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萍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比较关键的成长时期,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想象力作为创新思维的先导,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心理学认为,孩童时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甚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在今后整个人生中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开发创新思维不足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在4年后,党中央又把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创新思维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最初的展现。但在目前的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观念和教学行为。
一、当前语文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创新思维的理解简单化、概念化。创新思维,这个词汇,是一个大词,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大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住这个词汇的核心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创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思维的概念理解上是不够清晰的。创新既是一个行动,也是一种思想,但当我们更多地从行动上去理解创新时,创新思维便会产生,这种思维会在创新之前指导创新,预想创新如何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展开。因此,僅仅从概念上去解释创新思维是不够的,创新的本质是行动,创新思维如果不参与到行动之中,这种思维便失去需要去精心培养它的意义。
2、学校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我要创新”、“创新思维很重要”等口号式的呼喊,是对创新的无动于衷的表现,是一种不创新的行为。创新,对一个环境的要求很高,需要环境为它提供许多的支持。小学生们正处在动手能力极强的阶段,而正好他们的想象力又十分地丰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如何把他们的想象力描述出来、实践出来。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的比较好的小学,能够支持创新思维的设备也是不足的,而在农村地区则更为不足。农村的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星空与大地,能够享受到更多地大自然的智慧和启迪,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但在教学设备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甚至连电脑和投影仪都没有,在展现想象力上仅仅只能依靠抽象的文字,没有更多的办法把想象力具体化。
3、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创新对知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对知识的把握比较精确,更需要语文老师们拥有各科,尤其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只有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我们才能判断出什么样的创新思维是健康的。但在目前,由于小学语文老师在知识的积累上远远没有达到创新所要求的层次,导致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病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1、教师要精确把握创新的含义。全世界创新的90%以上的源头在硅谷,几代硅谷人在对创新的实践中为我们人类清晰地定义出创新这个词汇的含义,从而能够让我们在思维的层面上把握创新。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授许多硅谷在这方面的案例,把硅谷公司在创新上的案例变为一个个生动而具体的故事。现在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学生们也越来越沉迷于电脑和手机游戏之中,但他们仅仅止步于此。在课堂上,教师便可以讲讲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故事。例如,微软公司在设计取消对话框时的故事、苹果公司在设计手机弯曲弧度上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有趣的,又能激发学生们在创新思维走上真正的创新之路。
2、学校要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创新思维如果只是思维,它便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创新需要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描述甚至产品,这才是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所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备分具体的三步来展开。
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来描述一个东西或一件事物,让学生们在闭眼的状态下去想象老师的描述。例如,在教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时,便可以用散文化的语言,让学生们恍若置身在庐山上一样,在具体的描述中,又可以以庐山的三叠泉瀑布作为直接对象。第二,在描述完成后,应当通过教学设备展示教师刚刚具体描述的情境。这一步是关键的,也是最需要设备支持的,倘若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的支持,教师也比较难以搜集到具体的资料去向学生们展示。所以,这一关键的步骤是要学校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至少要为语文老师准备好相应的资料。第三,让学生们描述自己的想象。通过别人的描述进入想象的状态,是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但这毕竟是外在的,真正的创新从来都不是别人所有给予和培养出来的。思维更是如此。思维是学生们自己的思维,不是教师的思维,也不是教师通过描述引导出的思维,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创新,是创新思维最后的途经和最终的目的。
3、语文教师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创新对知识的高要求,要求语文老师们不能只拥有语文这一学科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在想象出永动机的模样,语文老师便要告诉这个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告诉他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法则。这些知识,是为了区分出创新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空想的,语文老师们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用知识教会孩子们正确地想象。
三、结语
当前,创新的能力体现了一个民族发展的生命力,而是否具有创新的思维又是创新的先行者。我们要在教育上做先行者的先行者,引导孩子们在小时候便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思想。作为语文学科,更是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语文不仅是课时最多的课程之一,更是最能影响学生思考的课程。在语文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者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有一些基础的条件需要解决,例如教学设备的完善和教师知识的储备,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细致的方法慢慢培养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罗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6,08:171.
[2] 王秋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272.
[3] 李平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2,35:24.
[4] 李福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吉林教育,2015,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