到了宝贝们生命之初最本能的学习探索中去,由衷地赞美着生命的奇特力量。老师则在孩子中间笑眯眯地观察他们,然后选择可能适合某个孩子动作发展的抓、捏或咬的物件放在他(她)能碰到的区域内,老师有了什么新发现也会过来轻声告诉宝宝的妈妈,让妈妈能尽早地为孩子喝彩。
同时,我们也会趁这个机会做些交流,比如孩子爱吃的东西、穿得舒服的衣服哪里买又便宜又好。在那里上课,是令我真正能身心放松的时刻,多么盼望时间能拖得长一点啊。事实上,老师几乎每次都要拖堂,妈妈们不肯走呀!
抓住周岁以内的关键期:给孩子最需要的
许多妈妈可能没意识到一周岁以内是孩子最关键的发展期,没有之一;有些妈妈可能意识到也没有时间精力带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但是,如果认可并感动于这个做法,也可以在家里做啊,比如:
增加与宝宝肌肤相亲的拥抱时间(监狱里的妈妈都能做到,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尽可能创造环境让宝宝少穿衣服,不限制他们自由探索的能力发展;
多抚触、多赞美;
多学习、多观察,了解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给予孩子你认为他(她)需要的,这其实是假借爱的名义偷懒、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