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又被称为“爹”,在古代,“爹”字最早见于记录南北朝时期南朝历史的《南史》。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的始兴王萧憺出任荆州刺史后回京城时,因为萧憺在荆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就唱了一首歌为他送行,这首歌是:“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来,哺乳我。”意思是说,始兴王萧憺爱民如子,就像是荆州人的父亲一样,但是,为了国家大事,他要马上离开荆州了,不知他何时能再回来,继续像父亲一样来关心我们。这里“人之爹”的“爹”指的就是父亲。可见,当时江南荆楚一带的民间是把父亲称为“爹”的。
宋代戴埴《鼠璞》说,“爹”字的读音有两个:一是古代字书《广韵》中“爹”的读音是陟斜切(音为“爹”),如羌人;二是北方人把“爹”字读成“徒可切(音为“多”)。如《隋书·回纥传》中,回纥人就把爹的读音读为“多”。当时,回纥部落的阿啜可汗就说道:“儿愚幼,惟仰食于阿多,国政不敢与也。”意思是说,我这个当儿子的还很年轻,很多事情要仰仗父亲。
到了宋代,民间已经广泛把父亲称为“爹”了。宋代庄绰《鸡肋编》说:“今人呼父为爹,母为妈,兄为哥,举世皆然,问其义则无说。”
宋人写的笔记小说中,也有把父亲称为“爹”的记载。南宋时期,宋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从金国回到南宋,在她过大寿的时候,宋高宗把名贵的龙涎沉脑屑灌进蜡烛内,做成了十几支名贵的寿诞蜡烛,宋高宗得意洋洋地对显仁太后说:“这些名贵的蜡烛还合乎您的心意吗?”显仁太后说道:“当初你爹每夜常常点燃数百支这样名贵的蜡烛。”宋高宗后来私下里说:“我如何比得上我爹爹富贵?”这里的“爹”指的就是宋高宗的父亲。
(文/王吴军)