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敏 社工 不是服务那麽简单

2016-05-14 11:27梁正汪建华
杰出人物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工小姐服务

梁正 汪建华

【人物简介】

潘嘉敏小姐,註册社会工作员,於2011年起专注发展香港的代际服务,香港仔坊会社会服务尚融坊林基业中心计划经理,积极与团队发展各项跨龄活动及服务,建立让不同年龄人士相认识、交流及互助的平台,其梦想是能用自己的创意及坚持,帮助更多人,贡献社会。

2016的10月31日,是潘嘉敏小姐从事社工工作五周年的纪念日,1826个日夜,她为这项利於民生的工作付出了无数心力;点点滴滴,交织成她成长的经历。同时,作为敢於创新的“80後”,潘嘉敏小姐经常就工作的性质和范围进行思考,希望从“社会工作”一词中诠释出更多的定义,发掘更多的元素,既改善或消除工作固有的问题,又能充实且开拓其中的内容。藉此实现自己投身社工的愿景:“社工,其实並不是服务那麽简单!”

善 可以通过多个途径

前言:潘嘉敏小姐的成长经历与同期的香港人是几乎一致的,生於物质充裕的年代,从小为学业而努力,考取好的大学,以期未来求得一份好的工作。然而她卻在大学时发现,这条约定俗成的道路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於是,她开始寻找、开始把目光放在不同的领域,希望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直到那天,她开始关注起社会工作的范畴。

《傑出人物》:“现在香港的‘80後、‘90後的年轻人,大多喜欢从事金融、地产等工作,而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卻鲜有人踏足,请问当初是怎样一个机缘,能夠吸引您加入这份工作呢?”

潘嘉敏小姐:“原本我入大学时是希望读一门关於科学的专业——生物讯息学,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简单而言,工作包括编写计算机程序来研究DNA,协助查出人类疾病的原因或进行了解癌症突变的分析。但我发现这个不是自己的兴趣,亦不是我最好的出路,所以大学三年期间,我感到很迷茫。比较幸运的是,我记得中学时,有位外籍老师曾经告诉我适合做辅导员、社工等工作,让我对此产生了初步印象,後来大学时期也有进修相关课程,慢慢开始关注这个范畴,並觉得该项工作与我希望帮助别人的愿望相符。几经转折,我开始把发展方向转移到社工方面。”

《傑出人物》:“当初从科学性的专业转换到社会工作,这个过程是否顺利?”

潘嘉敏小姐:“报读社会工作硕士课程後,我必需要通过考核才能修读,第一份考题就把我吓到了,问的是考生对於该年度财政预算案的意见,以及对议员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以前未曾留意的内容。但我想了一下,以前自己专注生物和化学时也试过以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便尝试着从科学的角度、理科的分析方法去答卷。之後的面试难度更大,跟我一起参加面试的人基本上都有相关的知识或者有过类似社会服务的经验。团体面试题目围绕校园欺凌这个问题,我提倡大众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综合教师、社工、专业人士、社会学教授、家庭、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方案。既要照顾受害者,又要兼顾学校等等。虽然回答尚算清晰,但我卻觉得自己通过面试的几率不大,不过後来我收到了錄取信函,终於开展了做社工的人生。”

《傑出人物》:“为了成为社会工作员,您不惜放棄了原本可以攻读研究生的机会,精神可嘉。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後,您对社会工作有什麽样的看法?”

潘嘉敏小姐:“社会工作分很多范畴,长者服务、儿童及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康复服务等等,两年内一共需要完成十二个课程、九百小时实习及完成撰写论文。当选择实习机构时,大部分的同学已经选定了方向,亦已有想服务的对象或想加入的机构,但我想去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所以选择到不同的机构实习。第一个是到英国服务当地的华人长者,难度在於帮助他们融入英国的社会,並做好他们与下一代的交流工作,毕竟那里的年轻人全部说的是英文,卻未必懂得中文。第二个实习则是到医院辅导病人,我们通过使用不同的辅导技巧,开导病人接受治疗,或者帮助康复後病人重投社会,並做好预防复发的工作。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解自己希望帮助他人的理想,也不会介意自己要服务哪一个服务对象,我想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或者能发挥我能力的地方,我都可以来帮忙,所以知道香港仔坊会有一计划提倡发展跨代共融,服务的对象不分年龄时,好像较适合刚刚投身社会的自己,所以就欣然加入这里。”

爱 能夠实现多种成效

前言:工作後的潘嘉敏小姐,由最初参与香港仔坊会不同的服务起步,如青少年服务及长者服务,之後机构正式开设香港第一间代际服务中心——尚融坊林基业中心,从无到有,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系列的工作中,她与上司及团队同事共同成长,大家群策群力又亲力亲为地辛勤付出。他们筹办为期3年的“流金颂—跨龄社区计划”,帮助年轻人与长者进行互动,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促进跨代共融;他们组织“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寓教於乐,裨益初小学生的学习,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课餘生活;他们还乐於与其他团体进行分享,传递了技巧,交换了思维,成就了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善举。

《傑出人物》:“当您真正参与工作後,对服务的理念有没有新的认识?”

