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经鞋

2016-05-14 16:34孔明珠
妇女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鞋面弄堂鞋底

孔明珠

懂经鞋是那样一双布鞋,黑色的斜纹卡其布面子,漂白色罗纹的绲条边,白色手工纳的布底(也有塑料底),鞋面上两边有U字型开口,插缝了宽阔的黑色松紧带用以绷紧脚背。

我少女时期暗恋弄堂里一个资本家的儿子,这人中等偏高个,脸面白净端正,眼睛带点儿笑意,头发略微卷曲,他不和我们一般群众搭讪,路过小姑娘时爱低头贴着墙根走。因为是长大以后搬来我们弄堂,估计是从哪里被扫地出门的,他和我们都不熟。

弄堂里那么多帅哥,我为什么偏偏喜欢他,成天扑在三楼亭子间的窗户口,严防死守等待他出门经过,用眼睛尾随一路呢?前几天终于想起来了,可不是无缘无故的。他老穿一双仿佛散发出太阳香,带干净绲边的懂经鞋,走路的样子略微腼腆,没人围观的时候轻快而洒脱,看他从我的眼皮底下走过,心里会升起一点拥有他的感觉。

20世纪60年代的时尚虽然品种不多,却是普及面广,说千篇一律那是贬义,说众人追捧不就转为褒义了吗。懂经鞋是懂经人穿的,你落后,不懂经(上海话,意思是懂行、识货),欣赏不来,买不起做不成,又没女人疼没姑娘爱的,那不就该待一边凉快,孤独吧你。

印象中懂经鞋似乎是从北方流行过来的,之前上海姑娘穿横搭攀的方口鞋,男孩不穿布鞋穿球鞋,家里经济条件好的,穿皮鞋。懂经鞋宽大舒适,走路跟脚,闲了无事,两手插在裤袋里,双脚轻擦着地面,宛如游龙,翩若惊鸿,怎么看怎么优美与潇洒。一阵风似的,男孩、女孩、爷叔、娘舅人人都有弄双懂经鞋穿穿的欲望了。市面上成品货紧俏,解剖麻雀呀,分解鞋样!鞋面样板在人们手中传递,鞋底样也是,每个弄堂里都有路道粗的小姑娘,我们上门去求助,借来纸样复制。然后结伴去买黑色的斜纹卡其布和白色绲条,买鞋底线,请人制作可以用来缝合鞋子带钩的锥子。

我的少女时期不天天读书,复课闹革命了才去混混,否则就在家无聊。一般午饭后,我溜出家门去横弄堂山墙处和小朋友会合,那里有一块会移动的太阳,我们靠在墙上,跟着太阳移动。勤劳的人握着棒针,小手指上绕着圈结绒线;有装模作样绣个没完地绣枕头套的……懒的人空手靠墙嚼舌头,东家长西家短。我不善言谈,长得矮小、瘦弱貌似贫血,在墙根交际圈自觉像个跟屁虫。

蹉跎时光呀,直等到有人传阅懂经鞋样的时候,我突然激动起来,因为看上去做成一双流行货,所需的投资非常低,糊硬衬、铺鞋底家里破布多的是,鞋面、鞋底线所费有限,时间我多,劲头我大。

我参加到做懂经鞋的行列中去了。那阵子日子过得好充实,上蹿下跳在晒台上搭木板摆战场。先空麻袋背米,无投资纳鞋底,偷几勺做面疙瘩用的面粉调糨糊,用一个钢精牛奶锅,面粉加水,在小火上不断搅,变成糨糊。把破衣服撕开,接缝处都不要,放水中浸透,一层布一层糨糊一层布地糊,注意抹平,不要留气泡,不要让糨糊形成疙瘩,完了将木板靠边阴干,不能曝晒,不要急着揭,过一天干了,从木板上撕下来就是一大张硬挺的硬衬。

把鞋底纸样按在大块的硬衬上,沿边用铅笔画下来,注意正反脚套裁,不浪费一点间隙,然后剪下,叠起来,中间可以插入一般旧布以增加厚度,旧布要比硬衬剪得大一点,因为一缝合软布会缩进去,不留余地就糟了。

纳鞋底我之前只在电影里看过,农村大娘给红军纳鞋底,慈母手中线,密密纳鞋底等等,画面上人左手鞋底右手针,咬牙一戳一提拉,把钢针放头皮上插一插,讲几句台词,再接着戳……说不上有美感,看上去也简单,可上手一纳才知道这活儿技术含量真高。

为了赶潮流做懂经鞋,我拉开了自觉改造世界观的序幕,得空就去看先我一步实践的大朋友纳鞋底。我三姐有个初中同学叫玲玲,她长得很美,考取市三女中,我姐姐考取复旦附中,都属于弄堂里有资本骄傲的女孩。老三届上山下乡各奔东西,我姐去了奉贤,玲姐说是身体不好,逃避下乡,被藏在家里休养。她是我姐姐的死党,花季少女的笑声犹在耳边,命运突变到不敢出家门玩。玲姐招呼我去她家,她奶奶是北方小脚女人,面食做得特别好,纳鞋底也熟手,我们在奶奶的教导下一起纳鞋底,玲姐聪明,传授心得和诀窍。顶针箍怎样支住鞋底针,不让打滑很关键,否则狠命一戳,针尖进布头的同时,针屁股会顶进你肉里去。

