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芳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点中职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以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社会需求 中职德育教育 创新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人口计划生育的普遍实行,我国现阶段学生人数减少。为了稳定生源人数,中职学校在招生质量方面把控宽松,中职生源质量下滑。中职学校入校的新生已不仅仅学习成绩不理想,相当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差,甚至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抑郁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不足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院校对于德育教育属于重口头、轻实行的树旗帜行动。虽然学校领导不断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核心还是集中在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方面。立人先立德是中国的传统理念,中职学生本身素质差,缺乏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不强、思想道德水平低,学习能力差。中职学校轻视德育工作,或者德育工作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表现。
2.教育方法落后,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育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师队伍中缺乏研究型的研究学者,即使有先进的教育方法也很难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对于素质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教学热情低沉。德育内容大多脱离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过高要求他们一些成人都难以做到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往往流于空喊口号的尴尬境地。程式化的教育方式、脱离现实的教育内容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提高意识。
3.中职学生自身缺陷严重
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之初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属于留守学生,来自家庭的原因造成了基本成型的性格特质。学校教师的指导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对教师的抗拒,对学习的反感是造成中职学生德智方面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中职院校为企业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结束之后,能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实习锻炼,更加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工作环境中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学校和工作环境的差距中能够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改正自己,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校企合作办学对加强学生的自我道德感知和道德纠正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寻找自我,而且更能够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为企业输送适应性强的技术人员。
2.利用信息化手段潜移默化改变学生
应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很难开展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各个方面,而且是应该基于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德育状况各不相同。教师尤其是班级班主任来说,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互动。微信、QQ、微博等更能随时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心得,为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沟通途径和平台。
3.探索德育教育实践模式,充实德育教育内容
面对新时期教育对象和社会的需求,探索德育教育运行机制和内容创新势在必行。将德育教育内容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样能够让身心发育不够成熟的中职学生从身边感知德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去除晦涩难懂的高深德育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德育的理念知识更加能够走进中职学生的心中,在德育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爱,得到爱,给予爱。
4.将家访形式深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大多数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处于个性叛逆期,得到教师的关爱对其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走进学生家庭,更多地与个体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互信,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更加稳固,师生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德育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军,翟翠娟.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
[2]樊天霞.论校企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教育改革创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
[3]文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9).
[4]廖敏琴.福建省中职德育工作现状与改革创新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太行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