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军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通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解决了全县50多万人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实际参与工程管理,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公路建设中,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水泥路存在的问题,把握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黄土高原 农村公路 问题
2015年我县按照习总书记“四好”要求和“三年交通扶贫攻坚”计划,科学规划,聚力突破,建成通村水泥路96条711公里,总投资5.3亿元,通村率提高了40%。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通过近三年的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农村(村组)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1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自然条件差,技术标准低,修筑成本较高
宁县地处关山——六盘山褶皱带移动的鄂尔多斯地台东南部,黄土高原腹地,域境内基本地貌为:东部梁峁沟壑交错,中西部多川台河谷与高原沟壑相间,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东西长、南北窄,海拔在860m~1760m之间,相对高差900m。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密集度低,沟壑纵横,且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湿陷性特征,增加了修路难度。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筑路材料极度匮乏,所有的砂石材料均需外购,平均运距在150公里以上,加大了建设成本。由于受自然地质、地形、地貌及资金问题的限制,修筑的通村水泥公路通常技术等级较低,宽度仅为3.0—4.5米不等,路面结构层一般采用极限值,不能适应农村公路长远发展的需要。
1.2建设资金筹集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这两项投入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量的85%以上,其次还有少量来自省、市县的扶贫资金,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及社会集资、捐助资金等。就国家投资而言,也大多是以补助性质投资的。如2015年我县共修建了通村水泥路96条711公里,总投资5.3亿,国家投资每公里水泥路50万元,而实际修建每公里造价在74万元左右(不包含占地和拆迁及青苗补偿费用),每公里需要县财政配套25万元。仅就2015年我县农村水泥路需要配套资金1.78亿元,但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县级财2015年小口径收入不到2亿元,致使通村水泥路建设资金筹措十分困难。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建设资金不到位,各级财政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矛盾。由于市、县财政都非常困难,很难安排更多资金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建设,只能压缩建设计划或降低建设标准,从而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发展。
1.3规划滞后、建设标准低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使规划思想在实际建设中无法得到应有体现。农村公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农民出行和生产便捷问题。但受自然条件制约,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特别是山区的农户一般都是散居在各个山头河湾,也很少集中在某一区段内,公路的服务功能难以得到体现。而在农村公路建设时,由于资金限制和管理协调不到位,很少经过相关公路交通科研部门科学规划,建设的农村公路往往不能考虑后续未来发展需求。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张,加之黄土高原的自然地形、地貌独特,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弱问题仍然很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干线公路和等级公路的技术等级、施工质量、附属设施及交通安全设施都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全部实施,但农村公路由于项目分散,点多面广,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多,上级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没有资金和能力完善必须的防排水和安保设施,致使交通事故和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断交频发,不能保证通村级公路安全畅通。为了确保国家有限的资金能最大的发挥效益,我县采用“群众打底子、政府罩面子”的建设模式,即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乡、村先行进行占地拆迁和土路基拓宽,整修路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混凝土路面和水泥稳定基层的修建。而乡村在修建路基时,资金和大型机械设备缺乏,修建的路基质量较差。进而导致混凝土由于基础质量差而早期破坏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
1.4建设质量不容乐观
农村公路一般都是里程短、条数多,分布分散,而且总量大。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村村通项目以来,全市每年下达通村水泥路均在1000多公里以上,而设计单位少,很难应付这么大量的设计任务,这就导致设计单位对农村公路的设计调查深度不足,设计存在缺陷,进而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从施工方面来说,虽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施工单位,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施工任务,仅有的几家施工企业是无法完成建设任务,势必造成工程违规分包和违法转包的现象发生。个别施工队伍不专业,不熟悉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操作简单,不能按照规范施工。监理责任心不强或无现场监管,施工随意性强,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 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步伐
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我县公路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美好乡村建设战略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扶贫开发的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提高领导服务质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注重科技进步,注重生态环境,确保农村公路网、建设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设。
2.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展多渠道筹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政策的调控,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薄弱,农村公路又缺乏市场融资能力,因此,解决资金的办法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且要加大边远乡镇有关农村公路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在补助指标上要向边远山区村庄倾斜,加大农村公路资金补助力度,建立差额补助政策,加大经济落后地区的补助标准,降低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也要拓展多种渠道筹资,依靠省、市、县适当配套解决一部分,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一部分,社会捐助解决一部分,招商引资等吸引社会贤达人士积极对农村公路建设捐款捐物,拓宽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金渠道。
2.3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和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重点应抓好通往县城、中心集镇以及连接省、县、乡干线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利用。要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与所在建制村的地形地貌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总量计划控制到工程项目、公路网络布局合理规划的转变,达到优化网路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
2.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农村公路时,要充分研究黄土地质县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实施工程建设时,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绝不能”即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农村公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顺利进行,事关广大农村人口能否快捷方便出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十分必要。
3 结语
在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群众路线,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所以把握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