潘嘉敏小姐:“香港仔坊会有十八个服务单位,在南区开展不同类型的工作。尚融坊林基业中心属於其中比较特别的部门,继“流金颂—跨龄社区计划”後,中心开展另一个三年计划——赛马会“连.龄”跨代共融社区计划,既在南区发展代际服务,亦会到黄大仙、青衣等不同区域服务。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明白到知识是最值钱的资产,好的工作经验是需要分享的,中心透过与不同的机构合作,举办活动、与大学合作发展代际服务模式,在不同场合分享计划内容、筹办研讨会公佈研究成果等工作,把经验回馈社会。上一年我甚至有机会代表机构到台湾分享发展代际服务的成果。我们尽可能把改良的技巧和经验扩散开来,从而推动社会工作的进步。”

《傑出人物》:“能否大概说明一下您是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这个理念的?”

潘嘉敏小姐:“以‘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为例,我记得2014年1月我们正式与学校合作,尝试改良原本在中心推行的服务。‘教德乐主要对象为低收入家庭,此类家庭的家长一般忙於工作,无暇照顾家中的孩子,同时又无法负担替孩子们报读补习社的费用,所以我们的义工希望減轻他们的压力,以身教培育这些孩子,但因服务於中心推行,基於中心的限制,服务收效甚微,甚至未必能服务到最有需要的孩子。直到後来我们发现,学校的老师较清楚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背景及其学习困难,便希望与学校合作,终於在2014年1月里有机会於学校服务,取得了理想的成效。由不同的工作经验,我慢慢了解分享工作手法、与不同人士讨论服务对象的需要不但可以持续改善服务质素,更可以迸发更多的创意出来。”

《傑出人物》:“其中有什麽比较难忘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呢?”

潘嘉敏小姐:“ ‘教德乐服务的第一天,我们照顾了三个三年级、三个二年级及四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预料不到三年级有一个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恐怕会影响其他服务参加者,所以义工与我们想尽快找出症结,解决问题。在大家努力去了解下,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有的是因为家长下班较晚,所以孩子只能在街上遊荡无人管束,久而久之就被外面的不良风气感染到。知道原因後,我们就鼓励这个孩子下课後到青年中心玩,充分利用里面电脑、兵乓球等设施,场内亦有职员当值,与他们建立信任的关係。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我们发现孩子改正了原来的陋习,家长也知道我们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照顾其孩子,因此更放心工作了。”

《傑出人物》:“经过五年的发展,您在社会工作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尤其能组织一群义工,共同无私付出,积极奉献,确实难得。您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工作的团队呢?”

潘嘉敏小姐:“管理的工作比前線的工作要难,挑战性也大。虽然大家都在为服务发展努力,但观念和想法不一定相同。尤其当大家要订立一个共同的远景,藉此鼓励所有人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给予他们信心,並懂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比较难的事情。不过对我而言,一切皆有可能,一路走来,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带领义工团队从最初的八人,发展至现在近一百人,未来预计能扩充至六百多人,所以要给大家确定共同的目标,而不至於顾此失彼,消磨一些人的积极性,並且要兼顾发展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代际服务,会带来更多困难,但我相信团队是能取得突破的。”

《傑出人物》:“看得出在你们的努力下,社会也会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个趋势下,您希望未来能於工作中取得怎样的发展?”

潘嘉敏小姐:“现时中心的服务区域逐渐扩大,活动次数及受惠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能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绩,对未来的工作也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一样。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念,把服务扩展至其他地区,与该区学校合作,希望於三年内可以有二十多间学校开展‘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影响他人,且与大家建立共同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所进步的机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为公益做什麽,也了解‘教德乐这个平台以及其中的意义,进而继续扩大服务网络,造福社会。”

《傑出人物》:“对於您自身而言,您的理想是什麽?”

潘嘉敏小姐:“我喜欢创新,之前怀着想帮助别人的理想进入社会工作的领域,至今坚持了五年,会有一点改变,也激发了创新的思维。我想用新的意念为社会工作增加活力,让大家知道社会工作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即使我的影响力有限,但藉助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发挥‘1+1不止2的功效,毕竟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付出,还是享受。就如我以前耐性不夠,敏感度不高,做事常常後知後觉,但经过几年工作後,学习到用心聆听他人的诉求。工作时既要用知识和经验去帮助他人,还要顾及不同持份者的需要,除让服务使用者得到最适切的服务,同时亦需要考虑到每位持份者面临的不同困难,让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是需要很强的统筹能力才能实现。直至今天,我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能和他人一样,成为更完整的人,在社会上选择好自己的定位,並在日後生活中奋进前行,能发现了自己未曾注意的优点,继续为他人设想、为他们服务,这样社会将会更加完美。”

结语:五年的行程,造就了今天的潘嘉敏小姐以及她引以为傲的团队;五年的风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耐力,让他们更加坚信共同的理想。此後无论还有多少个五年,他们将继续並肩前进,勇往直前,为打造一个美好而宏大的未来而再接再厉。

猜你喜欢
社工小姐服务
青春社工
缺牙小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等一下”小姐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