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摘 要:笔者从运行单位转岗基建建设单位仅数年,现对华东地区民航基建建设与设备运行之间关系做浅析。
关键词:基建建设;运行人员;设计团队;建设流程
中图分类号:V3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71-02
1 项目建设现状
1.1 空管工程建设简介
空管工程建设项目包括航管楼、塔台、管制中心、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航行情报等空管专业工程,也包括与安全生产和运行管理不直接相关的用房工程、配套设施等非空管专业工程。空管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和实施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程序严、要求高。
项目建设一般需经历项目启动,技术需求编制评审,可研上报,立项上报,立项(代可研)批复,初步设计上报, 初步设计评审, 初步设计批复,招投标一系列过程,签订施工、设计、监理、审计审价等各类合同,进出口手续(涉及进口设备)办理,土地规划许可报批(土建),各类环境检测,设备到货,项目施工,报质量监督流程, 分项自验收,整体自验收, 竣工结算,分项竣工验收, 整体竣工验收, 竣工决算,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分项行业验收, 整体行业验收,设备报开放,设备试运行,设备正式运行等等必须经历的流程。
1.2 审批建设周期长
空管项目审批周期长、程序严、环节多、实施难、支付慢等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而且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以来,在招投标程序和资金直接支付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对工程建设进度和预算执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3 实施主体不统一
目前各地区实施项目存在各地实施主体不统一的问题,有的是指挥部负责建设,有的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有的是技术部门负责,这给统一协调管理、沟通方面带来了困难。大家普遍担心自己的项目少了、漏了,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技术需求还不清楚、是否具备建设条件的情况下,提出在规划调整中增加内容、增加项目,导致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因需求不清、必要性不足而重新论证、补充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项目因技术需求和实现方式不明确,最终结果是项目不能实施,建设单位提出取消项目,不仅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而且影响了建设项目的整体推进。
1.4 建设效果
从运行单位情况反馈来看,建设结果并不是每次都令人满意。并且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运行保障的压力并未随着设备量的增加而对应减轻。在某些领域甚至运行压力随着建设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如何化解此类潜在矛盾或者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就摆在民航人尤其是民航建设者的眼前。
2 优化资源方案
笔者认为为减少上述情况带来的沟通成本,化解此类潜在矛盾需从建设源头抓起,从战略发展布局着手,建立一支项目启动前期一直到项目结束都相对固定的建设团队。此团队必须含概战略编制人员、设计团队、建设人员,最终运行单位团队,改变以往各管一摊,明知需求发生一定变化也只能按既定流程进行建设到底的窘境。全系统应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意见,捋顺工程建设关系,加快工程建设一体化框架的建设,建设部门固定化、专业化。
2.1 努力适应政策环境的调整
2.1.1 资金直接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对空管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工程实施、资金支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要努力适应政策变化,学透吃透政策,一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反映空管工程的共性问题,寻找突破口和解决办法。由于财政部和专员办不认可民航局专业工程招投标监管职能,空管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后经专员办进行资金直接支付时遇到了困难,因此各地区要深入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否有变通的办法,建议各地非施工和服务类招标事项,尽可能采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平台开展招标工作,财政部和专员办认可该平台的招标结果或招标转直采的备案。
2.1.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厂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今年又针对民航项目出台了《民航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要求评估单位评估报告中必须用规定的语句明确表示“有可靠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和“落实防范化解措施后的项目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地方政府在出具的意见中必需明确表示“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可靠”和“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2.1.3 空管工程审批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四是空管工程行业验收。2012年12月11日,民航局发布民航局令第215号《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与原129号令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关于空管工程建设管理的独立章节,对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建设实施、竣工验收、行业验收及组织方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验收管理,2013年8月12日,民航局机场司发布了《民航建设工程行业验收暂行办法》,对验收范围、申请受理、验收流程、申报材料、检查单和验收意见模版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要求,空管大中型项目要在竣工验收阶段完成相关材料的准备,基本达到行业验收的要求。
2.2 设计团队人员参与运行实践
建设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运行单位经常反映设计布局不尽合理,而设计单位又会抱怨施工单位及运行单位想法多变,不符合初步设计批复内容,办临时签证又不能超过合同总额5%的金额。最终会导致运行单位和设计单位会产生互相不理解的现实情况。设计单位深入一线参与一定时间量的维护维修实践能更有效的提升设计水平和运行单位用户满意度,建设和运行单位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地协助设计单位完善设计方案,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设计管理,根据工程进展实施变更情况,及时落实设计变更内容,督促设计团队开展现场工作。将用户真正想要的所想的付诸现实。
随着空管系统规划项目数量的增加,设计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前期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各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设计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空管专业培训,多给他们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逐步培养和拓展本地化设计资源,具备中小型项目的可研编制和设计能力,使得设计单位能够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大型综合性项目。同时,设计单位要解放思想,树立服务空管的意识,主动帮助非设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尽快让他们具备独立承担设计工作的能力。
2.3 建设团队是重中之重
一个项目从构想到现实无疑是靠建设团队将其实现。建设人员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最终会化成一砖一瓦。建设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实际情况是建设人员往往刚从一线值班岗位转岗至建设岗位,对建设流程还没完全摸透就投入到繁重的建设任务中来,普遍缺乏系统的持续性的专业及项目建设类的培训。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以老带新”模式的传承之外还需广开视野,多去“外面”取取经、听听课。保持敏锐嗅觉,及时更新和掌握各种政策要求,吃透理解,严格执行聆听来自非直接建设者及非本业界人员的声音,最终为我所用。
2.4 解决项目前期审批周期长导致后续工程实施时间不 足的问题
在可研及初设评审期间,加强与评审专家的沟通,争取项目早日获批。 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主动出击,后续工作尽量提前准备。包括:可研上报后即刻启动设计招标,设计招标后启动初设编制,以缩短间隔时间;初设上报后即开始标书的编制,以便初设批复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招标工作。
可研阶段尽可能做细做实,避免初设阶段出现过多调整,突破可研批复;初设阶段考虑全面,认真核对,避免后续出现设计变更和概算调整的发生。在初步设计阶段,即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对打包采购计划进行周密考虑,同时对土建、工艺等专业统筹协调,明确风险点并高度关注。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尽量提前,如进口货物的采购以及政府采购方式变更需立即上报,不因相关手续未批而影响工期。
2.5 运行单位人员参与建设流程的全过程
对于运行单位人员来说,参与建设流程的全过程至关重要。建设的成果符不符合建设初衷,符不符合运行保障要求,是不是可持续发展直接与此相关。以往运行单位团队很少接触建设的全过程,往往只在建设施工阶段及建设流程结束后管理及设备移交时介入。而项目前期往往是决定项目的关键因素。让运行单位团队参与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并建立项目负责制能让建设项目不至于偏离建设初衷太远,也让项目从建设到运行更平稳的过渡。
3 结 语
工程建设是持续安全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基础,空管系统今后的规划建设工作将更加繁重,任务将更加艰巨,责任将更加重大,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并非建设部门一家之事,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需集合战略发展、通信导航、运行单位、管制人员、设计团队乃至民航业全局考虑。简化行政流程,优化资源方案,从项目启动就形成各方合力,直至运行至设计使用年限。将民航工程每个都建成精品工程、明星工程。
参考文献:
[1] 黄爱平,郑士君,刘维波,等.船舶通导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 应用[J].航海技术,2002,(3).
[2] 沈忠,郑士君,韩成敏,等.船岸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J].航海技术,2007,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