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濡沫半世倾城

2016-05-14 02:08素手纤云
读书文摘·经典 2016年8期
关键词:梁实秋情感

素手纤云

1974年注定是梁实秋情感多劫的一年,老妻程季淑因意外离世。悲痛之余,他出版了悼念故妻的集子《槐园梦忆》。7个月后,他于台湾再遇红颜知己韩菁清,陷入黄昏恋,引发内地及台北读者口舌讨伐的“新闻风暴”。

诘难、流言,并没阻止他情感的延伸。自古文人多情,何况梁实秋。

他的多情,体现在追求女性的浪漫上。他迫不及待地越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新式恋爱,先是爱上她电话里的轻柔低缓,见面后的本人又满足了他的全部想像。

1923年,梁实秋结束清华学业赴美留学。他提前两年学成,于1927年2月回国成婚、生子、著作。

夫妻俩相敬如宾,夫人既有传统女性的贤惠与忠诚,又有新女性的知识与开阔。一如梁实秋在《雅舍小品》所言:“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很大部分是因为有贤妻;一个人在一生中不闯大祸,也很大部分因为家有贤妻。”

程季淑完全担当为贤妻。当年烽火连绵,梁实秋离开北平前往四川任教,而她留在北平侍奉公婆、养育孩子、主持家事。6年后,他们再度重逢,爱情如新。

1967年,结婚四十周年,梁实秋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穷年累月,长途陪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相偕的老妻于1974年4月因意外在美国辞世后,梁实秋如孤风寒雁,在痛楚中写下《槐园梦忆》。同年11月,71岁的他在台湾初见43岁的韩菁清。他说,她是他的知音。

最初韩菁清对他是抗拒的,年龄的差距像一道鸿沟,她顾忌、回避和婉拒,却无奈他像情窦初开的少年。他会等待晚睡晚起的韩菁清拉开窗帘,第一眼看到他的“仰望”;他带她去吃晚饭;再送她到电视台听课;夜里十点,她走出电台大门,他已笔挺地站在门外等候了!

痴情打动了她,情急下拖着他去看相术,算他的寿命,到底还能相陪多少年?

一个古稀老人,内心如此执拗长情,可他却对她说,这样的他很快乐。“你说你爱我的狂,我何曾有过一点点的狂?我只是痴、只是傻、只是呆。”

那时期的“新闻风暴”几乎令两人的感情寸步难行,甚至翻出了韩菁清出道以来所有的情感纠葛旧事,用“过气小明星想嫁国宝级大师目的何在”的噱头来发难!还有人说她图谋不轨,是想借老头儿的尸体敛财。他的信,带来满纸的决心:“菁清,我再重述,没有人,没有什么事,过去现在未来都算,能破坏我们的感情。我爱你,是无条件的,永远的,纯粹的,无保留的,不惜任何代价。”

他的决心与爱,让韩菁清跨过质疑,跨过学生为维护师尊形象成立护师团的诘难。

1931年,韩菁清出生于一个富足家庭,是地道千金大小姐。她14岁便坐了上海“歌星皇后”的宝座,1949年随父亲到香港,进美专,师从美专院长学油画,后进入香港英文学院学习英语,再后来写起文章,于1955年出版《韩菁清小品集》,那时她才24岁。她因缘巧合进了电影圈,得过金马奖。这样一位有颜有才的女子,居然有人讨伐她是为了梁实秋的遗产,孰不知那个年代文人的收入是拼不过一代影后的。

来年的5月9日,梁实秋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封笔已久的梁实秋在爱情的滋润下又开始了创作,1979年6月写完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并获得“文艺贡献奖”。

他是长情的,在梦里怀念相濡半生的女人程季淑;梦外,他又深切地爱着韩菁清。两位完全不同的女人,为他谱写了两段红袖添香,也成就了他波折却绮丽的一生。

猜你喜欢
梁实秋情感
北平的零食小贩
半路夫妻情也深
情感
梁实秋守规矩
台上
梁秋实的“钉子精神”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
不怕得罪人的梁实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