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晖
新材料作文由于相对难以套作,成了目前考场作文的新宠。命题者往往提供一些材料,让考生自选角度谈谈看法。放眼学生的作品,很多就事论事,难以触及现象背后的个中缘由。学会推理,对于写就具有一定思辨力量的议论文是有较大裨益的。因果论证始于关联,一种关联可能有多种解释。情况有时很复杂,应向着可能性最大的解释努力。例如苏洵《六国论》开篇就抛出迥异于他人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行文至尾,提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胁”。也即对赂敌作了更深层的原因推敲,由表及里,认为“怕”才是根源。
曾就“由果溯因”这一课题专门开设了一节思维训练课,课堂先以热门电影《老炮儿》的网友评论引入,在一堆评论中让学生挑出说服你去看的那些理由,让学生明白空泛的评论缺少说服力。还学习的大权给学生,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有了感性认知后,让学生继续强化。
喜欢你 因为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
喜欢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
喜欢你 因为我不喜欢别人。
喜欢你 因为一见你就心跳,就开心。
喜欢你 因为寝室同学都觉得我们很般配。
喜欢你 因为我一直默默注意你。
从上面的表述中,选出你认为最有说服力和最缺乏说服力的理由。由于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知识为教学的起点,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一番思考、讨论后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主要集中在“因为我不喜欢别人”,“因为一见你就心跳,就开心”,“因为我一直默默注意你”,最缺乏说服力的主要集中在“就像老鼠爱大米”。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叙说选择的理由,在研讨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可以从理论、一般原理(包括常理)找原因,也可以从一些既成事实上找原因。至此,让学生根据“喜欢你”的实例按论证的力度强弱对上述三类源头进行排列。学生在鲜活的例子面前,能较好地明晰理论、一般原理(包括常理)最有说服力。以点带面,关乎特定材料背后的宏大社会背景,据此也能找到原因。
教师提供给学生一条思维的路径,让他们对个体原因、群体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有了真切的理解。显然,课堂不应是教师抛问题,阐释问题,而应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产生问题,共同研讨问题。
备课时准备了一个思考题来辅助因果思维的运用,训练的要义就在于让已经心动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行动。第一则是两幅网上疯传的神似图,若干年前一个男子躬身卧榻手持烟枪,若干年后的今天一个男子躬身卧榻手按手机。让学生先用一二个字高度概括两图的共性,“瘾”、“上瘾”很快从学生口中迸出。进一步剖析鸦片为什么会上瘾,手机又为什么会上瘾,手机为什么会剥蚀人们的生活,成为新时期的精神鸦片。学生在会心笑后使自己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了新的审视角度。
批判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课程应当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并将课程作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元素。教学进行到这里,给出一篇来自身边的学生习作,让学生打分并阐述理由,让他们特别留意文中由果溯因的技法运用。
乐 在 其 中
不知,从何时开始,原本对捡地上一块钱不屑一顾的人们,竟然陶醉于有可能只收获几分钱的抢红包游戏当中。
一开始,我也非常奇怪,一个抢红包的小功能仿佛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各大应用程序上,基本上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在我的认知中,世界上找不出兴趣爱好百分之百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在我原本的思维中觉得,一样东西做得再好,也不可能牵动所有有条件的人投入其中。但是,现在,我知道我的认知错了。因为,抢红包做到了,凡是有条件有时间的人都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发红包这种传统方式已慢慢被人淡化,迫切需要一种新方式来使其充满新的气息,抢红包也就应运而生。还记得2月7日左右,支付宝抢红包的咻一咻可谓是被咻得热火朝天,成百上千万个红包几分钟内被一咻而空。如果将这些共同参与咻一咻的人放在一个足够大的空地上,让他们一起点击手机,那场面是如何的壮观。
其实我觉得,玩抢红包的人并不一定在意抢到的钱多钱少,自己是赚了还是亏了,有没有人只抢红包而不发红包。他们,感受的是参与其中带给自身的乐趣。比如一样美食,自己一个人吃是吃,一群人和自己一起吃也是吃,但是一群人吃的时候,会有抢的成分包含在其中。当然,抢是不含有恶意的。我们通过这种抢而获得东西的同时也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如果是美食,就会觉得它更加的好吃,而自己一个人吃,吃着吃着也就不想再吃。抢红包也是这样。
抢红包同时也是一种分散在各地的亲朋好友互动的一种方式,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只要有条件有时间的都能参与其中。通过抢红包来和他人沟通,因为抢的面额小可以抒发内心的郁闷,因为抢的面额大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
虽然,只抢到了几分钱,但是,我觉得很快乐,相信有很多人有着和我一样的感觉。
抢红包,我乐在其中。
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来打分和谈理由。以60分为满分,最终汇总的评分在38-46。除去结构、语言等存在的问题,对于作者剖析的抢红包现象的原因在于抢的乐趣的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特别肯定用“抢美食”现象来类比“抢红包”,生动贴切,把“抢”的要义凸显。为什么作者会由“非常奇怪”到参与其中并感到快乐?稍加分析,个中奥妙还在于“抢红包”具有刺激性。从群体心理来关照,抢到人哪怕只有一分钱也感觉很好,因为跟没有抢到的人相比感觉运气还是不错的。至此,“抢红包”红火背后的原因已经不只是“乐趣”,还探求出了形成乐趣的更深层原因,诸如“群体活动、超越空间、主动行为、充满悬念、象征好运”等。
思辨思维的获得非一朝一夕所能够,但从教者倘能拥有情怀与眼光,积极投身整合与开发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引领与伴随,或许能实现思维的拓宽与深入,在一团迷雾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鄞州正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