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红花还得绿叶扶”,说明一个人本领再高,也离不开群众的帮助。但谚语的作用不限于此,其实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常用谚语,并且有很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下面就以小说《西游记》为例谈谈谚语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谚语的运用,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一部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又喜爱的一部神话小说,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善于提炼人民生活中的口语、吸收新鲜有力的词汇、善于运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谚语,充分表达出主旨。小说《西游记》中常常使用生动、形象、贴切的谚语,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而乐于接受。如:悟空在车迟国与鹿力大仙赌祈雨一场,有句: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通俗又明确地指出了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关系,及悟空的心态,易于被学生接受。悟空在同老鼠精争斗时又有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里通俗准确地说明了二人的战势。
二、谚语的运用,突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
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叛逆英雄,他勇敢、机智、乐观,是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如:在第七回中,大圣道:他虽年幼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只叫他挪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这里“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这条谚语,就突出了孙悟空“胆大包天”的性格,表现了他对神权的蔑视,及敢于向最高神权统治者挑战的精神。又如:孙悟空在搅蟠桃会以后,尽管玉皇大帝派遣十万天兵天将花果山围个水泄不通,还上下布置了十八架天罗地网来捉他,但是这个美猴王并不为眼前严重的危急形势吓倒,他反而异常的镇静,依然饮酒作乐,书中这样写道“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一个小妖又跳来道:“那几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到:“莫理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第五回)。这段话中,二次用谚语都显示了孙悟空临危不惧的勇敢性格。而且是那样的沉着、镇定。绝不是盲目的自我安慰,而是对战斗怀有必胜的信心的体现。
除此以外,孙悟空的性格是十分坚强的。这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在重重险阻面前,他从不灰心,即使上天入地也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如:在金兜山金兜洞和独角兕大王的战斗中。由于妖魔凭借着“金刚琢”这个法宝,使孙悟空屡遭失利,甚至搬来天兵天将,但这样他们的武器也全都被卷走了,弄得他们一个个赤手空拳,后来还是孙悟空出来劝慰“不须烦恼,自古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那顽强、乐观充分地由这条谚语展现出来。
他不但勇敢坚强,而且正直无私。这点也通过谚语反映出来,如: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又如:行者道:“你把老孙当成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损你。”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语言最爱引用谚语,并从各个方面展现他的性格特征,对于其它的人物形象,作者也大量运用谚语刻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谚语的运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如:在二十一回中,黄峰岭黄蜂洞前一战,行者打死了虎先锋,又去洞口骂战,黄风怪耐不住外面的谩骂,披挂整齐出门应战,当黄风怪的钢叉照行者当胸就刺时,这里引用了这样几句话: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使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他二人在黄蜂洞口,这一场好杀。”这里“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这句谚语,先为行者高强的武艺蓄势,然后,展开一系列的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如,第九回中,一个渔翁张稍,一个樵夫李定,二人经过河岸边谈论,越谈言词越激烈,并互相咒骂起来,张稍咒李定遇虎,李定咒张稍欲浪翻江,张稍说他永世不得翻江,而李定也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怎就保得无事,于是,张稍便兜售出他的如何送鱼买挂,如何捕的鱼来,这时书中写道:“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听”。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渔樵二夫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龙王问:“有甚祸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两个渔樵攀谈,想别是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就这样,前面写二个人在岸边谈话,通过“路上说话,草里有人”这一句谚语,转入对龙王为保护水族铤而走险的情节,同时又推出了龙王与太宗的争斗,及太宗入阴府等情节,因此说,谚语的使用可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郝丽萍,教师,现居辽宁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