那鞋底最上面一层硬衬是带绲边的,我们得先沿着绲边扎一圈碎针,将一叠厚布固定下来,然后,竖着来一道,将鞋底分成两半,再一行一行安分守己排列针脚,密密麻麻,好像天上星星,又好像小碎牙,直到鞋底儿渐渐板结,硬挺,敲打时会发出邦邦的声响,才结实耐走路。

日子缓慢得如半桶浓稠的柏油,倾倒在地上,久久不见流淌。我每天下午在玲姐那儿纳鞋底,玲姐说,小阿妹你那架势越来越像红色娘军里面的女战士,因为我咬牙抽麻线的动作够狠,为了鞋底紧实,有时会抽断线;而时不时学玲姐奶奶,把钢针尖插头皮里蹭些头油好下针,简直太大妈化了。

接着做鞋面了。厚厚的斜纹黑布反面也要糊硬衬,不能太厚,最外层得是一块新的龙头细布,就是鞋里子,阴干了之后,在白色面用铅笔描画鞋面。要动剪刀开剪时,心别别乱跳,好像是一锅钢水烧好,要浇注模具那样的大事,这一剪刀下去不能出半点差错,错了就是完了。

先外圈剪轮廓,再剪内圈,鞋面舌头转弯处最难,好歹哆嗦着搞完,就要沿边了。内边用黑色滚条,外边是白色滚条。家里有缝纫机的,把针头换成13号粗针,线脚调到最大,双脚放在踏板上小心翼翼踩。我们家有一架老式的蝴蝶牌缝纫机,我妈虽然不会裁剪衣裤,可靠着它光是给7个孩子缝缝补补衣服就赚回本钱了。我很小就会踩缝纫机,当然一开始是当游戏机玩,不知道踩断过几根针呢。

鞋面比较厚,也硬,用缝纫机绲边的时候得非常小心,先反踩一道,再翻过去压一道,边沿留得均匀,压线要恰到好处,说起来容易,踩起来难,反正我小孩子眼睛贼亮,好胜心强,不成功便成仁,怎么也得成功。

那鞋其实通俗点应该叫松紧鞋,那松紧就是松紧带,两条黑色宽阔的松紧带放在鞋面舌头两侧,考究一点得插在鞋面和鞋里子之间,测好距离,黑线压上去。

最后就是鞋面和鞋底的合龙工程。“合龙”这个专业词汇,对于当初的小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南京长江大桥合龙啦,什么超级大坝合龙啦,喜报传来,我们学校组织上街游行来着,喊口号来着,庆祝合龙,合龙就是拼装完成,两边对接上,得喊“乌拉”,祖国万岁万万岁!

鞋面和鞋底合龙,上海人叫上鞋子,那个“上”字很有气势,祖国建设要大干快上,可上鞋子不能急,先要规划和分配。鞋面不分左右脚,鞋底有正反面,一顺了不行,得相对上。上鞋子除了缝线结实,鞋头不能歪,先在鞋头和鞋跟处缝几针固定住,因为我没有经验,半腰里也缝两针,以免分配不匀前松后紧。

从鞋跟开始,粗针麻线搞回形针法,一针一针回环往复,牢牢地将鞋面固定到鞋底上。那针脚很有讲究,表面上要压在白色绲边内里,下面的线要嵌进鞋底间,针是斜着上下穿插的,比纳鞋底的时候下的劲小,但技术含量高。眼看着懂经鞋制作快大功告成,人那个兴奋呀,绝对“一口气跑上威虎山”,上到一半的鞋怎么也不肯放手,我爹喊我做饭,那个一声声呼唤,明珠、小妹到乖囡,再转为小鬼,死小鬼……

我现在已经记不真切究竟做成功几双懂经鞋,为谁做过鞋,我肯定是穿过自己作品的,家里的其他人呢?有没有谁巴巴的盼我做鞋给他穿?脑子里一片混沌。我这不懂事的小姑娘究竟是没有做过一双鞋子给爸爸穿的,这点却是肯定的,因为我当时是那样的恨他,恨他的原因,一百五十多元的退休工资变成50元生活费,家里变得那么贫穷,保姆都走了,哥哥姐姐都上山下乡离开家,留我最小一个要买菜做饭伺候他洗脚,我哪会心疼他糖尿病引起的老烂脚,他躺在那里不出门走路,不管我,我才高兴呢。

少女的我只顾着自己的委屈,我恨很少有新衣服,妈妈只会将上面六个哥哥姐姐穿旧的衣服改给我穿,穿不下的鞋子轮到我,我盼望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无希望中迸发出自力更生的力量,那第一双成功的作品怎么会轮到给其他人穿呢?不可能的!

两只瘦骨伶仃却有37码大的脚终于踏在亲手做成黑面白底的懂经鞋里了,那年我16岁,天很阴,春天遥遥无期,我喜极而泣,泪水缓缓地淌在面颊,顺着很深的法令纹,流到失血的嘴唇上,镜子中的我长得一点儿也不好看。

猜你喜欢
鞋面弄堂鞋底
航天员的鞋底竟然藏着小秘密?
“弄堂”一词的由来
画与理
弄堂里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横编鞋面分类与组织结构探讨
针织鞋面的分类与特点探讨
电子墨水高跟鞋:鞋面图案随心换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